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 涂建敏
滬杭高鐵:“悠游”的夢想與現(xiàn)實
■浙江杭州 涂建敏
在城市化的夢想照耀下,渴望自由遷徒的“悠游”夢境與現(xiàn)實的戶籍制度正在日益沖撞。
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片子。情節(jié)早已經(jīng)模糊了,片名《開往春天的地鐵》,卻因為羽泉略帶滄桑的歌聲,而一直被人記起。以具象的地鐵作為城市的指征,來承載片中男女主人公在大都市里日漸飄乎與迷離的愛情。在 “城市化”語境下,生活節(jié)奏的驟然加快,外部世界的不斷物化,卻無法停止內心中悠游于春天的念想。
這回能表達“悠游”狀態(tài),是關于一條高速鐵路的。
那一天(10月26日),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滬杭高鐵,將兩地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同城媒體更是高價租用了一架直升飛機,以期見證這樣一個迅疾的速度:在高鐵試運營期間,試驗者甚至將列車飆到了420公里的世界最高時速,超過了波音737飛機起步時的速度。
滬杭高鐵開通后,兩地的時空距離縮短至40分鐘。這幾乎是城市上班族出門后公交車上數(shù)站的距離。用這樣的時空來重新感受城際的概念,城市的邊緣正在逐漸被打破,“朝發(fā)夕至”的定義可以重新闡釋:居住在杭州的市民,一早起來,搭乘城際高鐵來到上海。白天,在上海灘邊88層高的金茂大廈內,與世界瞬息萬變的金融流、信息流、物流緊張連通;夜間,坐于西湖邊的茶樓內,與三兩好友品茗談天,或者是,在南山路喧囂的酒吧內,沉醉笙歌夜舞。
這或許就是未來的“長三角都市圈”的生活狀態(tài)。滬杭高鐵繼滬寧高鐵之后的開通,表明這個都市圈正被加速融合。早于今年6月22日,由國務院批復的《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區(qū)域規(guī)劃》中,涵括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五地的“長三角都市群”,被定位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功能為全球重要的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先進制造業(yè)中心。兩地各有側重,上海著重發(fā)展金融、航運等服務業(yè);杭州重點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旅游休閑、電子商務。
以理論來看,當城市化率突破3 0%后,“城市化”開始進入加速階段,都市圈開始居于主導地位。此前的美國紐約都市圈、日本的東京都市圈,成此絕佳演示?!伴L三角都市圈”的確立,將以“世界第三”的氣勢,在某種層面上,決定著未來中國的“城市化”走勢。
“城市化”對于杭州市民來說,其實并不是一個新名詞。2007年在杭州城北近郊一個叫瓶窯的小鎮(zhèn),良渚古城遺址的開掘,厚重的泥土城墻,讓人們看到遠在4600年前夏禹時代的先人們在世界上最早的筑城史。不過,現(xiàn)代“磚家”們的理論顯然突破了這種傳統(tǒng)“城邦”文明的理念。
在城市化的夢想照耀下,渴望自由遷徒的“悠游”夢境與現(xiàn)實的戶籍制度正在日益沖撞。城鄉(xiāng)“二元化”結構讓進城人口在城市的平等待遇受到挑戰(zhàn)?!俺鞘谢憋@然帶來了房價上漲。如高鐵提速般上漲的房價,反過來又給“城市化”帶來擠壓效應,高房價并不符合城市人群的公共利益。與之相輔相成的則是另一個關于拆遷的話題?!皼]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原本是一個偽命題,然而,基于改善民生的發(fā)展主題,卻在現(xiàn)實操作中,屢屢與民眾的個體利益相對立。
夢想照耀現(xiàn)實。都市人群基于交通便捷后的快速流動,越來越打破了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編戶齊民”時代的親緣結構。人類聯(lián)系日益緊密,卻又變得更為疏離。曾經(jīng)的對個體自身的過于關注,逐漸轉化為對公共秩序、外部空間、城市管理、公民社會、現(xiàn)代法制的參與意識。城市在這種互動中,朝向于更包容、更開放、更自由亦更有序。
在開往春天的地鐵里,一部叫《蝸居》的電視劇的主角海藻,因為現(xiàn)實而改變了理想。而那部被逐漸淡忘的影片中,一對主人公建斌和小慧依然徘徊于略顯困境的現(xiàn)實中,都市人“悠游”的理想仍有些飄乎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