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小學,山東 曲阜 273165)
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王 波
(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小學,山東 曲阜 273165)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運動開展的現狀進行了探討分析。針對開展現狀,分析制約乒乓球運動發(fā)展的因素,找出提高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運動開展的對策,為提高乒乓球運動在魯西南地區(qū)的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
魯西南;重點中學;乒乓球;現狀;對策
雖然乒乓球受到大多數青少年的關注和喜愛,但其在魯西南地區(qū)受到管理、場地設施、學校課程設置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開展情況不容樂觀。筆者希望通過對現狀、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及相關對策的探討,給魯西南地區(qū)中學乒乓球運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建議。
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運動開展現狀。
1.2.1 文獻資料法 在期刊網和知網數據庫查閱了大量有關乒乓球運動發(fā)展方面的文獻和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對魯西南地區(qū)16所重點中學進行隨機抽樣,發(fā)放學生問卷400份,回收390份,有效問卷379份,有效率97.1%;發(fā)放教師問卷28份,回收問卷24份,有效問卷22份,有效率91.7%。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原始數據由Microsoft Excell儲存,并建立數據庫,由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包完成數理統(tǒng)計。
2.1.1 組織管理 據調查,16所重點中學中有14所學校開設乒乓球課程,組織乒乓球代表隊的有6所,經常開展比賽的有3所,有乒乓球協會的學校有4所。從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沒有成立協會,也沒有組建球隊,更很少組織活動,即便是組織一些比賽,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規(guī)模和效果也都不太理想。由此可見,雖然魯西南地區(qū)乒乓球運動開展狀況不容樂觀。
2.1.2 場地設施
(1)通過對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的調查中發(fā)現,16所學校都有專門的乒乓球教學和訓練場地。其中,5所學校有室內場地,6所學校有室外場地,還有5所學校有室內外場地。
由表1所示,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用于乒乓球教學的乒乓球桌數量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對場地的需求,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場地設施是阻礙乒乓球運動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教師滿意情況。魯西南地區(qū)16所重點中學的乒乓球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需要。其中,達到基本滿意以上占總數的59.1%,比較滿意的占22.7%,基本滿意的占27.3%,仍有40.9%的教師對場地設施不太滿意。
2.1.3 師資情況
(1)性別與年齡。從乒乓球教師性別比例來看,男教師有18名,占總數的82%;女教師有4名,占總數的18%,男女比例為4.5:1。
從教師的年齡來看,有18%的教師年齡在30歲以下,68%的教師年齡在30~ 40歲之間,40歲以上的占14%??梢姡斘髂系貐^(qū)中學乒乓球教師的年齡比例較為合理,多集中在30 ~ 40歲之間,此年齡段內的教師既精力充沛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表1 魯西南地區(qū)16所重點中學用于乒乓球教學的乒乓球桌的數量
表2 學生參加乒乓球運動的動機
(2)學歷與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的低于全國水平,而??飘厴I(yè)的高出全國水平。對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教師的專業(yè)統(tǒng)計中發(fā)現,乒乓球專業(yè)的占14%,非乒乓球專業(yè)的高達86%,他們均來自田徑、排球、籃球、武術等其他體育類專業(yè)。由此看出,中學乒乓球專業(yè)教師比例偏小,無論從理論和技術上都不利于乒乓球運動的開展。所以,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教師的專業(yè)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
2.1.4 學生參與情況
(1)參與態(tài)度與動機。通過對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學生參加乒乓球運動的態(tài)度的調查顯示,喜歡和非常喜歡的學生占大多數,占總人數的54.6%;持一般態(tài)度,占21.6%;但是仍有17.7%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更值得關注的是,還有6.3%的學生不喜歡乒乓球運動。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如何發(fā)揮個體的能動性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深思的問題。
在對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學生參加乒乓球的動機調查中發(fā)現,其呈單一性。如表2所示,有50.7%的學生參加乒乓球運動是為了鍛煉身體,這與中學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理念有著相當大的關系。
(2)課外鍛煉。中學體育在培養(yǎng)體育意識、興趣和能力方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課外體育鍛煉則是終身體育意識的外在表現。由調查顯示,有24%的學生自己練習,有35%的學生不練習,10%的學生參加收費班,15%的學生選擇參加協會和俱樂部,另有11%的學生參加教師組織的輔導,其他為5%。但在走訪中發(fā)現,選擇自己練習的學生大部分認為課外沒有必要花費時間進行練習,參加協會和教師輔導的學生只在固定的活動時間參加練習,沒有人組織就不會參加練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從思想上加強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從形式上促進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從內容上幫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
2.1.5 課程狀況
(1)教學內容安排。通過調查發(fā)現,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實踐部分以發(fā)球、推擋、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接發(fā)球等基本技術為主,理論部分主要是以技戰(zhàn)術和競賽規(guī)則為主。但經過筆者的訪談發(fā)現,大部分學校對理論部分不重視,很多教師對理論的講授流于形式,以至于學習效果不理想。關于理論課,54.5%的教師以技術課為主,在實踐課中穿插一些與技術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學生的反饋,有59.9%的學生表示樂于接受這種教學模式,而且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直觀性強,學生更容易掌握。有23.7%的教師會專門安排。室內理論課,這種傳統(tǒng)的“傳習式”教學模式僅有30%的學生表示接受。這種被動、呆板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打擊,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還有18.2%的教師不安排理論教學,同時也有12.1%的學生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但經筆者走訪發(fā)現,這部分學生也想獲得理論知識,只是不愿意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教師如何合理安排乒乓球的理論和實踐,激發(fā)學生的關注和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2)學生對乒乓球課的評價。學生對課程是否滿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在調查中發(fā)現,26.1%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37.5%的學生感覺一般,對課程感覺非常滿意的學生只有9.2%,而對課程不滿意的學生竟然高達27.2%。這說明了魯西南地區(qū)重點中學乒乓球課的設置上存在一定問題,這也是本地區(qū)乒乓球運動開展受阻的重要因素。
