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晉楊
(佛山市順德北滘醫(yī)院泌尿外科,廣東佛山 528311)
輸尿管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發(fā)病急、病情急,常出現腎絞痛伴下腹痛等臨床癥狀[1]。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治療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11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齡27~70歲,平均(41.4±10.5)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并且向下腹部放射性擴散,伴有惡心、嘔吐及尿頻、尿急和排尿不暢通等臨床癥狀;經過B超和腎盂造影等方法診斷證實結石。其中,左側結石50例,右側結石60例;結石部位:上段輸尿管40例,中段輸尿管35例,下段輸尿管35例;輸尿管結石直徑(1.05±0.65)cm。11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觀察組8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例,年齡分布,結石病變部位、大小及患者臨床癥狀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將輸尿管結石定位進行碎石[2]。
1.2.2 觀察組 采用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患者采取截石位,輸尿管鏡直視下插入輸尿管鏡直視下進入膀胱,從患側的輸尿管口插入斑馬導絲,在自動液壓灌注下,將輸尿管鏡沿著導絲進入輸尿管通過從結石下方對結石大小、形態(tài)、硬度和周圍粘連、肉芽生長情況進行觀察[3]。從輸尿管鏡插入探桿,采用1.8~2.0 kPa的壓力脈沖式擊發(fā),擊碎結石,對于較大的碎石用取石鉗取出,2 mm以下的細小碎石可隨尿液排出。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一次碎石成功率、術后結石排凈率情況、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2.0建立數據庫,通過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療效、一次碎石成功率、術后結石排凈率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腎絞痛、發(fā)熱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見表2。
表2 兩組一次碎石成功率、術后結石排凈率比較[n(%)]
見表3。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為了將雙下肢外展程度放大患者一般取截石位,如果輸尿管入境較困難可將輸尿管鏡旋轉、下壓挑起再推入斑馬導絲,沿著斑馬導絲放置F5輸尿管導管,將輸尿管導管后段剪除后推入三通開關內將開關關閉[4-5]。在水流壓力沖擊下將F5輸尿管導管通過壁間段,遇到輸尿管扭曲時可先用斑馬導絲插通過后再入境,看清輸尿管腔可以避免造成穿孔。氣壓彈道碎石術是利用壓縮氣體產生能量驅動手柄子彈體,通過子彈體脈沖碎石桿,從而將結石擊碎。通過壓縮的空氣驅動碎石器手柄內的子彈體脈沖式撞擊結石,將能量轉變?yōu)闄C械能,作用力更強,同時避免產生熱能,減少了對黏膜的損傷[6]。本研究通過對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的觀察組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療效、一次碎石成功率、術后結石排凈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效果顯著。另外觀察組術后腎絞痛發(fā)熱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提示氣壓彈道碎石術安全性較高,預后良好。
綜上所述,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臨床療效顯著,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國田,張道習,周益龍,等.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J].臨床醫(yī)學,2009,29(11):6-7.
[2]潘鐵軍,李金.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與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比較[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06,11(5):287-288.
[3]周水根,孫西釗,葉章群.體內碎石術的原理及臨床應用[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0,15(7):332-334.
[4]吳天俊.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9,4(5):521-522.
[5]戴永雄,葉梓惠,劉偉,等.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中下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6(2):295-296.
[6]許新,程淋,肖雪英.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術治療尿道結石手術與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