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萍 王 琦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3000)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ü谛牟。┦桥R床上常見病、多發(fā)病。2003年2月至今,筆者應(yīng)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04例,療效滿意,并與應(yīng)用單硝酸異山梨酸治療的50例對照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治療組104例,其中男78例,女26例;年齡37~71歲;病程1年以內(nèi)35例,1~5年43例,6~10年16例,10年以上10例。中醫(yī)辨證為心血瘀阻型40例,氣血瘀滯型35例,氣滯痰阻型29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38~70歲;病程1年以內(nèi)16例,1~5年20例,6~10年8例,10年以上6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
參照WHO《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和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第一輯[2]制定。在病例的診斷選擇上,包括典型與不典型心絞痛,心電圖檢查或運動試驗符合心肌缺血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屬于穩(wěn)定勞累性心絞痛、初發(fā)勞累性心絞痛。納入病例不包括心肌梗死發(fā)作期、中度以上高血壓、重度的肺功能不全、頻發(fā)與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
1.3.1 對照組
服用單硝酸異山梨酸20mg,2次/d。
1.3.2 治療組
用血府逐瘀湯加味:川芎15g、赤芍25g、桃15g、紅花10g、當(dāng)歸25g、生地20g、柴胡8g、枳殼12g、甘草6g、桔梗6g、牛膝9g。氣虛明顯加黃芪40g;血瘀嚴重者加三七粉3g(吞服);氣滯痰濁重者加降香6g、半夏15g、瓜蔞20g。每日1劑,水煎服。
兩組治療均以2周為1個療程,兩組治療前后均作心電圖檢查,療程中每隔7d復(fù)查心電圖1次。
依據(jù)1979年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座談會制定的《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3]。
2.1.1 癥狀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等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癥狀發(fā)作次數(shù)、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明顯減少;無效:癥狀無改變或加重。
2.1.2 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ECG缺血性改變恢復(fù)至正?;虼笾抡#挥行В篍CG缺血改變、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或T波由平坦轉(zhuǎn)變直立;無效:ECG較治療前無改變,或ST段壓低加深,T波倒置加深,或由直立變平坦,由平坦變倒置。
2.2.1 兩組臨床癥狀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2.2.2 兩組心電圖療效變化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變化比較
冠心病屬中醫(yī)胸痹、心悸、心痛等范疇。本病以胸部悶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不得平臥為主證的一種臨床常見疾病,輕者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胸痛,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滯血瘀,而氣虛、氣滯、氣郁均可造成血瘀。故治療大法應(yīng)以活血化瘀為主。血府逐瘀湯是清代醫(yī)家王清任諸類活血化瘀方中應(yīng)用療效最好的方劑,具有活血化瘀而不傷血,行氣止痛而不耗氣的作用。方中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為化瘀之核心。現(xiàn)代藥理研究,赤芍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降血壓、擴張冠狀動脈,抗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4]。當(dāng)歸、川芎可以抑制血管收縮,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缺氧,并能降低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作用[4]。桔梗載藥上行,牛膝引藥下行,一升一降,使氣血上下貫通,對減輕心臟負荷有利;柴胡疏肝理氣,枳殼行氣寬中,二藥相配合,達到氣行則血行目的;生地養(yǎng)心血,改善心肌營養(yǎng);甘草和中;氣虛明顯,重用黃芪,有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血供作用;血瘀嚴重者,加用三七粉,可增加活血化瘀之功效;氣滯痰濁者,加降香,可行氣寬胸,降氣化痰,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
[1] 國際心臟病學(xué)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缺血性的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 .中華心血管雜志,1981,9(1):7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S] .第一輯.1993:41.
[3] 陳可冀,廖家楨,肖鎮(zhèn)祥.心臟血管疾管研究[M] .上海: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8:318.
[4] 張廷模.中藥學(xué)[M] .長沙:湖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1:11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