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波 劉曙艷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焦作 454000
我院2008-03~2010-04應用肉蓯蓉總苷治療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的VD患者37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70例患者均為我科2008-03~2010-04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肉蓯蓉總苷治療組和腦復康對照組,后期經(jīng)門診隨訪。治療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55~81歲,平均72歲;腦梗死29例,腦出血8例。對照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53~82歲,平均73歲;腦梗死23例,腦出血10例。所有患者均詳細詢問病史、嚴格體格檢查,經(jīng)影像學證實有不同程度的腦梗死、腦出血等,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制定的我國關于《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草案》中的VD診斷標準,經(jīng)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測定評分為10~27分,臨床癡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檢測證實有癡呆、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在入院時均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和認知功能評估。排除標準:(1)卒中前已有癡呆表現(xiàn);(2)卒中后有嚴重抑郁癥;(3)意識障礙;(4)嚴重失語。
1.2 給藥方法 2組均口服腸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治療組加服肉蓯蓉總苷,2粒/次,3次/d,服藥共16周。對照組加服腦復康800 mg,3次/d,服藥共16周。試驗過程中不服用其他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
1.3 療效評價 用藥前和用藥后每4周檢查1次,用MMSE檢測患者的認知功能,CDR檢測患者的癡呆程度,ADL檢測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4 安全性和耐受性的評價 安全性和耐受性評價每4周進行1次,直到第16周研究結(jié)束。包括不良反應、相應的體格檢查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生命體征檢查(體溫、血壓、脈搏和體質(zhì)量)、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和血生化)、心電圖,治療前、后相比較。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治療前后及肉蓯蓉總苷與對照組均采用t檢驗、卡方檢驗。
2.1 治療前MMSE、CDR、ADL評分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各量表評分結(jié)果比較 (±s,分)
表1 2組治療前各量表評分結(jié)果比較 (±s,分)
MMSE CDR ADL治療組組別 n 37 16.3±2.7 1.8±0.1 44.4±5.8對照組33 17.1±2.2 1.9±0.2 47.0±5.5
2.2 2組認知功能(MMSE評分)比較 治療后肉蓯蓉總苷組較對照組MMSE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自身對照組治療16周后較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2 2組治療后16周各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2 2組治療后16周各量表評分比較 (±s,分)
注:2組 MMSE、CDR、ADL比較均P<0.01
MMSE CDR ADL治療組組別 n 37 23.7±2.1 1.2±0.2 39.7±5.1對照組33 19.2±3.0 1.6±0.3 43.2±4.9
表3 肉蓯蓉總苷組治療前后各量表評分結(jié)果 (±s,分)
表3 肉蓯蓉總苷組治療前后各量表評分結(jié)果 (±s,分)
量表名稱 治療前 治療4周 治療16周MMSE 16.3±2.7 18.3±1.9 23.7±2.1 CDR 1.8±0.1 1.6±0.2 1.2±0.2 ADL 44.4±5.8 42.7±4.6 39.7±5.1
2.3 癡呆程度(CDR評分) 治療后肉蓯蓉總苷組較對照組CDR評分減低(P<0.05),見表2;自身對照組治療16周后較治療前有顯著減低(P>0.05)。見表3。
2.4 日常生活自立能力(ADL評分) 治療后肉蓯蓉總苷組較對照組ADL評分減低(P>0.05),見表2;自身對照組治療后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5)。見表3。
2.5 安全性 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及肝功能血生化無明顯變化,治療組中1例出現(xiàn)腹瀉,與藥物關系不確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血管病發(fā)病率也在不斷攀升。影響腦血管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主要問題有兩類:神經(jīng)功能缺損和血管性癡呆。有研究表明[1],腦卒中后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病率約為20%,因此,血管性癡呆機制的研究也成為重要課題。目前,腦卒中后引起人高級智能損傷的神經(jīng)生化、細胞和分子機制尚未闡明,目前存在的主要理論有:(1)膽堿能傳導通路受損。(2)神經(jīng)元間的接觸點及突觸的改變,認為突觸損傷是神經(jīng)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早期的、共同的病理改變,與認知損害的聯(lián)系最密切[2]。(3)鈣調(diào)素(Ca M)、Ca M 依賴性蛋白激酶Ⅱ(Ca MPKⅡ)作為海馬參與記憶的最重要分子在缺血時受損[3]。(4)炎癥反應在急性腦缺血后繼發(fā)性神經(jīng)損傷中起重要作用。(5)持續(xù)的氧自由基損傷。
氧自由基在腦缺血損傷中起著重要作用[4]。正常機體氧自由基產(chǎn)生與清除處于動態(tài)平衡,腦缺血時防御系統(tǒng)受損,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攻擊生物膜,發(fā)生脂質(zhì)過氧化,多價不飽和脂肪酸被破壞,生成毒性中間產(chǎn)物(如脂氫過氧化物)及終末產(chǎn)物丙二醛等。丙二醛可交聯(lián)蛋白質(zhì)和磷脂上的氨基,降低膜流動性,致細胞變形,功能受損。
肉蓯蓉總苷是從北疆產(chǎn)鹽生肉蓯蓉中提取,主要成分為苯乙醇苷類。研究發(fā)現(xiàn)肉蓯蓉總苷為強抗氧化劑。肉蓯蓉總苷經(jīng)證實有抗氧化作用,包括抗脂質(zhì)過氧化、清除超氧陰離子、抑制并清除羥自由基的作用。本文證實,蓯蓉總苷可以明顯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降低癡呆程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可能機制就是通過升高腦組織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來保護腦組織免受缺血的損傷。具體的作用機制,尚有待于臨床的進一步研究。
[1]Pchjasvaare T,Er kinjuntti T,Ylinkoski R.Clinical deter minate of post stroke den mentia[J].Str oke,1998,29(1):75.
[2]李巍,姜立剛,徐忠信 .實驗性血管性癡呆小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胞凋亡與遲發(fā)性神經(jīng)元壞死[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8):133-135.
[3]Jones CR,Hiley CR,Pelton JT,et al.Autoradiogra phicvisualization of the binding sites for[125I]endothelin in rat and human brain[J].Neurosci Lett,1989,97(3):276-279.
[4]鐘建新,陳克強,賴穗翩,等 .依達拉奉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型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7,1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