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麗張瑞潔
(1.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廣東 廣州 510500;2.唐山師范學院體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武術散手研究】
試析武術功法對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的影響
秦 麗1張瑞潔2
(1.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廣東 廣州 510500;2.唐山師范學院體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闡述了武術功法運動,進而分析了武術功法對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的影響和作用,力爭把武術功法運用到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當中,意在提高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zhì)、擊打和抗擊打能力,為散打技術訓練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武術功法 散打技術 散打現(xiàn)狀
1.1 武術功法概念
武術按運動形式可以分為功法運動、套路運動和搏斗運動三種形式。由于對武術認識的局限,功法運動長期以來游離于武術概念之外,散打和套路運動一統(tǒng)武術競賽天下。拳諺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此處所言之“功”就是武術功法,既武術的基本練習方法,對提高武術技藝具有重要意義??蹈晡淅蠋熃忉屨f,武術功法是指以掌握和提高武術套路和格斗技術,誘發(fā)武技所需要的人體潛能為目的,圍繞提高身體某一運動素質(zhì)或鍛煉某一特殊技能為目的而編組的專門練習。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強身氣功和一些傳統(tǒng)健身方法,很多都是武術功法內(nèi)容,或者是由其演變而成的??梢哉f,武術功法隨武術的萌生而興,隨武術的發(fā)展而盛,隨武術技術的演進而變化。
1.2 武術功法的分類
武術功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康戈武老師編著的《武術功法運動教程》中按鍛煉方式和鍛煉效果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武術柔功、硬功、輕功、內(nèi)功和感知功五類。如圖1所示:
圖1武術功法分類圖
武術柔功是武術功法的一類,泛指鍛煉肢體關節(jié)活動幅度和肌肉收縮能力、提高柔韌性的練習方法。
武術內(nèi)功是武術運動中,采用以意領氣、以氣運身、以身發(fā)力為基本鍛煉手段的一種內(nèi)外兼修的方法。
武術硬功泛指增強身體抗擊力和攻擊力度的練習方法。硬功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抗擊類和增力類。
武術輕功泛指以步履輕快、縱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為鍛煉目的的各種功法。
武術感知功是指提高視覺、聽覺和皮膚等器官感知能力的功法。主要包括眼功和耳功。
2.1 武術柔功對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的影響
柔功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部柔功。(見表1)
在散打運動中,運動員柔韌性的好壞,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柔韌素質(zhì)是掌握運動技能的主要基礎,在運動中表現(xiàn)的力度、幅度和速度,在對搏時擊中對手和閃避對方的攻擊都直接受肢體關節(jié)活動幅度的大小、肌肉收縮能力優(yōu)劣的影響。散打項目主要對肩、臂、腕、腰、髖、腿、踝等部位的柔韌性有一定的要求,通過柔功的練習可以提高各部位的柔韌性。肩關節(jié)的柔韌性幾乎與所有上肢動作有關,散打運動中肩關節(jié)柔韌性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出拳動作的力度和速度,“肩僵側拳慢,肩緊側力滯”這句話就很好地說明了柔韌性對于散打中出拳力度和速度的影響,可以借鑒肩部柔功中的靜功法(正壓肩、反壓肩、側壓肩、正搬肩、反壓肩等)和動功法(扣展肩、繞肩、單輪臂、交叉雙輪臂、展胸捆打等)練習來改善柔韌性;腰是連接上下肢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運動中多以腰為軸、以四肢為輪進行運轉,擰腰送肩可延長進攻距離、左右擰轉可閃避對手進攻、以縮腰擰腰配合蓄勁、以舒腰轉腰配合發(fā)勁,腰部柔韌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上述功能作用的發(fā)揮,可結合腰部柔功中的前伸腰、前俯腰、下腰、涮旋腰、甩彈腰等進行練習;拳諺說“手打三分,足打七”,腿部柔韌性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踢腿的動作幅度和腳步移動轉換的靈活性,可以結合壓腿、搬腿等功法進行練習,進而提高鞭腿、轉身后擺腿和騰空腿法等難度動作的幅度;在散打技術訓練中往往忽視對腕和踝部的柔韌性練習,腕部關節(jié)的柔韌性直接關系到手法的力度和技術的規(guī)格,踝部關節(jié)的柔韌性直接關系到步行、步法、動作的幅度和動作的穩(wěn)定性,由此看來,在散打訓練當中不可忽視腕、踝部的柔功練習。
