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樞
(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滿意度調查
——以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林旺樞
(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大學體育課程在提高學生體質的基礎上,應該彰顯學生的特點個性,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以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為中心和主線,對學生“滿意度”進行調查和分析,促使學校相關部門加強自己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俱樂部;滿意度;調查
選取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2008、2009兩學年的體育教學俱樂部及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會員為調研對象。
根據(jù)《我國體育界民心工程中“滿意度”的首例研究》的研究方法,設計了俱樂部意向、俱樂部項目興趣、體驗、效應、感覺、情趣、健身效果等8個方面滿意度調查表。
根據(jù)“以人為本,學生滿意”的原則,遵循學校滿意度總原則,比較研究各體育俱樂部學生的滿意度,設計了俱樂部意向、俱樂部項目興趣等8個方面的心理學量表。邀請專家(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行政負責人、專職體育教師)對該表做效度檢驗。在大面積發(fā)放問卷之前,還組織羽毛球俱樂部的成員對該表做信度檢驗。檢驗顯示,問卷調查結果無顯著性差異,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校內體育俱樂部“滿意度”問卷由體育教學俱樂部指導老師具體負責發(fā)放。發(fā)放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95份,有效問卷981份,有效回收率為98%。
體育教學俱樂部會員的滿意度是他們體育思想意識境界的量化表現(xiàn),是他們體育需求的表達方式。用心理學量表量化調查現(xiàn)階段參與主體者投入體育俱樂部活動的滿意程度較為有研究價值。從收回材料整理知,體育俱樂部會員的“滿意率”為 46%,暫居中下位,表明體育俱樂部及其活動令主體者滿意度尚低,反映了主體性較弱。
2.2.1 兩者排序成顯著相關 體育俱樂部的滿意度與關注程度得分居前位的分別是羽毛球、籃球、乒乓球、排球、網球、健美操、足球、定向越野。通過表1的相關數(shù)據(jù)說明,“滿意度”得分及其“滿意率”的換算值(各調查條目以“5”分為最高值,按比例換算成相應的比率)和該協(xié)會的關注程度得分構成正比例顯著相關。
2.2.2 對俱樂部教學的啟示
(1)體育教學俱樂部受關注程度是“滿意度”的首要條件。球類項目歷來都是學生喜愛的項目。羽毛球、籃球、乒乓球在廣東高校中受關注成都處于領先地位。
(2)自治管理模式的體育教學俱樂部是學生滿意的關鍵。實行自治管理模式的體育教學俱樂部,無論是教學、競賽都有目標、有組織、有領導,學生“滿意度”居前。所采取的措施使學生覺得自己有用和重要,滿足他們基本歸屬感的需要,從而提升學生的滿意度。較高的滿意度,表達了學生對體育教學俱樂部的認同和依賴,因而俱樂部工作績效是學生滿意的關鍵。
表1 俱樂部關注程度與“滿意度”的相關列示表
2.3.1 正確的體育教學俱樂部理念是“滿意度”高的基礎 體育教學俱樂部是以學生為本,注重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實現(xiàn)體育課程生活化。體育教學俱樂部符合現(xiàn)代體育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開設多種運動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對體育運動技能的個體需求,使大學生真正掌握1~2種運動項目,學會健康生活的知識與技能,為提高生活質量,養(yǎng)成終身的意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2.3.2 遵循“俱樂部教學”規(guī)律,加強課內外一體化提高“滿意度” “體育俱樂部教學”包括體育課堂教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比賽及豐富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專項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的俱樂部性質將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集“教、學、練”為一體,使學生樂于運動,促成較穩(wěn)定的運動態(tài)度和培養(yǎng)自我運動健身的能力,使學生的意向和行為系于一個共同的情趣和追求,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歸屬感和高尚的、健康的體育文化認同感,使“終身體育”思想在高等教育階段得以強化。
學校為學生提供技術、資金、場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的體育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多參與、多競賽、多組織、多交流、多協(xié)作,讓他們在體育的經歷中去豐富大學生活、增進體育身體健康,又培養(yǎng)體育興趣及才藝。
2.3.3 挖掘體育教學俱樂部指導教師的潛力 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的發(fā)展和完善必將促進教師自我素質的提高,要求教師不僅在其運動技術理論上走上一個新高度。同時也要求在教學方法和組織手段上具有現(xiàn)代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勵和挖掘體育教學俱樂部指導教師的潛力,確保每一個體育教學俱樂部有一專門指導教師,將使?jié)M意度躍升一個臺階。
總之,學生各體育俱樂部的滿意度的調查,促使學校相關部門加強自己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獲得學生的支持和擁護,提高整體的滿意度,進而來促進整個學校教養(yǎng)工程的和諧發(fā)展。
[1] 龍秋生,許仲槐等.我國體育界民心工程中“滿意度”的首例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6):47-49.
[2] 許仲槐等.廣州體育社團實體化之路[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78-79.
[3] 鄭頌平.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模式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2).
[4] 黃衛(wèi)東.體育俱樂部和技能教學模式比較研究[J ].四川體育科學,2001(5).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37
G807.4
A
1674-151X(2010)08-070-02
投稿日期:2010-06-07
林旺樞(1981 ~),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高職體育教育與專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