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艷 馮萬才
山東省萊西市市立醫(yī)院,山東 萊西 266600
筆者自2006年8月~2007年8月采用子午流注開穴、頭穴配腰部腧穴為主治療中風后遺癥31例,進行臨床對比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2例,男34例,女28例,最小者38歲,最大者81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9年,伴高血壓39例,二便失禁12例(含控制差),精神障礙9例,病側髖關節(jié)松弛21例,語言障礙23例,患者肢體痙攣性癱10例。隨機分為子午流注開穴、頭穴配腰部腧穴法與傳統(tǒng)體穴法各31例,兩組癥狀、體征、病程基本相同,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1996年中華全國中醫(yī)內科學會與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1]
2.1 治療組
(1)先取百會、四神聰以小幅度快速捻轉得氣后,再運用子午流注納支法依次開穴并適當給予常規(guī)提插手法刺激,以病人能耐受為限。(2)其后取頭穴運動區(qū)(患肢對側),血舒管縮區(qū)(患肢對側),用0.35mmX50mm毫針依病情在選定的刺激區(qū)經消毒后各進針2-4支,沿皮刺入1.5寸以小幅度快速捻轉一分鐘,然后將針接上電針治療儀,取可調波,頻率為每分鐘240~360次,電流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限,每次20~30分鐘,每日一次,兩區(qū)交替使用。(3)體針主穴取腎俞(雙)、關元俞(雙)風池(雙)、完骨(雙)、天柱(雙)、內關(雙)、配穴取風世、手三里、曲池、風市、足三里、豐隆、陽陵泉透陰陵泉、三陰交(以45度角斜刺大幅度提插致患肢抽動三次為得氣)、丘墟透照海、治癱穴(自擬穴:伸臂仰掌,于肘橫紋與腕橫紋連線中點,尺、撓骨之間取之),精神障礙者加陰郄、神門、風府。二便失禁者加白環(huán)俞(雙側),秩邊(雙側),言語不利者加外金津,外玉液、上廉泉、前廉泉、或咽后壁點刺、髖關節(jié)松弛者加白環(huán)俞(雙)、秩邊、髀關,均取患側?;贾d攣性癱加少海下一寸(自擬穴),極泉(在傳統(tǒng)穴下1.5寸處取穴,小幅度提插使患肢抽動為得氣),曲池下六寸(自擬穴)、萁門、血海、騰躍(奇穴),均取患側,每天一次,依病情每次取4-5穴,交替使用,與主穴配穴結合使用,然后隨癥選取兩穴接電針治療儀,取連續(xù)波、頻率在40~140次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限,留針20~30分鐘,以酸脹麻感或向患肢遠端傳遞為得氣,除痙攣性癱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外,其余型均用補法。上述治法每日一次,15日為一療程,治療四個療程進行療效統(tǒng)計。
2.2 對照組
按傳統(tǒng)取穴法,風池(雙)、肩髃、曲池、外關、手三里、合谷、肩貞、環(huán)跳、髀關、伏兔、足三里、豐隆、陽陵泉、三陰交、解溪、大敦、太沖等辯癥取穴,皆取患肢,隨癥取穴同治療組,除痙攣性癱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外,余型均用補法,留針時間及療程同治療組。
3.1 療效標準:痊愈:全癱病人癥狀與體癥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顯效:全癱病人可扶床走路,扶拐走路者可恢復到生活能自理。進步:癱瘓肢體功能有所好轉。無效:經治療四個療程無好轉
3.2 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中風屬本虛表實證,在本為肝腎不足,氣虛衰少,在標為風火痰熱雍盛,氣血郁阻。子午流注開穴、頭針體針為中醫(yī)特色療法,中醫(yī)認為:天、地、人為一個整體,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人體的氣血精微通過經絡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不已,營養(yǎng)著人體各臟器官。百會、四神聰位于頭之顛頂,為諸氣之會,刺激該穴能激發(fā)人體正氣,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故先取百會、四神聰以安神鎮(zhèn)靜、益氣升陽。中醫(yī)認為隨著時間先后的不同,陰陽各經氣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時間,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子午流注開穴依經脈氣血盛衰規(guī)律辨證依次開穴故可調和經脈氣血盛衰,糾正機體的偏盛偏衰,使陰陽平衡,則疾病消除。人體的五臟六腑、肢體關節(jié)、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均靠經絡互相聯(lián)系,人體十二正經或直接或間接均上達頭面部因此人體的經氣通過經脈、經別等聯(lián)系集中與頭面部,氣街學說把“頭之氣街列為首位,指出“氣出與腦”,內經已通過取類比象認識到頭屬天陽之位,腦為至貴之臟。就體而言,“腦為髓之?!薄邦^為諸陽之會”,六腑清陽之氣及十二經脈之經氣皆匯于頭,故腦為至陽之臟。同時,腦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亦賴后天腎精所轉化,精足則神旺。就用而言,“神即氣也”。內經曰“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神氣,神臟之陽氣。”即五臟陽氣就是五臟神氣,而五臟之陰陽根于腎之陰陽,但腎氣通于腦,而為腦神之用。故腦神之用,便具有統(tǒng)帥諸神,主系統(tǒng)之功能了。所以人體的氣血精微通過經絡均上充于腦以統(tǒng)領人體五臟六腑功能,又能通過經絡互相影響制約,頭穴位于頭頂部,《素問.脈要精微論》日:“頭者,精明之府”。綜上可知腦為元神之府,其用在神,神明則制,神妄則亂,神制即為神治,系為腦的激發(fā)、制約、調整、平衡功能。只有腦神為制,才能保持五臟六腑及腦府本身的水火相濟,陰平陽秘,功能正常。故筆者認為針刺該區(qū)穴位具有疏通經絡氣血、開竅醒腦之功。從現(xiàn)代角度來看頭穴接近病灶,針刺該區(qū)能反射性增加腦的血流量,有助于側枝循環(huán)的建立,改善腦缺氧狀態(tài),促進病灶的修復,和周圍區(qū)域細胞的代償作用。腎俞為腎之背俞穴,腎為先天之本,化生人體氣血精微,關元俞位于腰部,腰為腎府,兩穴配合針刺能補益肝腎精血、強腰健膝、促進腎臟化生氣血精微充養(yǎng)于腦,腦府氣血充足則機體功能恢復,從而促進疾病的恢復,再配合肢體穴位達到疏通全身經絡氣血,標本兼顧的目地使患者能站能做。
[1]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