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提示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
■文/南方周末編輯部
用我們的目光照亮他們向天國的路
■文/南方周末編輯部
>> 新聞提示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fā)生7.1級地震。截至4月21日17時,地震造成2183人遇難,失蹤84人,受傷12135人,其中重傷1434人。
下半旗,體現(xiàn)的是我們社會的最大共識。此刻,國家向最普通的遇難國民致哀。國家不是目的,它只應(yīng)為每一個國民而存在。只要有一個國民遇險,就是整個國家遇險;只要有一個國民有難,就是整個國家有難。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05
郵箱:luanhui@blogweekly.oom.cn
4月21日,北京天安門降半旗,哀悼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
我們默默佇立在哀樂聲中,遙望漫天風(fēng)云。那翻滾的風(fēng)云或許是玉樹地震中死難同胞的魂靈?我們向他們告別,我們送他們遠(yuǎn)行。
這是國家哀悼日,國家以最高規(guī)格,祭奠玉樹地震中所有死難同胞。
下半旗,體現(xiàn)的是我們社會的最大共識。此刻,國家向最普通的遇難國民致哀。國家不是目的,它只應(yīng)為每一個國民而存在。只要有一個國民遇險,就是整個國家遇險;只要有一個國民有難,就是整個國家有難。
基于這樣的共識,玉樹地震不久,正在出訪行程中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前歸國,“在這一困難時刻,我需要盡快趕回國內(nèi),同我國人民在一起”。
基于這樣的共識,領(lǐng)袖和平民走到了一起,軍人和僧侶走到了一起,漢藏兩大民族走到了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以國家的最高力量,盡可能拯救每一個遇難同胞的生命。
國家不只是強勢的,強勢應(yīng)該主要針對外敵;對自己的國民來說,國家應(yīng)該是謙卑的,體貼的,溫暖的。從汶川到玉樹,我們看到了國家流露的謙卑。
國家哀悼日,這個令我們心碎的日子。這一天我們遙望長空,用我們的目光為死難同胞送行,用我們的目光,為他們照亮通向天國的路。我們沉痛,我們哀傷,但是,我們不恐懼。生命脆弱,然而生命不是無助。當(dāng)災(zāi)難猝然降臨,當(dāng)命運的面孔瞬間變得猙獰,當(dāng)打擊不可抗拒,我們知道,我們并非孤島,在我們的身后,有著整個的國家!
我們可以讓整個國家為每一個普通國民服務(wù),我們也就可以通過國家這個紐帶,彼此援手,彼此禮遇。生死或許有定數(shù),但無論生還是死都該有尊嚴(yán),有這種援手,有這種禮遇,生和死就確實都有尊嚴(yán),我們也就不難告慰亡靈,撫慰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