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永強 特約記者 谷西甫 趙福海 吳瑞方
面對地災險情,國土人沖鋒在前
——河南省國土資源系統(tǒng)抗洪防災救災紀實
□本刊記者 張永強 特約記者 谷西甫 趙福海 吳瑞方
從7月23日夜里開始,一場特大暴雨突襲我省豫西南山區(qū),引發(fā)了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僅欒川縣就引發(fā)地質災害點和地災隱患點多達上百處,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似乎一夜之間,美麗的豫西山川,失去了往日的溫情。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國土人。面對地災險情,河南省國土資源系統(tǒng)干部職工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為保障災區(qū)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力以赴,譜寫了一曲國土人防災救災之歌。
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直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對防災督促檢查、氣象預警預報、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等進行全面部署。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突發(fā)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擴大會議上,張大衛(wèi)副省長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今年5月,在登封市召開的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要求各地以“十有縣”建設為抓手,強化責任,加強監(jiān)督,創(chuàng)新機制,加大應急能力建設和宣傳培訓,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在7月21日召開的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座談會上,張啟生廳長再次強調,我省已全面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他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建立嚴格的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把新發(fā)現(xiàn)的危險性較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納入群測群防體系,完善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和地質災害應急專家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防災應急能力。
豫西特大洪水災害發(fā)生后,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迅速派出6個專家組20余人到欒川縣開展災后地質災害普查工作,以全面查清欒川境內的所有地質災害點、隱患點,劃出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健全群專結合的監(jiān)測網絡,有計劃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減少災害損失,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伊河發(fā)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流經嵩縣、伊川,穿伊闕而入洛陽,東北至偃師注入洛水。
7月23 24日,欒川縣境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昔日溫柔的伊河水似脫韁的野馬,沖出堤岸,席卷兩岸,給欒川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特別是沿伊河的鄉(xiāng)鎮(zhèn)陶灣、石廟、赤土店、廟子、潭頭等災情嚴重,大量農田被毀。
災情發(fā)生后,欒川縣國土資源系統(tǒng)干部職工沖鋒在前,迅速投入抗洪搶險第一線。
欒川縣國土資源局領導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迅速投入抗洪救災。在東河橋頭,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李毅中親臨現(xiàn)場指揮搶險,組織群眾撤離,排除險情,直到24日下午4點鐘,洪水消退才離開東河大橋。
相比其他鄉(xiāng)鎮(zhèn),潭頭鎮(zhèn)受災情況比較嚴重。在洪災到來后,潭頭國土資源所全體人員迅速投入抗洪救災第一線,每天平均休息不足五個小時,走村串戶查看災情。期間,潭頭所工作人員多次中暑,但他們沒有因此而停下工作。所長尚偉因為勞累過度高血壓多次發(fā)作,副所長張新偉縣城家中一樓大量進水,但為了抗洪救災他們始終堅持奮斗在救災第一線。
災情發(fā)生時,欒川縣地礦局全體防汛值班人員不顧洪水吞噬家園,嚴守工作崗位,無一人脫崗。
24日上午9時,伊河水位暴漲,洪水殃及兩岸居民及商戶。地礦局局長魏敏強,副局長宇潔、馮保才,紀檢組長張文偉等,帶領防汛工作組人員冒雨趕到分管的防汛河段,疏導周邊群眾及過往人員,在傾盆大雨中堅守到下午4點多伊河水位退去,才陸續(xù)撤離。由于出動及時,確保了該河段無人員傷亡事故發(fā)生。
地礦局黨支部副書記、城關站站長常獻法家里一樓被淹,他把年邁癱瘓的老父親轉移到安全地點后,顧不上清理屋里的淤泥,就帶領同志們對轄區(qū)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進行排查;潭頭礦管站站長崔茹良顧不上自家房屋和妻子開設的服裝店被洪水淹沒,堅守崗位,搶險救災……
