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尚智 冰兒 ■http://blog.ifeng.com//article/7534313.html
“醬紫”的臺灣男人
■文/王尚智 冰兒 ■http://blog.ifeng.com//article/7534313.html
臺灣男人有陰柔的特質(zhì),主要因為臺灣社會崇尚男性要知書達理、溫文爾雅。而這樣的特質(zhì)在大陸的爺們兒看來,幾乎個個像“同志”。
在北京的一次飯局上,一番酒酣耳熱后,我的一位大陸好友信口開河講道:“你們臺灣男人講話總是繞來繞去,表達真不夠坦率!”“張嘴就是‘對不起、不好意思’,這是示弱,是商場上的大忌諱!”“就算喝酒有女人陪,一開始總要裝模作樣推三阻四,之后還不是一樣風(fēng)流一樣糟?!?/p>
這些話一出口,在場的其他幾位大陸北方漢子也跟著附和舉例,深表同意。
少數(shù)幾位“南方來的”人便打圓場說:“人家那是溫文爾雅,有文化、有涵養(yǎng)的表現(xiàn),不像你們北方人,雖說直率但也粗魯?!?/p>
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造就了風(fēng)格迥異的男人們。于是,尷尬的“兩岸男人誰才是真男人”的話題,便轉(zhuǎn)向全國各地。唯獨好友繼續(xù)仗著酒意,悻悻然地嘟噥著:“你們臺灣男人,就我見過的來看,真的都很娘娘腔……”
臺灣社會崇尚男性要有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特質(zhì)。
臺灣《聯(lián)合報》最近做了一份“臺灣人看大陸(人)”的調(diào)查,顯示出單方面的“文化形象”確認問題。四成七臺灣民眾坦言對大陸民眾的印象不佳,僅三成八覺得印象不錯。
文化形象,反映的是一個模糊的總體印象。如今,兩岸民間交流愈發(fā)直接而頻繁了,不過,把“政經(jīng)、觀光”等一些統(tǒng)計數(shù)字擺在一起,仿佛兩岸民眾就能手牽手、心連心、相親相愛到永遠似的。事實上,倘若走訪寶島南北便知,臺灣民眾對于大陸人的印象,整體來說還是負面為多、防衛(wèi)心重。第一線接觸大陸客的臺灣民眾,雖然保持著笑臉迎人的一面,但內(nèi)心往往對某些“講話很大聲、行為大咧咧”的大陸觀光客嗤之以鼻。
如同大陸民眾普遍以“仇日、反美”居多,臺灣民眾卻是“哈日、追美”不少。兩岸雖然同文同種,但整個兩岸民間文化認同與審美認知的結(jié)構(gòu)差異之大,已達到難以細數(shù)分析的地步。
具體到“臺灣男人究竟是不是娘娘腔”這個問題,如果把北方漢子那種直率甚至粗魯視為男人味的標準,那么或許這是一場對于臺灣人擁有禮貌客套素養(yǎng)的誤讀。
臺灣“中央大學(xué)”哲學(xué)研究所教授卡維波(本名寧應(yīng)斌)前陣子在接受采訪時說,臺灣男人比起大陸男人,有相對陰柔的特質(zhì)。主要是因為臺灣社會崇尚男性要有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特性。而這樣的特質(zhì)在大陸的爺們兒看來,幾乎個個都像是“同志”。
沒錯,用“陰柔”二字形容臺灣男人,似乎更為合適一些。這陰柔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首當其沖就是口音問題。臺灣男人講國語有明顯的南方發(fā)音,又夾雜很多語氣詞,難免給人嗲聲嗲氣的感覺。
還有書卷氣。臺灣出了很多文人:李敖、林清玄、劉墉……臺北市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的重慶南路上,出版社、書店的招牌層層疊疊,連綿不斷。臺灣每年出書2萬種,平均個人年消費約3000元臺幣,已等同歐美國家水平。獨立營業(yè)的書店,也可自行出書。書店多,成了臺灣消費市場中的一大景觀。書店的規(guī)模多少也促成了臺灣男子的書卷氣。那種典雅,那種氣派,那種書卷氣,那種似乎帶著書香的溫柔……
不過,除了真書卷氣,臺灣男人也有一副“故作斯文”的模樣,所以看上去就很有點雄性氣概不足的樣子。這又是一種精明—把銳角隱藏起來讓人看鈍角。
崇尚美貌的風(fēng)潮,讓臺灣男性有更為陰柔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使用保養(yǎng)品、化妝品。這與“美貌人士機會更多”的社會風(fēng)潮有關(guān)。
臺灣男人壓力大,40歲以上男性有四成都有性上面的問題。據(jù)說,“偉哥”在臺灣上市兩年半間,臺灣男性已吃掉370萬顆藍色小丸子,平均每分鐘吃掉3顆。
臺灣男人講究吃,不過吃的不是味道也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健康。好多時候臺灣人在一起吃飯,點的菜不合胃口,卻還會吃得津津有味,他們的理由是:這個防癌,那個防心臟病,還有防高血脂等等。
臺灣男人還天生喜歡浪漫,又懂得如何讓女人感動,看看瓊瑤阿姨筆下的那些男主人公,想來如果沒有原型,即使她再妙筆生花,也杜撰不出。
說了這么多,或許真正重要的,并非去探討臺灣男人娘娘腔與否,也不是《聯(lián)合報》公布的臺灣人對大陸(人)印象有多么的差。而是今后持續(xù)的兩岸交流中,兩邊民眾的相互印象能夠“逐漸好轉(zhuǎn)”或者“見怪不怪”。
聯(lián)系編輯:daiti@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