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莉,李 麗
(遼寧醫(yī)學院畜牧獸醫(yī)學院,遼寧錦州121001)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致的細菌性傳染病。由于其抗原性復雜,血清型多樣,給免疫防制帶來困難。目前對本病的防治主要以應用抗菌藥物為主,但耐藥菌株不斷出現(xiàn),導致對該病的防治越來越困難。為了更有效地治療雞的大腸桿菌病,合理的聯(lián)合應用抗菌藥物成為解決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頭孢噻呋(Ceftiofur)是第一個專門用于動物的第3代頭孢類抗生素,其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給藥以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藥效持久。也是用于雞大腸桿菌病療效較好的抗菌藥物,但由于在獸醫(yī)臨床上的不斷應用,產生耐藥性的報道不斷出現(xiàn),為了延長頭孢噻呋在獸醫(yī)臨床的使用時間,增強藥效,降低用藥成本,本院動物藥學實驗室研制了復方頭孢噻呋,旨在選擇出和頭孢噻呋協(xié)同作用好的復方并確定最佳聯(lián)合應用比例,為頭孢噻呋對雞大腸桿菌病的臨床用藥提供理論依據。
1.1 原料藥 頭孢噻呋、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大觀霉素、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脒(SG)、甲氧芐氨嘧啶(TMP)。以上供試藥品均由天津市生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含量均98%以上。
1.2 菌種 O1、O2、O78型及本地分離株7株,共 10株雞大腸桿菌菌株,由遼寧凱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2.1 藥液和菌液的配制 按常規(guī)方法[1]配制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和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分別將8種藥物配制成1 280μg/mL的原藥液,置于4℃冰箱中保存?zhèn)溆?1周內用完。
2.2 藥物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采用試管兩倍稀釋法[1]做MIC的測定試驗,相同過程重復3次,求平均值。接種菌量為9×105CFU/mL,記錄每種藥物單獨使用時的最小抑菌濃度值。
2.3 藥物協(xié)同指數(shù)(FIC)的測定
2.3.1 肉湯稀釋棋盤法 采用肉湯稀釋棋盤法[2]測定協(xié)同指數(shù)值。根據各藥最小抑菌濃度結果確定藥物稀釋度,一般為8個稀釋度,藥物最高濃度為其MIC值的8倍,依次按照各藥MIC值的 8倍、4倍、2倍、1倍、1/2倍、1/4倍的倍比稀釋濃度分別進行聯(lián)合。兩種藥物的稀釋分別在方陣的縱列和橫列進行,即沿橫軸稀釋的藥物,在縱列上各管的藥物濃度相同;反之沿縱列稀釋的另一藥物,其在橫軸上各管的藥物濃度一致。頭孢噻呋分別與其他7種抗菌藥物聯(lián)合,對每個標準菌株O1、O2、O78分別測定,并重復棋盤試驗3次。
2.3.2 FIC指數(shù)的計算 試驗結果以部分抑菌濃度作為聯(lián)合藥敏試驗的判斷依據,按照公式FIC指數(shù) =MICA聯(lián)/MICA單+MICB聯(lián)/MICB單計算。其中:MICA聯(lián)-A藥聯(lián)合使用時的MIC;MICA單-A藥單獨使用時的 MIC;MICB聯(lián)-B藥聯(lián)合使用時的MIC;MICB單-B藥單獨使用時的MIC。
判定標準:FIC<0.5為協(xié)同作用;FIC=0.5~1為相加作用;FIC=1~2為無關作用;FIC>2為頡頏作用。
2.4 紙片擴散法藥敏試驗 采用藥敏紙片瓊脂擴散法,判定標準為:抑菌圈直徑d≥20 mm為高度敏感;16≤d<20 mm為中度敏感;10≤d<16 mm為低度敏感;d<10 mm為耐藥[3]。
3.1 藥物最小抑菌濃度(MIC)測定結果 試驗測得 8種藥物單獨使用對大腸桿菌O1、O2、O78及本地分離株的最小抑菌濃度值,見表1。
表1 抗菌藥物單獨使用對10株雞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 IC) (μg/m L)
