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吉林體育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系,吉林 長春 130022)
長春市大學女生體成分與骨密度的調查研究
劉 娜
(吉林體育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系,吉林 長春 130022)
研究長春市大學女生的身體成分和骨量水平,探討骨密度的影響因素。方法:應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儀和體成分分析儀對長春市251名大學女生的體成分、腰椎、股骨頸和Ward’S區(qū)的骨密度進行測定。結果:相關分析顯示總體重、BMI、瘦體重及體脂百分比均與骨密度呈顯著正相關,相關性大小排序為:總體重>BMI>體脂百分比>瘦體重;經(jīng)常運動女生的腰椎、股骨頸及Ward’S區(qū)骨密度與較少運動者有顯著性差異。結論:總體重可能影響女性骨骼健康;體育運動可促進形成較高的峰值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
大學生;體成分;骨密度;骨峰值
骨質疏松癥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女性是主要受害者。人從出生后骨質量就逐漸增加,到一定年齡時達到最高水平,即最大骨質量。最大骨質量維持一段時間后就開始下降。最大骨質量越低或出現(xiàn)得越早,發(fā)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就越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指骨單位面積所含的骨礦物量,是反映人體骨骼代謝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用于分析人體骨量變化情況[1]。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水平和絕經(jīng)及衰老所致的累計骨丟失率的大小決定是否存在發(fā)展為骨質疏松的可能性。女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令人矚目的群體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和挑戰(zhàn),忽略了對自身健康的關注,而她們在未來社會和家庭中要承擔重要角色。因此,女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關系到國家社會的發(fā)展,維護該群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本研究對251名大學一年級女生進行身體成分和骨密度測量,以了解這一群體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分析影響青年女性骨密度的相關因素,為降低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率及制定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2.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長春市8所高校女生251人,均為漢族。身體健康,無內(nèi)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無骨折史。平均年齡為20.6±2.17歲。
2.2檢測方法
2.2.1人體測量采用身高體重儀按照標準方法測量身高、體重,并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值。
2.2.2身體成分測量采用韓國產(chǎn)InBody9.9體成分分析儀測量受試者總體重、瘦體重、總脂肪含量及脂肪占總體重百分比。測量前避免劇烈運動,測量時只穿沒有金屬物件的貼身衣褲。
2.2.3骨密度測量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的DPX-NT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定腰椎、股骨BMD。主要觀察指標為腰椎前后位L1-4及左側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頸Neck、Ward’ s)的BMD。
2.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關分析。
3.1受試者身高、體重和體成分與年齡的關系
結果顯示,各年齡組間身高、體重、體重指數(shù)、瘦體重、總體脂含量及體脂百分比的測量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2受試者各部位骨密度與年齡的關系
結果顯示,各年齡組腰椎L2-4及左側股骨近端Neck區(qū)和Ward’S區(qū)的骨密度變化趨勢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不同年齡組體成分
3.3受試者各部位骨密度與體重指數(shù)的關系
根據(jù)WHO標準并參照國際生命科學會中國肥胖問題推薦標準,將研究對象分為3個組,BMI<18.5為過輕體重,18.5-24為標準體重,>24為超重。結果顯示,研究對象腰椎L2-4、股骨近端Neck區(qū)和Ward’S區(qū)的骨密度隨BMI增加而增加。低體重指數(shù)者的腰椎L2-4BMD與其他各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超重組的股骨近端Neck區(qū)BMD與其他各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表2 研究對象不同年齡組
表3 研究對象不同BMI組各部位
*P<0.05,**P<0.01與BMI<18.5組比較
3.4體成分與骨密度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腰椎L2-4、股骨近端Neck區(qū)和Ward’S區(qū)的骨密度與體重、BMI及體脂百分比呈顯著的正相關;股骨近端Neck區(qū)和Ward’S區(qū)的骨密度與瘦體重呈顯著正相關(見表4)。
3.5運動及運動類型對骨密度的影響
經(jīng)常運動的學生腰椎和股骨近端Neck區(qū)BMD明顯高于較少運動者。運動可提高各部位BMD,戶外運動對各部位BMD的影響高于室內(nèi)運動,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研究對象體成分與各部位BMD相關性(r值)
Pearson相關分析,*P<0.05,**P<0.01
表5 運動對研究對象各部位BMD的影響
*P<0.05,**P<0.01
骨密度是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遺傳因素、年齡、性別、種族、地域、環(huán)境、營養(yǎng)狀況、體力活動強度、體重、女性絕經(jīng)等諸多因素。骨量60%-90% 的變化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生活方式、體力活動和營養(yǎng)狀況等環(huán)境因素也對骨量產(chǎn)生影響。眾多研究表明,骨密度與體重正相關,低體重是發(fā)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之一[2]。長春市大學女生的腰椎L2-4、股骨近端Neck區(qū)和Ward’S區(qū)的骨密度隨BMI增加而增加,該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過低體重直接影響女性礦物質的積累。相關分析顯示體重是骨密度的主要影響因素,控制身高后各部位BMD隨體重增加而增加。瘦體重對腰椎骨密度的影響不明顯,但與股骨Neck區(qū)和Ward’S區(qū)的骨密度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
運動能夠改善和維持骨結構,尤其是負重運動。研究認為運動增加骨礦含量的機理是負重運動產(chǎn)生的機械力促進成骨細胞增殖的結果[3]。本研究顯示,適量運動對腰椎和股骨頸松質骨的影響較為明顯??赡芘c這些部位主要由柱狀骨組成,骨的轉換率較皮質骨更快有關[4]。研究對象中進行戶外運動者腰椎和股骨頸區(qū)BMD較室內(nèi)運動者高,提示戶外運動時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活化膽骨化醇,有利于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礦化。
本研究結果提示,體重過低影響骨礦物質的積累,女大學生不應為追求形體美面過度控制體重,為晚年患骨質疏松癥埋下禍根。同時,體育運動能夠改善和維持骨結構,女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培養(yǎng)適合自己的體育愛好可以獲得較高的骨密度,維持骨健康。
[1] AndenNK,BakerJ,HoggC,et al.THeheritability of bonemineral density,ultrasound of the calcaneus and hipaxis length:a study of postmenopausal twins[J].J Bone Miner Res,1996(11):530.
[2] 秦明偉.正常人全身骨密度及人體組成變化[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3,25(1):66-70.
[3] 趙燕玲,朱傳榮,丁桂芝.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機理[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8,4(4):73-77.
[4] 劉青,劉加昌.12-14歲中學生性激素與骨密度的結果分析[J].放射免疫雜志,2005,18(6):480-483.
InvestigationonFemaleUniversityStudents’BodyCompositionandBoneDensityinChangchun
Liu Na
(Sports and Human Body Science Department,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To investigate body component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angchun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BMD.Methods Body composition,bone density of lumbar and femoral neck and Ward’S region in 251 healthy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nd Inbody9.9.Result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shown among BMD,total body weight,BMI,lean body mass and body fat percentage.The rank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total body weight,BMI,body fat percentage and lean body mass;BMD of lumbar and femoral neck and Ward’S region of liking exerciser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dislike exerciser.Conclusion Total body weight may be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bone density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 can increase peak bone mass and prevent osteoporosis.
university student;body composition;bone density;peak bone mass
2009-09-23;
2009-12-15
劉娜(1975-),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營養(yǎng)學。
G804.49
A
1672-1365(2010)03-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