2.2 武術內(nèi)功對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的影響
武術內(nèi)功是武術運動中采用以意領氣、以氣運身、以身發(fā)力為基本手段的一種內(nèi)外兼修的方法。它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各流派的樁功(渾圓樁、騎馬樁、七星樁、養(yǎng)生樁等)、坐功以及八段錦、十二段錦、易筋經(jīng)十二勢、八卦轉旋功等。
內(nèi)功練習是各類武術功法鍛煉的基礎。它的目的在于鍛煉人體運動時,意、氣、勁、形四者一動俱動、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王宗岳的“十三勢歌”中講道“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在稍后的理論中更具體劃分成“心為元帥,意為號令,氣為先鋒,力為將士”。但就功法上講,傳統(tǒng)武術則強調(diào)先練氣內(nèi)壯,“內(nèi)壯既得,骨力堅凝,然后可以引達于外。蓋其內(nèi)有根基,由中達外,方為有本之學?!蓖ㄟ^武術內(nèi)功的鍛煉,可以獲得內(nèi)壯外勇、內(nèi)外合一,以激發(fā)人體潛能的效果,從而達到意到、氣到、力到、身到,內(nèi)外合一的境界。
表1 柔功在散打訓練中的練習方法及作用
目前散打運動體系并不能充分體現(xiàn)中華武術內(nèi)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民族風格。散打運動在訓練過程中注重外練筋骨皮,而對內(nèi)練一口氣的內(nèi)功修為則知之甚少。內(nèi)功勁力的匱乏在一些高水平的散打比賽中逐漸地顯現(xiàn)出來。身體與四肢分家,內(nèi)在的精、氣、神與身法、步法、手法組成的攻防方法不統(tǒng)一。因而從技擊效果表現(xiàn)為拳法不如拳擊,腿法不如跆拳道和泰拳,摔法不如摔跤。顯得不倫不類、不強不弱。在平時訓練中缺乏建立自我調(diào)節(jié)意識的動作能力,意、氣、勁、形四者嚴重失調(diào),訓練方法與實際需要相脫節(jié),阻礙了散打技術的發(fā)展。可以通過站樁功達到意、氣、力、形四者相合,提高實戰(zhàn)能力。站樁時肌肉處于等長收縮,能有效地增強下肢肌肉的力量。樁功鍛煉中獲得的感覺能在大腦皮層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通路,即靜站姿勢的動力定型在變化急速的拳路運動中不致變型。樁功的訓練可以提高肌肉的感知能力,改善運動中對各部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肌肉的隨意活動性。還可以提高意識支配氣息的能力,使意隨氣行。肌肉感和意氣感對大腦皮層的聯(lián)合作用,能促使人體內(nèi)外系統(tǒng)密切地一齊運轉,以達到“以心行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在實戰(zhàn)中應對千變?nèi)f化的招數(shù)而表現(xiàn)的運用自如。
2.3 武術硬功對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的影響
武術硬功以內(nèi)部的意氣鍛煉和外部的撞擊操習相結合,其內(nèi)練注重以意領氣,意到氣到,氣到力發(fā),從而提高在意識的支配下將全身的勁力集中從肢體隨意部位發(fā)放出去的能力。其外練注重增強肌膚的結實和承受反作用力的能力。這種內(nèi)外結合的練習,能使人體鍛煉成“無一處懼打,亦無一處不打人”的所謂“金剛肢體”,其特點是以氣為本,以技為法,以功為用。武術硬功功法頗多,可分為攻擊性硬氣功(調(diào)經(jīng)養(yǎng)氣神力功、鐵拳功、鐵掌功、鐵膝功、鐵腳功、鐵臂功、鷹爪功等)和抗打性硬氣功(鐵頭功、鐵肚功、鐵胸功、鐵背功、金罩鐘功)。
縱觀世界優(yōu)秀的散打運動員,他們不僅技戰(zhàn)術精湛而且還具備了超人的擊打和抗擊打功力。近年來在重大散打比賽中,我國運動員雖然在腿法和摔法上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中國散打與職業(yè)泰拳的較量中明顯感到擊打與抗擊打能力的不足。據(jù)了解,各散打?qū)I(yè)隊多數(shù)是以力量訓練來替代功力訓練,擊打和抗擊打能力沒有明顯提高。
表2 硬功在散打訓練中的練習方法及作用
根據(jù)實戰(zhàn)中的實際情況,散打中抗擊打訓練的部位主要有頭頸部、腰腹及肋部、四肢等。而這些部位的訓練在武術功法硬功中都有專門的訓練方法可以借鑒,以提高散打運動員的擊打和抗擊打能力。在散打擊打動作中力度上要重發(fā)力時要以爆發(fā)力以氣催力,并且運用整勁,才會效果好,才能抑制對手不敢輕舉妄動。散打中的擊打動作主要靠手力和腿力的進攻來實現(xiàn)的,沒有一定的力量就不能給對手以威懾和震動,更不能達到重創(chuàng)對手的目的。散打運動員對于手力的練習可以結合武術硬功中的掌旋球功、推山掌功、擰棒子功等功法進行練習。在散打運動中腿法有鞭腿、瞪腿、劈腿、踹褪、擺退等多種腿法,由于人體的生理構造,下肢不像上肢那樣靈便,但是它所具備的力量是上肢所不及的,有“胳膊擰不過大腿之說”。所以加強腿部力量的練習是散打進攻中容易得分的基礎,而武術功法中硬功的練習能很好的增強和提高這一不足,因此散打運動員可以結合武術硬功中的吊袋功、石柱功、踢跟功、踢樁功,鐵膝功、鐵腳功等功法來提高擊打和抗擊打能力。
