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龍飛
(貴州省余慶縣花山苗族鄉(xiāng)衛(wèi)生院 余慶 564409)
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由痢疾桿菌所致,以結腸遠端化膿性炎癥為主要病變,小兒易感,尤其以夏秋季發(fā)病最高。臨床上以發(fā)熱、全身中毒癥狀、腹痛、腹脹、里急后重、排出膿血便為主要癥狀,大便鏡檢可見白細胞和膿細胞,嚴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腦病。細菌性痢疾中醫(yī)稱為疫毒痢,系由感染時疫毒所致。本人自1998年以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細菌性痢疾25例,與單純西醫(yī)治療的25例作對照,獲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我院門診和住院患者共5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5例,男16例,女9 例;年齡 5~56 歲,平均 22.3 歲;病程 2~5d;普通型20例,輕型3例,中毒型2例。對照組25例,男17例,女 8例;年齡 5~55歲,平均 22.0 歲;病程 2~4d普通型21例,輕型3例,中毒型1例。所有病例臨床表現(xiàn)、大便鏡檢均符合急性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診斷標準,且符合中醫(yī)疫毒痢型。兩組年齡、性別、臨床表現(xiàn)、大便鏡檢和血常規(guī)檢查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隔離、對癥、喹諾酮類或頭孢三代抗感染治療及糾正水電解質失衡,所有病例均口服思密達,療程3~5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中藥白頭翁湯合芍藥湯加減:白頭翁15g、黃連 4g、黃芩 9g、黃柏 12g、秦皮 12g、當歸19g、白芍 15g、木香 5g、葛根 12g,水煎服,每日 1劑,分 3~4 次口服,療程 3~5d。
1.3 觀察指標 兩組均于治療前及治療第3、5、7天觀察:(1)癥狀:發(fā)熱、腹痛、腹瀉、便秘、里急后重、排出膿血便;(2)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
1.4 療效判定 顯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正常;好轉: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大便鏡檢有WBC、膿細胞;無效: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無改變或加重。
1.5 治療結果
1.5.1 臨床療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1.5.2 副作用 兩組用藥期間,均無因嚴重反應導致停藥終止治療的情況。對照組出現(xiàn)8例便秘,停藥后好轉。
細菌性痢疾,中醫(yī)屬于“疫毒痢”,又稱“疫痢時疫痢”,為感受時行疫毒或食用不潔飲食所致,常發(fā)生在夏秋季。疫毒邪氣,混雜傷人,相互傳染,造成痢疾流行;疫邪病毒從口而入,積滯腐敗于腸間氣血壅滯,腸道傳化失司,脂膜血絡受傷,腐敗化為膿血而發(fā)為痢疾。白頭翁合芍藥湯方中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黃連、黃芩、黃柏、秦皮清熱解毒化濕,當歸、白芍活血,木香行氣,葛根解表清熱,全方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而治下利,調氣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療效高,可縮短治療時間,減少西藥的便秘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