徐 曙 廖大標
(江蘇省國營新洋農場農業(yè)中心,江蘇 射陽 224311)
江蘇省國營新洋農場是位于蘇北沿海地區(qū)的江蘇省優(yōu)質啤麥生產基地,生產的啤麥色澤金黃、蛋白質含量低(12%以下)、千粒重高(40g以上)、發(fā)芽率高(90%以上)。自2005年以來,常年種植啤酒大麥2000~2400hm2,產量均在450kg/667m2以上,特別是在2007至2008年度,平均產量高達507.9kg/667m2,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為此,我們總結生產啤酒大麥的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為今后啤麥持續(xù)優(yōu)質高產提供技術指導。
堅持按照“六個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品種布局、統(tǒng)一良種供應、統(tǒng)一生資供應、統(tǒng)一農藝措施、統(tǒng)一作業(yè)標準、統(tǒng)一產品銷售的要求,以提高效益為核心,以選擇優(yōu)良品種、優(yōu)化種植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為途徑,以提高機械作業(yè)質量為前提,以加強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為保證,以強化抗災減災能力為重點,以大面積平衡增產為關鍵,以節(jié)本增效為立足點,達到“優(yōu)質、高產、高效、低耗”的目的。
確立合理的栽培思路,全面大力推廣運用群體質量栽培理論,是啤酒大麥生產獲得優(yōu)質高產的關鍵技術途徑。即通過適當減少基本苗,降低群體起點,生育前期促壯苗早發(fā),確保夠苗安全越冬;中期以“三高”即高成穗率、高可孕花率、高充實率為目標,減少無效生長,控制最高莖蘗數(shù),提高莖蘗成穗率,培育高光效群體,?;ㄔ隽#缓笃谔岣吒祷盍?,擴大干物質積累量,提高籽粒充實度,攻大穗,增粒重。
從農場實際出發(fā),以市場為導向,選用抗、耐病蟲品種,統(tǒng)一安排品種布局:以單二為種植主體,搭配種植蘇啤3號、蘇啤4號和揚農啤5號、揚農啤7號等有千斤產量水平的品種。所有生產用種全部由指定單位統(tǒng)一供應,嚴禁使用自留種或計劃外種子。
播種期確定的原則:針對不同品種的生育特性,立足常年,適期早播,寧遲勿爛,加速進程,確保質量。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 10月25日至11月10日為啤酒大麥最佳適播期,在此期間內依單二、蘇啤系列、揚農啤系列的順序播種。
圍繞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思路,結合農場實際情況,適播麥(10月25日~11月10日)走分蘗成穗為主的栽培模式,晚播麥(11月11日以后)走主莖成穗為主、分蘗成穗為輔或兩者并重的栽培模式。由于播種期的推遲會導致出苗率降低、生育期縮短、個體生長量減小,因此,在基本苗的設計上關鍵要控制起點苗,適當增加遲播田的基本苗:以16萬~18萬/667m2為起點,11月10日前日增加0.4萬~0.5萬/667m2, 11月11日后日增加0.8萬~1.0萬/667m2。
一是必須使用經(jīng)機械精選過的種子,確保播時不堵塞、不漏播、不缺行斷壟;二是播前充分曬種(2~3d),以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fā)芽率、消滅部分種傳病源物;三是播前藥劑處理(每百公斤麥種用秀豐75g+使百克20ml拌種,水量按種重的8%配置,拌勻后堆悶6~8h后播種),防止大麥網(wǎng)斑病、紋枯病、黑穗病和條紋病等,抑制地下害蟲的發(fā)生;四是晚播時(11月11日以后)積極采用浸種催芽播種技術(浸種6~10h爽干水后藥劑處理裝袋催芽至露白再播種)。
大麥具有根系較弱、根量少、分布淺、對土壤適應性較為廣泛的生長特點,必須有一個水、肥、氣、溫協(xié)調的土壤環(huán)境。因此,要奪取啤酒大麥優(yōu)質高產,就必須狠抓機械作業(yè)質量:適墑耕地保證耕深20cm以上、耕幅1.85m以內、深淺一致、接壟準確、無喇叭口現(xiàn)象;耙地確保耙深15~18cm、土壤有松軟的表層和適宜的緊密度;旋耕確保旋深12~14cm、地表平坦松碎、上無坷垃、下無暗垡;機械施肥保證排肥一致、不重不漏、到頭到邊;放樣播種保證單口排量一致、覆土良好、畦面平整、播深一致(3cm左右)、不重不漏;機械開溝保證豎溝深20cm、上口寬28~30cm、下口寬10~12cm、溝距3.7m,橫溝深25cm、寬25cm、溝距40~50m,溝底平直、溝邊光滑,確保達到“一個條田、兩頭吊空、三溝配套、四面出水、雨止田干”的標準。為實現(xiàn)全苗、齊苗、勻苗、壯苗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著“重施基肥,早施壯蘗肥,慎施拔節(jié)孕穗肥”的施肥原則,每667m2施純氮14~16kg、五氧化二磷8~10kg、氧化鉀6~8kg。除磷鉀肥全作基肥外,氮肥中60%作基肥,25%~30%作壯蘗肥,10%~15%作拔節(jié)孕穗肥,5%左右作平衡肥。為爭取低位分蘗成穗,壯蘗肥宜及早施用:適播麥于4葉施用,晚播麥于2~3葉施用;拔節(jié)孕穗肥一定要據(jù)苗情、葉色而定,用量不宜過大,以防籽粒蛋白質含量增高,影響啤麥品質。為提高施肥均勻度和肥料利用率,除拔節(jié)孕穗肥人工施用外,其它都應采用機械深施。另外,后期結合化調、病蟲防治進行N、P、K葉面噴施可延長功能葉的光合作用、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
倒伏與否是決定啤麥產量高低和質量優(yōu)劣的關鍵因素,積極采取化控措施矮化植株、增加莖稈強度可有效降低倒伏風險。①多效唑壯苗:在麥苗3葉期使用15%多效唑60~80g/667m2噴霧,促麥苗健壯生長;②玉米健壯素控高:在劍葉葉枕平時噴施玉米健壯素50~70ml/667m2,可降低株高10~15cm;群體較大時在返青期至拔節(jié)期噴施玉米健壯素50~60ml/667m2,可顯著縮短、增粗基部節(jié)間。
抓好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是奪取啤麥優(yōu)質高產的重要措施。①病蟲防治:冬前和春后要注意蚜蟲的防治,避免蚜蟲傳播病毒??;3月底4月初在防治紋枯病、網(wǎng)斑病等病害的同時注意灰飛虱和粘蟲的防治,杜絕病蟲危害影響啤麥的產量和質量。②雜草防治:對單子葉雜草可在播后苗前667m2用50%麥懸壟70ml加瑞飛特50ml進行土壤封閉,有殘留雜草時可在麥苗2~3葉、硬草1~2葉時用75%異丙隆80ml/667m2加50%乙草胺60ml/667m2進行莖葉處理(要避開寒流以防藥害);對闊葉雜草可667m2用20%二甲四氯150ml或20%使它隆乳油40~50ml加20%二甲四氯150ml對水噴霧,力爭把雜草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根據(jù)測定,啤麥品質與收獲期有很大的相關性,收獲過早,發(fā)芽率降低;收獲過遲,籽粒蛋白質含量升高、產量降低。只有在蠟熟末期、完熟期前收獲,粒重、產量較高,品質也好。收獲后,及時攤曬,當水分降到12.5%以下時、冷卻后方可進倉入庫,確保啤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