以上功法在練習時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力度由輕到重、以意行氣注意呼吸的配合、注意訓練的安全性、持之以恒、自我監(jiān)控。片面追求功力,不全面掌握散打技術不行,掌握了散打技術,動作沒有功力也不行。技術與功力各有各的功能,它們是相互統(tǒng)一、相輔相的。
2.4 武術輕功對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的影響
輕功的訓練主要是通過逐步增加跳躍的高度、身負重物的重量,以及減少載負體重的支持力等多種手段,提高訓練難度,增進自身力量、速度和平衡能力,促進發(fā)揮人體潛能。傳統(tǒng)的輕功功法有跑樁功、走磚功、梅花樁功、飛行功、跑跑板功等。散打中的快,是指完成動作快。拳諺說“快打慢”、“拳似流星”、“發(fā)腿如射箭”,只有快速地出擊,才能達到“先發(fā)先中”和“后發(fā)先中”的打擊效果。散打技術雖然要求擊打有力,但必須是在保持身體重心穩(wěn)固的前提下進行,并盡量避免偏移身體重心的現(xiàn)象,以免給對方造成“四兩撥千斤”和“順手牽羊”的機會。而通過武術功法中的輕功練習可以很好的提高散打運動員的動作速度,平衡能力和靈活多變的能力。
2.5 感知功對現(xiàn)代散打技術訓練的影響
感知功包括耳功和眼功,眼功對于改善運動員的判斷能力、識別能力、本體感知覺能力極為重要。
眼功主要是發(fā)掘視技能和非視覺“視”物潛能的各種鍛煉方法,眼功鍛煉可分為靜態(tài)視靜物、靜態(tài)觀變動、動態(tài)視靜物、動態(tài)觀變動等四類。眼功的鍛煉效果表現(xiàn)為提高目光敏銳和明亮度、擴展視野面(乃至能“眼觀六路”)、提高凝住能力(乃至有穿透力)、增強瞪目直視而不瞬的能力、提高在變動中觀察變動體的能力等。散打運動員在進行攻防動作時往往會產(chǎn)生距離差,雙方都在激烈地活動中,我進彼退,彼進我閃,變化莫測,因此提高散打運動員的距離感是非常重要的。距離感即為散手運動員的專門化知覺或深度知覺。它不僅包括對自身與對方之間距離的判斷、識別,還有對本身動作之間活動范圍的認識,這主要是靠雙眼的視覺和大腦皮層相應中樞的協(xié)調(diào)活動,在充分發(fā)展差別感受性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所以,提高散打運動員的距離感是散手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經(jīng)常抓,反復抓。把武術功法中的眼功訓練運用到訓練距離差的方法中去,可以很好地提高散打運動員的判斷和識別能力。
[1]康戈武.中國武術實用大會[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0.
[2]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分會編.武術研究武術功法研究專輯[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3]白永正,等.武術散打教學與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4]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5]周搏龍.散打技術八要素[J].中華武術,2002(7):27.
[6]武術功法運動教程編寫組編.武術功法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On the Impact of Wushu Power to Modern Sanda Techniques Training
Qin Li1Zhang Ruijie2
(1.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Sport,Guangdong Guangzhou 510500;2.P.E.Department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Tangshan Hebei 063000)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comparison analysis,as first described as the movement of Wushu power,and then analyzes of the impact of Wushu power to train modern Boxing techniques,and strive to apply the Wushu power to the training of modern Sanda techniques,which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athletes'abilities of hitting and being hit,Thisarticle plays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anda techniques.
Wushu power modern Sanda techniques statusof Sanda
G85
A
1004—5643(2010)05—0059—03
1.秦 麗(1986~),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
2.張瑞潔(1984~),女,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