特大洪澇災害后,欒川縣地礦局領導嚴密部署,立即組織7個工作組,克服交通受阻困難,深入災區(qū)一線,察看全縣各地質災害點,采取超常舉措應對災情。在三天時間里,他們對全縣25處地災點逐一進行了隱患排查、預防監(jiān)控、協(xié)助組織撤離等工作。對排查中新發(fā)現(xiàn)的15處較大地災點,工作組配合當地政府逐個核實監(jiān)測人員及聯(lián)系電話,對新增的地災點建立了避災防災明白卡并落實了監(jiān)測人。同時,對監(jiān)測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再培訓,進一步提高了監(jiān)測人員對地質災害的預警監(jiān)控能力。
7月23日夜11時至24日下午1時,盧氏縣普降特大暴雨,繼2007年“7.30”特大洪水災害之后,又一次遭受特大洪水災害,14個小時局部降水量達到250毫米(“7.30”最大降雨量186毫米),全縣19個鄉(xiāng)(鎮(zhèn))全部受災。
然而,在這次特大洪災中,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沒有出現(xiàn)人員傷亡和涉及地質災害方面的重大財產損失??梢哉f,盧氏縣國土資源局應對特大洪水災害是因為有備方能如此無“患”。
多年來,特別是2007年盧氏發(fā)生特大洪水災害以來,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領導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每年汛期前都要組織專家深入各隱患點進行檢查督導。今年6月28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楊士海深入盧氏檢查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每一個重點隱患區(qū)進行了實地踏勘,現(xiàn)場提出整改要求。
7月23日下午,接到市國土資源局和縣防汛指揮部預警通知后,縣國土資源局立即通知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及各礦管站、土地所、礦山企業(yè)做好預警宣傳、動態(tài)監(jiān)測、疏導群眾和應急搶險準備工作。24日凌晨2時40分,張壽西局長根據雨情雨勢立即發(fā)出指令,啟動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預案,成立搶險救災突擊隊,由局領導帶隊,分為7個小組,深入19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災情調查和搶險救災工作。
各礦管站24日凌晨3時接到縣局通知后,立即進入疏導群眾和搶險救災戰(zhàn)斗狀態(tài)。五里川站站長李慶華一方面安排值班人員通知轄區(qū)三鄉(xiāng)(鎮(zhèn))地質災害點監(jiān)測員和礦山企業(yè)盡快組織人員撤離,一方面組織人員冒雨用手搖警報器引導河道附近群眾撤離,疏散河道兩岸看洪水人員;城郊中心礦管站站長趙小俊早著手、早安排,汛前通知洛河采砂戶停止作業(yè),撤出洛河,并于23 24日在洛河沿岸分班不停巡回督導檢查……
正是因為有了之前到位的工作和充分的準備,才使得在這次特大洪水災害中,盧氏縣地質災害點沒有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面對高溫和強降雨等極端天氣頻繁,地質災害頻發(fā)、高發(fā)的嚴峻形勢,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采取了多項緊急措施,進一步加強當前主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7月26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將因強降雨引發(fā)的新地質災害隱患及時納入群測群防體系,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監(jiān)測責任人,制訂防災預案,公示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單位、責任人、監(jiān)測人的聯(lián)系電話等。從7月27日起建立地質災害日報告、零報告、速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各級各地國土資源部門從7月27日起每日12時前及時報告地質災害發(fā)生、發(fā)展信息。
省廳要求,認真落實負責人帶班的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必須現(xiàn)場值班,不得脫崗,不得將值班電話轉移到手機上,值班電話和地質環(huán)境管理人員、應急中心工作人員手機應保持24小時暢通。
同時,省廳成立6個督導組,分別由廳領導帶隊,對全省14個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省轄市和重點縣進行督促檢查。
7月28日,張啟生廳長親自帶隊,首先來到登封市告成鎮(zhèn)葦園溝村地質災害隱患點檢查。該村一組居民區(qū)住宅后山體于7月25日發(fā)生裂縫險情后,當地相關部門立刻啟動了應急預案。當地負責人介紹情況后,張啟生關切地詢問:“該處地質災害隱患涉及多少戶家庭?群眾轉移了嗎?他們的生活怎么辦?我們的相關部門下一步如何跟進?”當聽到當地負責人回答“該處17戶居民已全部轉移,生活均已妥善安置,相關部門對隱患點實行24小時監(jiān)控,后續(xù)治理工作均已全面展開”后,張啟生廳長滿意地點點頭。
在登封市白坪鄉(xiāng)煤窯溝村,為看清地質災害隱患點全貌,張啟生一行不顧山路的陡峭崎嶇,一口氣爬到了山頂。張啟生一再叮囑有關部門:無論什么時候,都一定要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地質災害監(jiān)測部門一定要組織力量實行24小時巡查,決不能放過任何一處險情。
同日,省國土資源廳其他廳領導也分別按照劃分區(qū)片,分赴各地,到全省各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現(xiàn)場督導。
與此同時,全省國土資源系統(tǒng)也都繃緊了地質災害防治這根弦,采取多種措施,嚴陣以待,隨時應對可能發(fā)生的地質災害。
針對持續(xù)強降雨,地質松軟易發(fā)地災的實際情況,新縣國土資源局立即啟動地災隱患緊急排查預案,全局派出4個工作組,分赴各鄉(xiāng)鎮(zhèn)和城區(qū)排查地災隱患,共排查出山體滑坡2149處,泥石流56處,塌方244處。
7月下旬,沁陽、靈寶、修武等縣(市)相繼進行地災防御應急演練,切實提高了各級各部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和搶險保障能力,增強了轄區(qū)干部群眾群測群防、防災抗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