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賽艷
制版,見證絲網印刷風雨2000年
文|陳賽艷
絲網印刷在中國的發(fā)展走過了2000多年的風雨歷程。本文就絲網印刷中制版方式的變革,窺視絲網印刷走過的2000多年的歷史。
絲網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我國古代的秦漢時期就出現(xiàn)了夾頡印花方法。到東漢時期夾頡蠟染方法已經普遍流行,而且印制產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業(yè)年間,人們開始用繃有絹網的框子進行印花,使夾頡印花工藝發(fā)展為絲網印花。據史書記載,唐朝時宮廷里穿著的精美服飾就有用這種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絲網印刷又有了發(fā)展,并改進了原來使用的油性涂料,開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類的膠粉,使其成為漿料進行絲網印刷,使絲網印刷產品的色彩更加絢麗。
絲網印刷術是中國的一大發(fā)明。美國《絲網印刷》雜志對中國絲網印刷技術有過這樣的評述:“有證據證明中國人在2000年以前就使用馬鬃和模板。明朝初期的服裝證明了他們的競爭精神和加工技術?!苯z網印刷術的發(fā)明,促進了世界人類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在2000年后的今天,絲網印刷技術不斷發(fā)展完善,現(xiàn)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絲網印刷,作為四大印刷方式之一,可稱之為特殊印刷。歷史最早,實為漏印改良過后的產物,早期是利用一塊絲網訂牢或黏貼在網框上進行印刷,正如中國江南女子使用的繡花框。
早期網版的制法是將絲網或金屬網等擴張在木架或金屬架上,在制好的網框上涂上一層感光曬網漿或菲林膜,待干燥后曬制。而如今采用的曬網方式曬制網版,其精密度已可曬出精細如柯色網點。
(1)選擇一個網框及網紗,用拉網機拉好,用黏網膠黏住,干燥后即可使用。
(2)先用UL3除油劑清除網紗上的油脂(使網版更耐用),再用粗化劑對網紗作輕度物理與化學性的磨蝕粗化,而不損害網紗壽命。干燥后即可使用。
(3)用曬網漿上二至三次,水油兩用曬網漿特別適合潮濕天氣。在陰涼處干燥后便可曬網。不可熱風吹干,避免曬網漿的硬化。
(4)曝光。網漿干后進行曝光,用125W的PHILIPS曬網燈約0.6m距離曬大約5~10分鐘。
(5)顯影。曝光后用水槍沖洗至能清晰看見所有圖案。所有圖案完成后,需用吸水器將水分吸干,否則會出現(xiàn)部分圖案不清晰。
(6)保護。水份完全干后,在網版上涂布一層硬網水,可延長網版的使用壽命。
(7)完成后,用BLUE FILLER(封網漿)修補鋼板針孔或填充框邊,并在網板針孔或框邊輕輕涂上一層封網漿,干燥后網版即算完成。
在制版時首先將涂有感光材料腕片基感光膜面朝上平放在工作臺面上,將繃好腕網框平放在片基上,然后在網框內放入感光漿并用軟質刮板加壓涂布,經干燥充分后揭去塑料片基,附著了感光膜腕絲網即可用于曬版,經顯影、干燥后就制出絲印網版。
工藝流程:已繃網→脫脂→烘干→剝離片基→曝光→顯影→烘干→修版→封網。
將間接菲林首先進行曝光,用1.2%的H2O2硬化后用溫水顯影,干燥后制成可剝離圖形底片,制版時將圖形底片膠膜面與繃好的絲網貼緊,通過擠壓使膠膜與濕潤絲網貼實,揭下片基,用風吹干就制成絲印網版。
工藝流程:
(1)繃網→脫脂→烘干
(2)間接菲林→曝光→硬化→顯影→貼合→吹干→修版→封網
先把感光膠層用水、醇或感光膠粘貼在絲網網框上,經熱風干燥后,揭去感光膠片的片基,然后曬版,顯影處理后即制成絲網版。
(1)脫脂。在制作網版前,必須用配套的脫脂劑對絲網進行脫脂處理,注意不能使用家用去污粉或除垢劑。
(2)干燥。將脫脂處理后的絲網用清水沖洗干凈,并用氣刷吸除版上的所有水分,再放進30~40℃的烘箱內進行徹底干燥。
(3)涂布感光膠。使用合適的涂膠器將重氮感光乳劑均勻地刮涂到網版上,通常是濕對濕涂布。
(4)干燥。將涂好感光乳劑的網版水平放置在干燥箱中,印刷面向下,干燥溫度不超過40℃。
(5)補充涂膠。為了消除網版感光層的不平整,在網版的印刷面可補充刮涂一層感光乳劑。
(6)第二次干燥。采用與第一次干燥相同的方法再次對網版進行干燥,同樣干燥溫度不超過40℃。
(7)曝光。利用合適的光源,如金屬鹵素燈對網版進行曝光,曝光時間由分級曝光確定。
(8)顯影。用適當水壓的自來水噴槍噴淋顯影,將網版上的圖文完全沖洗出來。
(9)第三次干燥。用未用過的白報紙或吸濕性抹布輕輕抹去網版上多余的水分。如果是大批量生產,需要用專門的設備吸去水分,最后將網版放在干燥箱中干燥。
(10)修版。用水溶性絲網填充劑覆蓋網版上存在的針孔或其它弊病。
良好的制版質量是保證絲網印刷質量的基礎,但是制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絲網印刷專業(yè)人士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決定網版涂膠次數的主要因素是印刷要求和絲網的精細度。在制版過程中需要控制的就是絲網的精細度。
(1)線條。清晰度要求較高的印刷品要用90目/cm或更細一些的絲網。一般來說,感光膠層的濃度大約為絲網濃度的15~25%,通常應在10~18μm之間。
(2)網目調。網目調印刷要求墨層較薄,因此感光膠層的濃度也很薄,大約為絲網濃度的10%,一般為4~8μm。
