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四功五法在戲曲表演這門藝術領域里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四功即唱、做、念、打,五法即手、眼、身、法、步,是前輩老藝術家通過不斷的舞臺實踐逐步形成的,有一整套完整的、規(guī)范化的程式,并以之作為手段、手法去進行表演,四功五法是每個從事戲曲表導演及戲曲表演教學和研究工作者必須理解、掌握、運用的基礎。
四功:顧名思義,唱做念打都要有功,還要與氣、藝、力、技相配合,即唱靠氣,做靠藝,念靠力,打靠技,當然不應把它們截然分開,只不過各有則重。
所謂唱靠氣,大家都知道,凡是從事演唱的人,對于氣息和唱的關系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前輩就這個問題,給我們提出了“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氣乃萬聲之宗”、“善歌者必先調(diào)其氣”、“唱一輩子戲,練一輩子氣”等精辟理論,可見唱與氣的關系之重要。
所謂做靠藝,做就是表演。表演即要有功還要有藝,老前輩說過,“做功確實要有功,而做戲即要技巧又要技藝”,這些都是前輩藝術大師們從生活中不斷吸取營養(yǎng),將生活中那些零散瑣碎的東西,經(jīng)過取舍、提練、加工、美化,并在舞臺上不斷實踐,不斷認識,不斷改進、豐富和提高,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表演藝術程式,使之成為藝術品,為戲曲表演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遺產(chǎn)。
所謂念靠力,對于念白,各個戲曲劇種都非常重視,比如京劇就有“千斤念白四兩唱”之說,我們淮劇也有“講為君,唱為臣”之說,可見念白在戲曲藝術上的重要,戲曲念白歷來就強調(diào)鏗鏘有力,韻味和節(jié)奏,還要求念起來結合腹功、唇功、口勁和舌力,一字一句有如珍珠落玉盤,清晰明朗,娓娓動聽;例如周信芳先生演出的京劇《徐策跑城》、《宋士杰坐樓殺媳》等都屬于念重于唱的劇目,川劇的《周仁獻嫂》基本上只講不唱的大段說白,前輩藝術家們在演出這些劇目時,不僅能使場內(nèi)雅雀無聲,甚至念得觀念偷偷隱泣,這主要歸功于平時的鍛煉和揣摩,所謂“功到自然成”。
所謂打靠技,打指武打,既要有真實感,又不是真的對打,無論是長靠、短打、翻打、器械打斗等,要打得有力,但又不能只憑力氣打,而是要打出技藝,打出人物,打出美的姿態(tài)。在此,做為一名從事戲曲教學者來說,我認為必須注意如下三點才能達到神形兼?zhèn)?,給觀念留下深刻的印象:1.準確的步位。2.鮮明的節(jié)奏。3.優(yōu)美的舞姿??梢?,一個戲曲演員沒有經(jīng)過嚴格訓練,不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就無法掌握熟練的武功技巧,更難以達到演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