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華 熊玲瑩
(1、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 萬州 404120 2、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 萬州 404120)
在計算機高速蓬勃發(fā)展的今天,高校擔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專業(yè)及其他工作中各種任務的使命。作為醫(y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教育又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筆者就《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為例,通過任務驅動模式的應用提出幾點體會。
對于醫(yī)學、藥學、護理等相關專業(yè)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們都培養(yǎng)成為計算機專家或專門從事計算機軟、硬件開發(fā)的專業(yè)人員,而是讓他們掌握應用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夠將大學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于日后工作的崗位,成為既熟悉本專業(yè)業(yè)務又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對醫(yī)藥類學生的計算機教育,應當面向計算機方面的應用技術,而不是計算機學科本身,應該用得著就學,用不到就不必學,強調學以致用。
而計算機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具有操作和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意識”,從而滿足和適應信息化社會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1]這就要求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應用,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因此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是探索一條合適應用的教學模式。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是計算機教學中的理想模式,符合計算機的課程特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獨到之處。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任務的設計,任務貫穿于整個教學,整個課堂教學都是以任務為主線,師生圍繞任務進行互動,學習以任務完成為標志。[2]任務驅動教學符合計算機課程的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學生可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進而逐步地精益求精去學習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醫(yī)藥類高職高專院?!队嬎銠C基礎應用》教學任務驅動法模式的應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幾種目標。(1)能力目標:配置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及計算機管理文檔的技能;利用計算機編輯處理文檔和技術資料的能力;用計算機對各種表格數據加工處理、分析統(tǒng)計能力;利用計算機制作宣傳演示文稿的技能;利用網絡工具獲得信息、進行技術交流及從事醫(yī)藥類行業(yè)活動的能力;構建簡單網站的基礎能力(如圖1所示)。(2)知識目標:熟悉計算機基本組成原理,掌握WINDOWS操作的使用;掌握WORD 文檔的文字、段落、插圖、表格等排版技巧;掌握電子表格的編輯、圖表制作及數據統(tǒng)計分析;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美化及放映;了解局域網的組成原理;掌握Internet 方面的基本知識及應用;掌握網頁的基本操作,了解網站的創(chuàng)建及發(fā)布。(3)素質目標:有強烈的事業(yè)心、高度責任感;具有良好職業(yè)規(guī)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誠信的品質;具有團隊協作能力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時把握新知識、新技術;具有較好的文字處理,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師的作用將發(fā)生改變。[3]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1)任務的設計者。(2)任務情境的設計者。(3)學習平臺的提供者。(4)任務的評價者。(5)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6)課堂的控制者。
一方面,教師要轉換好自己的角色,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教師必須轉換角色,從傳統(tǒng)的“講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椤耙龑д?、組織者”,從站在講臺上講解轉變?yōu)樽呦聛砼c學生交流討論,共同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去積極探索。另一方面,職業(yè)院校要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傳統(tǒng)的評價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強調知識點掌握結果的評價,不重視形成性評價。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和進步,評價的重點應由單純結果性評價轉向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評價,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行鼓勵性評價,消除差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改變過去以個人成績?yōu)闃藴?以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只有當所有小組成員達到目標時,才能獲得成功。(如圖2所示)
從學生的角度說,他們作為學習的主體,能通過完成任務產生學習欲望,同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將學習置于接近真實,甚至完全真實的環(huán)境中,使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知識的遷移能力,是掌握知識的途徑和方式,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自己掌握學習進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關知識的建構,從而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4]在學習的不同階段,特別是在學習某些應用軟件時,可以采用“黑箱”方法。所謂黑箱是只知其輸入和輸出、不知其內部結構的系統(tǒng),例如要求學生自主通過網絡檢索和查閱資料,并結合對醫(yī)院見習、實習情況,制作一份某病例的電子病歷。
在整個計算機“任務驅動”教學流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互動的。教師設計出合理的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過程,推動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主動去完成各項任務,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越充分,就會發(fā)現更多問題,當問題無法解決時,求助于他人,求助于老師,此時,教師被學生所推動,可以深入發(fā)揮其主導作用,而主導推動主體,主體促進主導,直至完成整個教學。任務作為師生互動的中介,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的進行。為調動各層次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每個學生能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能熟練操作和使用計算機,在計算機文化基礎上機實驗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以任務引路,學生邊學邊練,完成自主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當中還有許多不完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努力探索,并不斷加以完善。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計算機基礎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優(yōu)越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演出什么“劇目”呢?相信每位計算機課程教師都是好“導演”,都能在自己的“舞臺”上百花齊放、好戲連臺。
[1]毛麗娟.論職業(yè)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改革[J].福建電腦,2008,(1):198-199.
[2]宋紅,李珍香.新世紀新任務下對高職高專計算機類專業(yè)教育的思考.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02年會學術論文集.20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