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瑞生 陳相銀
▲甘葛藤植物
▲野葛植物
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野葛全國(除新疆、西藏外)均產,以河南、安徽、浙江為主。粉葛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外皮,稍干,截斷或再縱切兩半或斜切成厚片,干燥;甘葛藤多為栽培,主產于廣西、廣東,四川、云南等地亦產。
葛根與粉葛的性味、歸經(jīng)和功效相同,目前市場用藥較難區(qū)分。但二者的葛根素含量差異很大,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建議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病情將二者區(qū)別使用,尤其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時宜用葛根。
植物形態(tài) 野葛為多年生落葉藤本,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圓柱狀,肥厚,外皮灰黃色,內部粉質,纖維性很強;莖基部粗壯,上部多分枝。三出復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5.5~19cm,寬4.5~1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有時淺裂;側生小葉寬卵形,兩邊不等,背面蒼白色,有粉霜,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葉盾形,小托葉針狀。
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冠藍紫色或紫色?;ㄝ噻姞睿L0.8~1cm,萼齒5,披針形,上面2齒合生,下面1齒較長。雄蕊10,二體。莢果,子房卵圓形,赤褐色有光澤?;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鑒別 葛根飲片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紋理不明顯。質韌,纖維性強。氣微,味微甜。葛根性味甘、辛、涼,歸脾、胃、肺經(jīng)。
葛根的主要功效為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解酒毒。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中成藥愈風寧心片即以葛根為原料提取加工制成?!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規(guī)定:葛根素不得少于2.4%。
植物形態(tài) 甘葛藤與野葛植物形態(tài)相似,莖枝被黃褐色短毛或雜有長硬毛。葉下面無粉霜,托葉披針狀長卵圓形,花萼鐘狀,長1.2~1.5cm,萼齒較萼筒長。
總狀花序腋生,花冠紫色,長1.3~1.8cm?;ㄝ噻姞睿L1.2~1.5cm,萼齒5,披針形,較萼筒長。莢果,種子腎形或圓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性狀鑒別 粉葛飲片呈圓柱形、類紡錘形或半圓形,長12~15cm,直徑4~8cm;有的為縱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體重,質硬,富粉性,橫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性環(huán)紋,縱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數(shù)條縱紋。氣微,味微甜。粉葛性味甘、辛、涼,歸脾、胃經(jīng)。其功能為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解酒毒。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規(guī)定:葛根素不得少于0.30%。
▲柴葛根
▲粉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