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 任 琦 李 云 朱 軍 劉清軍 付愛軍
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疼痛,其特點為反復發(fā)作的、陣發(fā)性、放射性劇烈疼痛,被喻為“最痛之痛”,多數(shù)患者因疼痛而痛不欲生[1-2]。疼痛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恐懼、驚慌、焦慮、悲傷等不良情緒,導致機體各系統(tǒng)功能失調、免疫力低下進而誘發(fā)各種并發(fā)癥,甚至引起疼痛性殘疾或影響到病人的生命[3]。許多三叉神經痛患者存在抑郁和焦慮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一些患者經過治療后疼痛得到緩解,抑郁和焦慮也隨之消失;但也有一些患者仍然存在抑郁和焦慮,仍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4]。本研究通過對三叉神經痛患者術前進行心理干預,探討心理干預對三叉神經痛患者術后抑郁和焦慮癥狀的影響,為合理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提供臨床依據(jù)。
1.1 對象 選擇 2007年 5月~ 2009年 12月收治的 78例三叉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病史半年以上,以疼痛為最突出表現(xiàn),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性、局限性疼痛,有較明確的扳機點;術前經藥物、針灸、理療等治療 6個月以上無明顯效果;無手術禁忌癥者。排除標準:經 CT或 M RI等特殊檢查確定為顱內占位病變者。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分組。借助 SPSS軟件給定種子數(shù),產生隨機數(shù)字,對就診患者進行隨機分組。78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單純手術組(41例)和心理干預組(37例),接受不同干預方式。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單純手術組患者只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射頻治療或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心理干預組除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射頻治療或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外,還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措施。于術后 1周比較兩組患者抑郁和焦慮發(fā)生情況。
1.2.2 心理干預 分別于入院當日、術前 3天、術前 1天和術后當日采用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直接交流、錄像播放、知識講座和三叉神經痛已康復患者現(xiàn)場經驗交流等方式對心理干預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根據(jù)患者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和接受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耐心傾聽患者的意見、建議和自我感受,啟發(fā)患者充分認識到情緒的變化與病情的變化是緊密相關的;②認知重建。情緒療法認為一切錯誤的思考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礙、情緒和行為問題的癥結。因此,通過一系列分析學習,使患者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了解不良的心理因素對病情極其有害,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調節(jié),控制情緒,始終處于心理最佳狀態(tài)接受治療。此外,鼓勵患者之間良好的交流,講述成功病例,讓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治療方法解釋和心理疏導。幾乎所有患者對手術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對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治療原理缺乏了解。根據(jù)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分別進行解釋,耐心說明手術方法及麻醉方法,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 ,增加對手術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④手術后的觀察和溝通。術后部分患者常出現(xiàn)痕跡反應,使患者手術后未能完全減輕痛苦,對其心理造成了很大壓力。此時對患者進行安慰解釋,告知患者不必顧慮和急躁,常不需特殊處理即能自愈。
1.3 抑郁和焦慮評價 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心理評估者于術后 1周對患者進行抑郁和焦慮情況評價。分別使用 24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RS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 A)評定患者抑郁和焦慮程度,HRSD評分 <8分為無抑郁,8分為可能抑郁,20分為輕或中度抑郁,35分為重度抑郁;≥20分認為存在抑郁癥狀。HAM A<7分為無焦慮,7分為可能焦慮,14分為焦慮,21分為明顯焦慮,29分為嚴重焦慮;≥14分認為存在焦慮癥狀。整個過程中心理評估者不知道患者分組情況。
1.4 療效評價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疼痛強度進行評價,由患者口述醫(yī)生記錄 ,無痛時的 V AS值為 0,最劇烈疼痛時為 10。
1.5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 SPSS13.0錄入并分析。數(shù)值變量資料以(±s)表示。數(shù)值變量比較采用 t檢驗,分類變量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78例研究對象中男 21例,女 57例,平均年齡 57.0歲 (38~ 64歲),平均病程 18個月 (6~ 36月),兩組研究對象一般情況見表 1。單純手術組患者中接受射頻治療者 23例,微血管減壓術者 18例,心理干預組患者中接受射頻治療者 22例,微血管減壓術者 15例。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病程、手術方式及受教育程度上差別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性較好。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臨床資料(±s)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臨床資料(±s)
被試一般情況 單純手術組(n=41) 心理干預組(n=37) t/i2 P例數(shù) (男 /女 )12/29 9/28 0.242 0.623年齡 (歲 ) 56.3± 8.9 57.1± 9.6 -0.382 0.704病程 (月 )16.5± 9.3 17.3± 8.7 -0.391 0.697手術方式(射頻治療 /微血管減壓)23/18 22/15 0.090 0.764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高中及以上)27/14 20/17 1.131 0.288