卡那霉素對大腸桿菌產生了耐藥性,呈現(xiàn)混濁,未能測得MIC,不在表中體現(xiàn)。其他8種藥物抑菌效果按MIC值排序:頭孢噻呋<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安普霉素<新霉素<大觀霉素<磺胺脒<TMP。
3.2 藥物協(xié)同指數(shù)(FIC)測定結果 試驗測得8種藥物單用及分別與頭孢噻呋聯(lián)合應用的MIC值,根據公式計算出的FIC值,見表2。
表2 頭孢噻呋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協(xié)同指數(shù)(FIC)
測定結果顯示:同頭孢噻呋聯(lián)合應用時,FIC>2的有新霉素、慶大霉素、安普霉素;FIC=1~2的有大觀霉素;FIC=0.5~1的有磺胺脒;FIC<0.5的有丁胺卡那霉素、TMP。即頭孢噻呋與新霉素、慶大霉素、安普霉素聯(lián)合應用為頡頏作用,頭孢噻呋與大觀霉素聯(lián)合應用為無關作用,頭孢噻呋與磺胺脒聯(lián)合應用為相加作用,頭孢噻呋與丁胺卡那霉素、TMP聯(lián)合應用為協(xié)同作用,而頭孢噻呋與TMP聯(lián)合應用的協(xié)同指數(shù)最小,表明頭孢噻呋與TMP的協(xié)同關系最好。
3.3 紙片擴散法藥敏試驗結果 不同比例的復方頭孢噻呋、頭孢噻呋及TMP對雞大腸桿菌的紙片擴散法藥敏試驗結果比較,見表3。
表3 復方頭孢噻呋對雞大腸桿菌的藥敏試驗結果 (mm)
通過藥敏試驗結果表3可見,不同血清型的10株雞大腸桿菌對藥物敏感性差異不顯著。雞大腸桿菌對 4∶1的復方頭孢噻呋的體外藥物敏感性(23.42 mm)優(yōu)于其他比例的復方頭孢噻呋,差異不顯著(P>0.05)。4∶1的復方頭孢噻呋顯著優(yōu)于頭孢噻呋單獨用藥(P<0.05),極顯著優(yōu)于TMP單獨用藥(P<0.01)。
根據藥物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測定結果分析,在本試驗選擇的9種藥物中,卡那霉素對大腸桿菌產生了耐藥性。因此,卡那霉素已經不具備再與頭孢噻呋復配成復方制劑的條件,首先被淘汰。頭孢噻呋、大觀霉素、新霉素等8種藥物單獨使用對標準株O1、O2、O78及本地分離的共 10株雞大腸桿菌的平均MIC值說明:頭孢噻呋相對于其他8種藥物對大腸桿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王付民等[4]曾報道,頭孢噻呋對臨床分離的24株雞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為0.2μg/mL,本試驗結果顯示,頭孢噻呋對雞大腸桿菌的MIC值為0.65μg/mL,表明頭孢噻呋對雞大腸桿菌抗菌活性有所下降,頭孢噻呋需要和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用才能提高療效。
通過頭孢噻呋和7種藥物聯(lián)用的協(xié)同指數(shù)(FIC)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頭孢噻呋與丁胺卡那霉素、TMP聯(lián)合應用均呈現(xiàn)協(xié)同作用,而與TMP的協(xié)同指數(shù)(0.275)最小,表明頭孢噻呋與TMP聯(lián)合的協(xié)同作用優(yōu)于同丁胺卡那霉素聯(lián)用。因此,選用頭孢噻呋與TMP配伍組成復方頭孢噻呋。
從紙片擴散法藥敏試驗結果看,本試驗不同血清型的10株雞大腸桿菌對同一藥物敏感性差異小,抑菌圈直徑差異不明顯。雞大腸桿菌對4∶1比例的復方頭孢噻呋的藥物敏感性優(yōu)于其他比例的復方頭孢噻呋、頭孢噻呋(差異顯著P<0.05)及TMP(差異極顯著P<0.01)單獨使用,從藥物敏感性上說明復方頭孢噻呋中頭孢噻呋與TMP的最佳配比4∶1。
頭孢噻呋和TMP的最佳配比為4∶1,二者配伍組成的復方頭孢噻呋對雞大腸桿菌的體外抑菌效果明顯優(yōu)于頭孢噻呋及TMP單獨使用,其體外抗菌活性已顯示出其在雞大腸桿菌病防治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
[1] 姚火春.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指導[M].2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20-21.
[2] 孫紅祥.抗菌藥物與TMP聯(lián)合抗菌作用的測定[J].中國獸藥雜志,2001,35(3):25-27.
[3] 楊光玲,吳梅艷,高洪斌,等.對大腸桿菌病的藥敏試驗報告[J].山東家禽,2001(1):10-11.
[4] 王付民,胡功政,苑麗,等.頭孢噻呋等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4,4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