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發(fā)科
地黃飲子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
商發(fā)科
目的觀察地黃飲子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服用都可喜,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地黃飲子。結果治療組長谷川癡呆量表(HDS)積分升高,日常生活指數(shù)量表(ADL)積分降低,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在西藥基礎上加用地黃飲子能更好地改善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障礙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腦梗死 血管性癡呆 地黃飲子
浙江省義烏市中醫(yī)醫(yī)院(義烏322000)
血管性癡呆是由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以及急、慢性缺氧性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包括認知能力、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和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社會生活能力的減退,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筆者采用地黃飲子治療血管性癡呆,取得較好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4月-2009年3月義烏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血管性癡呆患者60例,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確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1)《精神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4版,DSM-4)中癡呆的診斷標準;(2)急性或亞急性發(fā)病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3)既往和近期有腦梗死發(fā)作史;(4)病程波動、呈階梯樣進展;(5)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6)CT或MRI證實腦內多灶性皮層或皮層下缺血性改變。其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齡60~82歲,平均75歲。Hachinski缺血量表評分≥7分。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都可喜40mg口服,每日2次。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地黃飲子:肉桂5g,制附子10g,肉蓯蓉20g,遠志10g,麥冬10g,茯苓10g,石斛30g,巴戟天 15g,山茱萸肉 15g,五味子 5g,大棗 10g,水蛭10g,燈盞花30g,豨薟草30g,石菖蒲10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兩組均以30d為1療程。
1.3 觀察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接受修訂長谷川癡呆量表(HDS)、日常生活指數(shù)量表(ADL)測評。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及χ2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HDS評分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HD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D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DS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治療后21.32 ±5.98*△18.21 ±6.13*n組別治療組對照組30 30治療前15.67 ±5.68 16.21 ±6.12
2.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ADL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分,±s)
n組別治療組對照組30 30治療前20.23 ±10.35 21.19 ±10.68治療后10.12 ± 5.66*△16.87 ± 7.68*
中醫(yī)學認為,血管性癡呆在久患眩暈、胸痹、消渴及中風病的基礎上發(fā)生,在久病入絡、腎精虧虛、瘀血內阻的基礎上,虛、痰、瘀互相影響轉化為痰濁壅滯,化熱生風,釀生濁毒,敗壞腦髓形體致神明失用,靈機記憶喪失而形成。其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密切相關,發(fā)病初期病位在下焦肝腎,或中下兩焦脾腎,病至晚期若逆?zhèn)魃辖剐姆蝿t病勢加重,疴疾難起。《醫(yī)學心悟》云“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故血管性癡呆病性為本虛標實,本虛以腎精氣虛,肝腎精虧,脾腎不足為主;標實則為痰、瘀、風、火、毒,虛、痰、瘀互結阻絡貫穿疾病始終。地黃飲子出自宋代劉河間的《素問·宣明論方》,具有滋腎陰、補腎陽、豁痰開竅之功用;佐以水蛭、燈盞花、豨薟草等活血化瘀藥,共奏攻補兼施、以補為主之效。藥理研究表明,地黃飲子能明顯提高癡呆模型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1],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益智、對實驗性腦栓塞有保護作用[2]。因此,在西藥基礎上加用本方,收到了較好療效。
[1]謝寧.地黃飲子對老年癡呆模型大鼠行為學、AchE及Na+K+-ATP、Ca2+-ATP酶活性的影響 [J].中醫(yī)藥學刊,2004,22(7):1162 -1163.
[2]劉威.地黃飲子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19(2):59-60.
R743.9
B
1004-745X(2010)09-1513-02
20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