2.2 不同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抑郁和焦慮癥狀比較 手術前 78例三叉神經痛患者中有抑郁癥狀者 30例(38.5%),有焦慮癥狀者 43例(55.1%)。單純手術組患者中有抑郁癥狀者 19例(46.3%),心理干預組患者中有抑郁癥狀者 11例(29.7%),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單純手術組患者中有焦慮癥狀者 23例(56.1%),心理干預組患者中有焦慮癥狀者 20例(54.1%),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手術前兩組患者疼痛強度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 1周,兩組患者疼痛強度均明顯減輕,與手術前比較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心理干預組患者術后疼痛強度低于單純手術組患者,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 1周單純手術組患者中仍有抑郁癥狀 6例(14.6%),心理干預組患者中均未出現(xiàn)抑郁癥狀(0%),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單純手術組患者中仍有焦慮癥狀者 10例(24.4%),心理干預組患者中仍有焦慮癥狀者 2例(5.4%),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不同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抑郁及焦慮癥狀比較(±s)
表2 不同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抑郁及焦慮癥狀比較(±s)
注:*P<0.05
單純手術組(n=41) 心理干預組(n=37) t/i2 P術前 疼痛強度(VAS值) 9.2±0.7 9.0±1.3 0.857 0.394抑郁癥狀 (有 /無 ) 19/22 11/26 2.268 0.132焦慮癥狀 (有 /無 ) 23/18 20/17 0.033 0.856術后 1周 疼痛強度(VAS值)1.2±0.7 0.9± 0.3 2.413 0.010*抑郁癥狀 (有 /無 )6/35 0/37 3.986 0.046*焦慮癥狀 (有 /無 )10/31 2/35 5.385 0.020*
我國成年人中大約 30%患有慢性疼痛,約有 2/3的門診患者伴有各種疼痛病癥或癥狀[5]。疼痛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恐懼、驚慌、焦慮、悲傷等不良情緒,導致機體各系統(tǒng)功能失調、免疫力低下進而誘發(fā)各種并發(fā)癥,甚至引起疼痛性殘疾或影響到病人的生命,因此,疼痛的重要性受到國際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慢性疼痛是疾病”已成為國際疼痛治療的新觀念,慢性疼痛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其中,TN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疼痛,發(fā)作常無預兆,驟然發(fā)作。多數(shù)患者因疼痛而痛不欲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
我國人群中抑郁癥狀發(fā)生率約 15.1%~22.5%[6],而在三叉神經痛人群中的發(fā)生率是普通人群的 3倍以上。張文祥等對 45例三叉神經痛患者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三叉神經痛患者中抑郁癥發(fā)生率為 37.8%[7],本研究中 78例三叉神經痛患者中有抑郁癥狀者 30例,發(fā)生率為 38.5%,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相似。我國人群中有臨床意義的焦慮狀態(tài)在普通人口中的發(fā)生率為 2%~ 5%,本研究結果顯示,三叉神經痛患者中焦慮發(fā)生率約為 55.1%,遠高于一般人群,該結果與國內張文祥等人研究結果一致。這些結果均提示我們,三叉神經痛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發(fā)生率要遠高于一般人群,其可能原因包括:①疼痛導致抑郁和焦慮:三叉神經痛可直接引起抑郁和焦慮或者說抑郁和焦慮是三叉神經痛的一個重要癥狀;疼痛還可引起患者功能障礙,而隨著疼痛加劇,患者活動限制增加,會使繼發(fā)性抑郁和焦慮加重;此外,疼痛與抑郁和焦慮之間有共同的的致病基礎,包括 5-羥色胺(5-HT)系統(tǒng)的紊亂、皮質醇分泌亢進、地塞米松抑制試驗異常等,這些因素可同時引起疼痛和抑郁焦慮;②抑郁和焦慮進一步加重疼痛:有研究顯示重度抑郁和焦慮可增加未來慢性疼痛發(fā)生的危險性,因此抑郁和焦慮可影響三叉神經痛的發(fā)生;此外,疼痛-抑郁焦慮-更多的疼痛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疼痛引起抑郁和焦慮,抑郁和焦慮情緒進一步導致疼痛加重,而理解和支持對負面情緒起主要的緩解作用,也會減輕疼痛。
目前對三叉神經痛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疼痛癥狀的治療,對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關注較少。一些患者經過治療后疼痛得到緩解,抑郁和焦慮也隨之消失,但也有一些患者雖然疼痛得到緩解,但仍然存在抑郁和焦慮,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本研究通過術前對三叉神經痛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向患者詳細解釋病情及癥狀產生的可能原因,使患者理解并接受手術治療,并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消除疑慮 ,使患者對癥狀有了正確的認識,改變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消除了不必要的疑慮和擔心,增加對癥狀表現(xiàn)的心理認知和心理適應,從而改善了患者情緒,結果顯示,接受心理干預的患者術后抑郁和焦慮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單純手術組。該結果也提示我們,適當?shù)男睦碇委煂|體癥狀有良好改善作用。
總之,三叉神經痛患者抑郁和焦慮的發(fā)生率較高,對三叉神經痛患者進行疼痛治療的同時應該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以便提高療效,促使患者盡早地全面康復。
[1]Ritter P M,Friedman W A.Trigeminal Neuralgia.A debilitating pain syndrome[J].Adv Nurse Pract,2009,17(3):51-52
[2]陳光貴,陶祥玉,牛朝詩.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病因及治療的研究進展 [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8,13(10):474-477
[3]趙學軍,傅志儉,宋文閣,等.軀體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43(4):350-352
[4]匡丹,沈曉明,薛育政.心理護理干預在射頻溫控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09,8(2):46-47
[5]歐紅霞,舒京平,張莉麗.抑郁癥與慢性疼痛共病情況及經濟負擔[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23(10):706-711
[6]程穎蓮,周金蘭,譚淑萍,等.深圳市皇崗社區(qū)已婚育齡婦女抑郁癥狀的調查分析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0(21):1800-1801
[7]張文祥,倪家驤.慢性疼痛患者發(fā)生抑郁和焦慮癥狀的研究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5A):77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