同時,絲網的質量和精細度是決定網版主體膠層涂布次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隨著膠印CTP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直接制版將逐漸普及并成為主流的制版方式。同樣,絲網印刷也一直開發(fā)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絲印直接制版(CTS-computer to screen)在國外已經發(fā)展了很多年,而在國內則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率先推出了CTS系統(tǒng)。一部分CTS系統(tǒng)采用激光曝光原理,把絲網版成像和曝光兩步合二為一。CTS系統(tǒng)將排版文件的文字圖像經RIP轉換呈點陣圖像,然后把點陣圖像數據發(fā)送到系統(tǒng)調制解調器控制激光曝光在絲網上形成圖像。到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了噴墨原理的CTS系統(tǒng)。它是通過噴射不透明油墨在普通絲印感光層上,用油墨點子代替陽片上的網點,然后整版曝光,顯影后制成絲印版。
CTS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設備就是網版成像輸出設備。通常CTS系統(tǒng)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圖文輸入部分;圖文處理及排版部分;RIP;打樣設備和輸出設備。其中網版輸出設備是CTS的重點也是難點,國內CTS少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網版輸出設備的價格太高而國內又沒有相應的生產技術。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絲網版的形式從最初單一的平面絲網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圓筒絲網。其印刷的范圍也增大了很多。
另外,絲網印刷所用原稿圖文線條、網點精度要求也和普通印刷方法所用原稿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原稿的線條、網點十分精細,采用絲網印刷制版則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用絲網印刷技術不適于再現(xiàn)精細線條、網點的原稿。在選擇印刷方法時要充分地考慮各種印刷的特點。甚至在絲網印刷制版時也同樣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網線,以求達到充分再現(xiàn)原稿的目的。
絲網印刷比較適于表現(xiàn)文字及線條明快的單色成套色原稿,同樣適于表現(xiàn)反差較大,層次清晰的彩色原稿。通過絲網印刷的特殊效果,使得復制品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通過豐富厚實的墨層和色調的明暗對比,充分表達原稿內容的質感以及立體效果。
絲網印刷照相制版原稿有反射原稿和透射原稿兩種,通常主要使用反射原稿。彩色照相大多使用透射原稿。
在CTS系統(tǒng)類型中,按具體工作方式,網版的輸出設備可分為三種類型:熱噴墨系統(tǒng)、噴墨狀態(tài)轉變系統(tǒng)、激光曝光系統(tǒng)。
其中熱噴墨系統(tǒng)和噴墨狀態(tài)轉變系統(tǒng)的好處是不需要真空抽氣裝置,傳統(tǒng)絲印制版方法中真空裝置是必需的,用來保證膠片和網版感光層的密接以減少圖像損失,更重要的是,制版時可以對網版全面曝光而不必擔心損失細節(jié)。兩種系統(tǒng)的關鍵問題是油墨必須具有足夠的密度,以阻擋后面曝光時的UV光;另外這兩種噴墨系統(tǒng)都可以采用傳統(tǒng)絲印制版的感光膠及曝光設備,并且能夠實現(xiàn)噴嘴清洗,墨盒補充自動化。但是熱噴墨液體油墨容易飛濺,而噴墨狀態(tài)轉變方式的油墨很快固化不會產生飛濺現(xiàn)象。
激光曝光系統(tǒng)的輸出設備其實是激光頭產生光柱進行曝光,直接把網版當作膠片。激光曝光系統(tǒng)和噴墨系統(tǒng)的區(qū)別是激光系統(tǒng)使用激光代替油墨,所以它不需要后面的全曝光步驟。該系統(tǒng)的關鍵問題是要有適合于激光的感光膠,不能使用傳統(tǒng)制版的感光膠,這種系統(tǒng)大多用在間接絲印制版工藝方面。
有人提出采用直接噴射感光膠的方法,即在非圖文部分噴上感光膠,然后固化。此法雖不需顯影處理,但介于感光膠粘度、流動性、不同目數的網孔大小不同等因素,掌握起來較困難,暫不考慮。
絲網印刷有著批量大、價格便宜、色彩鮮艷、保存期長、交貨快等優(yōu)勢,被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認可,應用廣泛。其制版的方式和靈活性也越加受到推廣和更深入的研究。
在家用電器的電路板,紡織品上的花紋,T恤、文化衫、鞋上的圖案,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面板上的文字,陶瓷、玻璃、墻、地磚上的裝飾,各種商業(yè)廣告像電器、包裝、戶外、固定、流動等廣告平臺,包裝裝潢業(yè)中網印高檔包裝盒、包裝瓶、煙包、酒包方面,特別是超大型外包裝和產品外形裝飾,絲網印刷應用異常廣泛,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市場異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