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夏慧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yī)院 南昌 330009)
呃逆俗稱“打嗝”,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癥狀,可為健康人一過性發(fā)作,也常為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輕者癥狀可自行消失,重者癥狀持續(xù)數(shù)天,影響飲食、言語,患者深感痛苦。筆者采用中藥及穴位注射治療呃逆67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7例患者為我院2006~2009年門診及住院病人,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齡24~83歲,病程1~5d。完善各項檢查后明確病因,其中腫瘤18例(胃癌8例、食管癌4例、肝癌3例、胰腺癌3例),消化道良性疾病25例(消化性潰瘍11例、胃炎9例、反流性食管炎5例),炎癥7例(肺部感染5例、肝膿腫2例),腦中風所致7例,化療所致6例,原因不明4例。
1.2 治療方法 給予丁香柿蒂湯:丁香10g、柿蒂15g、太子參15g、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溫服,每日2次。同時采用穴位注射:取兩側足三里穴位(膝眼下四指),常規(guī)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胃復安10mg、維生素B6100mg、注射用水2mL,垂直刺入足三里穴1寸許,輕微提插,待有酸脹感、回抽無血后,分別在兩側穴位緩慢注入一半藥液,每日2次。同時治療原發(fā)病。
1.3 療效判定 優(yōu)效:治療1d后呃逆停止,未再復發(fā);顯效:治療3d內呃逆停止;有效:治療5d內呃逆停止或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1.4 結果 本組總有效60例,總有效率為89.6%具體見表1。
表1 各種病因臨床療效 例
中醫(yī)認為呃逆的產(chǎn)生系各種誘因致胃氣上逆所致?,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此病為某些不良因素刺激迷走神經(jīng)、膈神經(jīng),引起膈肌痙攣性收縮,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此癥臨床上十分常見,可為一些惡性疾病及中風、化療后的并發(fā)癥,也有一部分病人以此為主要癥狀而入院求治,針對這部分病人應完善相關檢查,行X線、B超、胃鏡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中醫(yī)治療呃逆常采用和胃降逆法,以丁香柿蒂湯為主方,方中丁香溫脾胃以行氣,柿蒂降逆止呃太子參健脾益氣,生姜溫胃散寒: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益氣和胃、除熱止呃之功。同時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等藥物可起到疏通經(jīng)絡、緩解痙攣的作用,而胃復安為中樞和胃腸道多巴胺受體,有中樞性止嘔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藥聯(lián)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呃逆均有較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