2.2.1 管理因素
(1)體育教學方面。教材方面,除去2所沒有開展的學校,其余14所學校中,濟寧地區(qū)有3所學校使用《體育與健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菏澤地區(qū)有2所學校使用《現代乒乓球運動教學與訓練》,棗莊地區(qū)的4所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由此看出,教材使用方面呈現一定的局限性和地域性,而且大部分教材都不是乒乓球專用教材,極大地阻礙了乒乓球運動在中學的順利發(fā)展。
(2)課外體育方面。16所重點中學,有乒乓球協會的學校僅有4所。從而可以看出,在乒乓球運動開展過程中,缺少運動骨干帶動體育工作的進行,所以自然開展不利。
2.2.2 經濟因素 體育與經濟有密切的聯系,并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表現為運動器材設備、運動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環(huán)境)。魯西南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廣義上包括菏澤、濟寧、棗莊,狹義上單指菏澤市所屬地區(qū),屬于山東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學校的體育經費主要來源于事業(yè)撥款,使得各學校對體育場館、設施、器材投入較少。在很大程度上,經費緊缺制約了魯西南地區(qū)中學乒乓球運動的開展。
2.2.3 師資因素 魯西南地區(qū)中學乒乓球教師整體水平不高,師資存在諸多問題。通過訪談發(fā)現,每個學校配備的乒乓球教師1~2名不等,有的學校的乒乓球教師還是“一專多能”,教師和學生數量比例嚴重失衡,表現為工作量懸殊?;谝陨显颍谝欢ǔ潭壬虾茈y滿足學生的愿望,也很難保證教學質量,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尤為不利,勢必影響了乒乓球運動的進一步開展。
2.2.4 社會環(huán)境因素 中國幾千年“學優(yōu)則仕”觀念及中小學升學率的壓力,使人們逐漸忽視了身體鍛煉。通過調查發(fā)現,大部分不參加課余鍛煉的學生認為影響課外鍛煉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習緊沒時間。在良好的體育輿論支持下,如何有效地貫徹實施相關政策,改變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造成學生主動壓縮體育鍛煉時間的狀況,是值得每一個體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2.2.5 課程設置因素 由于受傳統(tǒng)體育思想和觀念的影響,魯西南地區(qū)的體育教學總是片面強調以傳授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為主,而且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宰和權威地位,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事事都要服從教師的安排和指揮,師生之間演變成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對立局面。其教法仍沿用“傳習式”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學生學為輔,方法呆板,形式單一,這種傳授型教學模式只能造成教師拼命灌,學生機械模仿不良反應,這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任務,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相悖離,妨礙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興趣的發(fā)展。
學校領導應當加大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硬件投入,購置與配備充足的體育器材設備,設立體育場地與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制度,積極改善體育運動條件、環(huán)境。在確保正常體育教學、訓練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前提下,積極利用現有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對校外提供有償服務,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
在校教師通過參加培訓、進修、自學等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素質,以達到不斷進步的社會需求。同時,在專業(yè)人才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專門培養(yǎng)和特別引進來解決現狀面臨的專業(yè)乒乓球教師稀缺的情況。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應進行大膽改革和創(chuàng)新,更新模式,以素質教育為理念,以民主合作的教學關系為基礎,以導學的教學程序為主線,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實現學生的自主體育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協調發(fā)展。教學內容設置也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了解學生需求,充分體現趣味性、娛樂性,突出實效性和靈活性,達到統(tǒng)籌兼顧。
通過對魯西南地區(qū)16所重點中學的調查發(fā)現,乒乓球課開展不夠普及,課程設置有待進一步完善;乒乓球場地設施較少,不能滿足教學和學生課外鍛煉的需要;乒乓球教師雖然年齡及學歷結構合理,但人數較少,而且專業(yè)教師稀缺;學生對乒乓球有較高的熱情,主要參與動機是鍛煉身體;乒乓球課余鍛煉及競賽組織不健全、不完善;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落后,沒有執(zhí)行統(tǒng)一教材。
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己選擇教材或參考書籍,加強乒乓球選項課的教材建設。要發(fā)揮宣傳作用,以增加管理者及學生對乒乓球的關注;加大經費投入,合理利用乒乓球場地設施資源,有償經營和服務教學相結合,呈現有效收益的良性循環(huán);引進乒乓球專業(yè)人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內部培訓和外出進修相結合,進一步滿足現代化體育教育的需求;推進乒乓球教學改革,去陳推新,從學生需求和興趣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內容,使用適合中學教學的專門的乒乓球教學教材;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加強體育協會組織的組建和管理,有效地開展各種競賽活動。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R].2006.
[2]孫風巖,張曉蓬.對中國乒乓球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03.
[3]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乒乓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文世平.現代乒乓球教學與訓練[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5]張志偉,李振彪.河北省在訓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現狀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6):551-552.
[6]陳巧云,潘明榮.優(yōu)化乒乓球選項課教改的思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25(5):265-266.
G807.2
A
1674-151X(2010)10-08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0.045
投稿日期:2010-08-06
王波(1981 ~),中教二級。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