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林 張靜 李星文
http://www.wj880.com/ent/201008/4897_2.html
利不均不相為謀
據(jù)相聲資深票友東東槍撰寫的《誰是郭德綱?》紀實,2002年,李菁便和郭德綱、張文順在北京廣德樓辦起了“北京相聲年夜會”。
李菁1978年出生,從小拜快板名家梁厚民為師。他和郭德綱,以及一些不按期來京津的同行,撐起了相聲年夜會的表演。可以說,郭德綱早期闖蕩北京時,李菁是和郭德綱一路共過苦的同事。
何云偉的履歷就更有意思了。郭德綱1998年起在中和劇場說相聲,那時只有17歲、還叫“何偉”的他便每場必到。2002年郭德綱、李菁、張文順搬到廣德樓表演,何偉依舊捧場,而且每次都坐同一個座位。后來張文順知道何偉也學過相聲,就讓他上臺使一段。第一段使下來,張文順就樂了:這小子活脫兒就是一個小郭德綱。后來,在張文順的建議下,這個小觀眾成了郭德綱的門徒。張文順很喜歡“云”字,便給他名字中加了個云字,叫“何云偉”。
何云偉和李菁2004年搭檔表演,后憑借《我要幸?!帆@得“2005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專業(yè)組一等獎,成了德云社表演中的壓軸。
如今,李菁、何云偉的退出,無疑給了德云社重重一擊,而最先破壞德云社“和諧”的則是徐德亮和王文林。他們早在2008年9月就因收入太少等問題宣布退出德云社。
徐德亮和王文林是德云社早期的重要成員。徐德亮的師傅張文順是郭德綱早期的搭檔,也是德云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用郭德綱的話說:“北京德云社走到今天,張先生有半壁江山?!倍跷牧质窍嗦暶彝蹰L友之子,單口相聲大師劉寶瑞的徒弟。那時候,郭德綱和徐、王、張的關(guān)系很好。徐德亮曾就讀于北大中文系,他喜歡文哏相聲,節(jié)目文學性強。而郭德綱沒受過高等教育,是舞臺上滾出來的,主張先解決吃飯問題再談有沒有意義,喜歡也擅長表演俗段子。
這在德云社發(fā)達之前,不是什么大問題,大家輩分相同,風格各異,也沒有太多的經(jīng)濟收益,各行其是就行了。然而,2005年冬天,老郭成名了,德云社的事業(yè)一日千里,兩條路線之爭變得不可回避了。徐認為郭的低俗小包袱太多,聽著讓人心煩;郭認為徐酸文假醋,基本功太差,尤其唱什么不像什么。徐認為郭的相聲主題混亂,就是一堆碎笑話的堆砌,創(chuàng)作上沒進步;郭認為自己一力帶火了德云社,容不得別人挑戰(zhàn)自己的權(quán)威性。
患難的時候能相忍為國,富貴之后就再難求同存異。在郭德綱能隨便花上100多萬送自己老婆一輛奧迪Q7的時候,徐德亮和其他一些老先生只能坐著公交車去說相聲。
何云偉在朝內(nèi)買套大房子拿不出全款;而李菁的那輛寶馬530還趕不上老郭房車的一個零頭—最關(guān)鍵的是,就是這些錢,只怕也是兩人在外走穴賺回的錢,而非拿到的德云社利潤“分紅”。這倆跟著德云社一起成長起來的元老,一個號稱“大拿”,一個被尊稱為“少幫主”,待遇尚且如此,何況底下的小字輩們?大約兩個月之前,曾在德云社工作過的某員工爆料德云社拖欠自己工資—由此也可見,郭德綱領(lǐng)導下的德云社在收入分配上確實存在問題。
同一屋檐下,一榮一枯,天差地別。據(jù)北京曲藝界知情人士介紹:之前何云偉一向是德云社的簽約演員,一場表演收入概略是500元,但一個月收入也就5000元,和普通白領(lǐng)差不多。德云社各個小劇場一天收入總和為30萬元左右,總結(jié)下來所有演員收入也不到兩萬吧?這克扣得有點過了。德云社所有人都聽郭德綱的,有點“一言堂”的意思,自然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
資深相聲迷“生于82”在博客上剖析了德云社“出走門”背后隱藏的文化差異。在他看來,“徐、何、李三人接受的是學校正規(guī)教育,但郭所接觸的相聲行更多閃現(xiàn)出師徒品級森嚴的舊做派。”于是,帶有文人氣的何、李二人和帶有江湖氣的郭德綱必然分道揚鑣。
而近一年來郭德綱創(chuàng)作的相聲水平怎么樣,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的時間更多地給了主持、給了影視、給了走穴—而這對于何云偉和李菁等視相聲如命的人來說,自然會心生不滿。道不同不相為謀,分道揚鑣也在意料之中了。
聯(lián)系編輯:wangqian@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