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新華
(益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湖南益陽 413000)
川芎為傘形科蒿本屬植物,它具有活血化淤、疏風止痛、理氣的作用。在臨床治療腦梗死中,我們主要是應用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對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尚能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huán)和腦血流,產(chǎn)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由于磷酸鹽比較穩(wěn)定,易于保存,且口服也有效。在臨床應用中劑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川芎嗪的藥效。為了探討川芎嗪對腦梗死的療效以及不同劑量時療效的區(qū)別,我們對近年來99例腦梗死患者使用不同劑量的川芎嗪結合丹參注射液分為大劑量組與小劑量組觀察,并與未用川芎嗪的對照組進行比較。
99例腦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1],并經(jīng)過頭顱CT證實,排除其他腦部疾病。根據(jù)使用川芎嗪劑量的不同,隨機分為2組:大劑量組(A組)共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齡(59±11)歲;小劑量組(B組)共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58±10)歲;對照組(C組)共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齡(58±10)歲。3組年齡統(tǒng)計學上無差異,且體重、血壓、血糖、血脂等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A組川芎嗪100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滴,每日1次;另用丹參注射液16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及能量合劑靜滴,每日1次。(2)B組川芎嗪12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滴,每日1次;丹參注射液及能量合劑同上[2]。(3)C組僅用與上相同的丹參注射液和能量合劑。以上均用2個療程,1個療程3周,每個療程間歇2~3d。
按照全國第2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3]進行評定?;救?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減少90%~100%;顯著好轉:積分減少50%~89%;好轉:積分減少20%~49%;無變化:積分減少19%~20%;惡化:積分增加20%以上[4]。用血液粘度計測量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參數(shù)并測治療前后的血脂值(表1)。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3組療效結果表明,有效率A組最高,B組次之,C組最差,并具顯著性差異;且A組與B組比、B組與C組比、A組與C組比,均具顯著性差異。3組中療效最好的類型基本痊愈率也是A組>B組>C組,亦具顯著性差異。病情無變化率和惡化率通過分別統(tǒng)計處理結果都為A組<B組<C組,都有顯著性差異。副作用只有A組有1例于2個療程末發(fā)生腦出血、1例發(fā)生鼻妞,經(jīng)處理好轉。
川芎嗪的作用機制主要系興奮延髓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抗血小板聚集和對已聚集的血小板進行解聚,并有鈣通道阻滯作用而擴張小動脈,降低血液粘度,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和腦血流,所以對腦梗死病人有益[5]。
臨床上川芎嗪主要適用于治療閉塞性血管疾病、腦血栓形成、脈管炎、冠心病、心絞痛等。此在對比中分為試驗組不僅有不同劑量川芎嗪結合丹參注射液的治療組對比還有未用川芎嗪的對照組比較,對比發(fā)現(xiàn)川芎嗪有良好的改善腦血管功能的作用,并且大劑量使用較小劑量療效更佳。臨床觀察表明川芎嗪治療腦梗死不良反應少,說明川芎嗪的確可以有效改善腦血管功能,提高生存率和預后。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表1 療效情況比較表
[1]孟家眉.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診斷治療標準[J].中華神經(jīng)精神科雜志,2008,21(9):57.
[2]張慶利.川芎嗪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學文摘,2009,20(4).
[3]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6,29(6).
[4]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005)[J].中華神經(jīng)精神科雜志,2005,26(6).
[5]聶志余,鄭悅,張仲慧,等.腦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結構的變化及意義[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