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曦
失落的秘符:你就是你的神
文/朱曦
悅讀
從你打開書的那一刻起,他就試圖使你相信,這里面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
丹·布朗《失落的秘符》里有個著名的富蘭克林八階幻方,當讀者在解開幻謎時,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尋找答案,還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從而獲得閱讀的樂趣。
言歸正傳。當一個作者讓他的追隨者等了六年才再次推出自己的作品時,我們可以想象在這個快餐時代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戰(zhàn)爭與和平》也不過才寫了五年。好吧,讓我們看看六年磨一劍的結果是什么吧:
好消息是,蘭頓還是蘭頓,丹·布朗還是丹·布朗。所有在《達·芬奇密碼》中吸引人的那些元素,在《失落的秘符》中一應俱全,甚至能找到精確的對應。巴黎與華盛頓,盧浮宮與美國國家博物館,蘇菲與凱瑟琳,法國國家司法警察局與中央情報局,郇山隱修會與共濟會,并且,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長老叫牛頓……總之,一切都已有了套路。著名城市+宗教組織+連環(huán)兇殺+各式各樣的符號密碼(比如達·芬奇密碼筒、光照派字符、幻方)=丹·布朗。
壞消息是,蘭頓還是蘭頓,丹·布朗還是丹·布朗。再好吃的美餐,連吃幾遍還是會有點膩味,如果是帶點餿味的隔夜餐就更糟糕了。與此相對的是,650萬的首印和一周200多萬的銷量,讓人不免感嘆,被看透了的丹·布朗依然能夠勢頭不減,所向披靡。
這是為什么呢?
很明顯,對于一個成年人,最大的困惑莫過于,很多事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fā)明晰,相反,當你還是一個對信仰一無所知的少年時,你可能更具有某種堅定不移的信仰,和掃除一切封建迷信的決心,但是,如今你卻變成了一個不可知論者,開始相信是不是真的有無所不能的神秘力量隱藏于某個不為人所知的地下,是不是真的可以消弭遠古神秘力量和科學之間看似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當你具備了這樣的前提,那么你就會主動找上丹·布朗。對,丹·布朗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從你打開書的那一刻起,他就試圖使你相信,這里面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是這個世界隱藏的一部分,而你即將開始的,正是這奇妙的發(fā)現(xiàn)之旅。
紛繁復雜的密碼符號、神秘的宗教組織、離奇的連環(huán)兇殺等等,那些我們都明了于心的類型元素,從來都不是丹·布朗小說的真正核心所在,它們不過是一本暢銷書必不可少的幾種配料,而真的催化劑是他所強調的“事實”二字。
好吧,我們現(xiàn)在又被丹·布朗這個家伙吸引,開始了一段似曾相識的發(fā)現(xiàn)之旅,首先是對共濟會的發(fā)現(xiàn)之旅?!妒涞拿胤芬粫?,可以說是一部共濟會的百科全書,無論是其歷史、組織機構,還是各項秘密儀式、各種理念,幾乎無不涉及,足以讓讀者大開眼界。而除了共濟會這一主要材料之外,小說上還鑲嵌了其他各種名貴稀見的東西:不為人知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安全部、無形學院、意念科學學會。
稍微有點遺憾的是,中文版的譯者對這其中幾個現(xiàn)代高技術含量單詞的翻譯不太到位。如果說把twitter翻譯成了推特,出現(xiàn)“用推特發(fā)推”這樣的翻譯還算勉強說得過去,那么把whois查詢直接翻譯成了“是誰程序”,就未免有點過于輕率了。
與豐富的背景知識介紹相比,這部小說的節(jié)奏感覺有點拖沓、脫節(jié),總是在一環(huán)環(huán)的情節(jié)之中夾雜著人物的長篇大論,有點像到博物館參觀時,每看到一個藏品,導游就會停下來講解一番,弄得很多時候緊張感全無。當然其中也不乏像彼得的母親被殺時那樣描寫細膩,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而每一個章節(jié)的轉換恰好是幾條線索的交叉敘事,頗有電影平行蒙太奇的感覺——或許在經歷《達·芬奇密碼》和《天使與魔鬼》之后,丹·布朗從提筆時就準備好了小說最后將被改編成電影。
最讓人難以抉擇喜歡或者不喜歡的則是整部小說的核心:所謂的“古代奧義”。對于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人來說,太關注外部環(huán)境和他人的感受,卻很少來關照自己的內心,和自己對話。總是如饑似渴地去尋找什么“成功的秘訣”、“職場獲勝100招”之類的爛書,期望從別人那里獲取成功、獲取安全感,卻殊不知只有經過自己思考的知識才能轉化成智慧。從這一點上說,“智慧來自內心,堅強來自內心”這樣的說法,似乎讓很多人能從中領悟到了一些什么。而“你就是你的神”這樣的立意,也遠遠較一般的通俗小說的立意更為深遠。
但就另一方面來看,作為更多的將《失落的秘符》當做通俗小說的讀者們來講,看完400多頁書經過一大段發(fā)現(xiàn)之旅后,關鍵的“古代的奧義”卻存在于一本人人可見卻幾乎人人都參不破的書里,這樣的遠遠稱不上跌宕的結局,根本無法滿足大眾的胃口。對于大眾來說,這樣的結局還不如主角最終沒有解密,甚至還不如“奧義”落入壞人手里,發(fā)動新一輪的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來得刺激。
編輯:黃靈 yeshzhw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