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潔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 楊凌 712100)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建設“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而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面對新農村建設中的新要求,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農村的社會流動越來越大,人與人的交往、互動范圍日益擴大,農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呈現多元化。首先,農村現在正處于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階段,隨著從農村涌入城市的人數的增多,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受到城市文化、思想的沖擊,從而致使農民的思想素質呈現多元化的狀態(tài),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發(fā)揮其協調和整合作用。其次,處于不同層次的農民,其經濟收入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因而對問題的認識、理解也有較大差別。當前中國正處于急劇的變革之中,導致了農村新的階層分化,新階層的出現打破了農村原有的單一階層劃分的局面,使其形成的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復雜性和豐富性,從而導致了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沖突,這也給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加強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調動他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成為新時期擺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新考驗。
盡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黨的工作的生命線,但很多基層干部都不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而是片面地搞經濟建設和政績工程,認為“發(fā)展經濟是硬指標,思想建設是軟任務”。這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滯后性以及我國的干部考核制度所決定的,我國長期以來都是以政績論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立竿見影,所以,更多的基層干部專心于狠抓經濟,忽視乃至放棄思想政治教育。即使有些農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這些問題都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帶來很大的阻礙,也是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介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及載體等,這些要素的功能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得不到很好地發(fā)揮,從而直接影響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明確的目標。很多農村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以提高廣大農民的整體思想素質為目標,而是簡單地流于形式或應付上級領導檢查,從思想上就不夠重視;其次,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單調、乏味,無法引起廣大群眾的興趣。由于樹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不正確,導致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偏“政治”輕“思想”,很多農村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僅限于傳達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而忽視了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教育,使得廣大農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僅限于空洞的理論知識,長此以往,對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興趣;再次,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單一。長期以來,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僅局限于“你講我聽、你寫我記”,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視了方法的靈活性,更忽視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最后,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沒有實現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也逐步走向科技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的出現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途徑,而在農村尤其是偏遠山區(qū),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仍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不僅沒有高科技載體,甚至連書刊、板報等都不能很好地利用,這給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
依據農民實際從事的職業(yè)、使用生產資料的方式和對所使用生產資料的權利,可將農民劃分為八個階層:農業(yè)勞動者階層、農民工階層、雇傭工人階層、農村知識分子階層、個體工商戶和個體勞動者階層、私營企業(yè)主階層、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管理者階層和農村社會管理者階層。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農民的階層仍在分化組合中,至今還沒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比較成熟的狀態(tài)。這些階層都是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而這些不同的群體之間有著不同的利益,并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對生活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這就導致了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正確處理各種對象之間的關系,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受到重視。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里需要其他親人照顧或自己照顧自己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這一群體也是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之一,而與其他對象相比,他們具有特殊的特征:首先,農村留守兒童平均年齡較小,沒有完全獨立的生活能力,但又得不到父母的關心與幫助,其學習和生活面臨很大的困難;其次,由于從小缺乏親情的關愛,多數留守兒童的性格比較脆弱,具體表現在任性、倔強、逆反心理嚴重,據調查顯示,半數左右的留守兒童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再次,許多父母感覺在精神上虧欠孩子,便在物質上給予補償,卻又忽視對他們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形成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人生觀,并助長了其他的不良之風的形成。留守兒童的這些特征導致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普遍不高,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如何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將是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
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指基層領導干部,要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轉變基層領導干部的工作態(tài)度?;鶎宇I導干部是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們的態(tài)度如何直接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基層領導干部要明確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傳授單調、枯燥的理論知識;其次,基層領導干部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特征,即它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作為基層的領導干部不能只顧政績,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基層領導干部自身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對廣大的農民群眾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對象是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就必須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首先,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復雜,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與覺悟水平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耐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工作對象;其次,要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不同特征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做到“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制定出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再次,要激發(fā)農民群眾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依靠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豐富教育內容,改善教育方法,引導農民群眾把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傳統(tǒng)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比較單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拓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增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根本條件之一。拓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就是引進先進的傳播載體如網絡載體、大眾傳媒載體等,并結合農村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首先,要拓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傳播載體。包括網絡、手機等在內的大眾傳播媒體是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有力傳播者,也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要引入網絡等現代傳播媒體,增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次,要拓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載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進來,在豐富農民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也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肖麗華,李雅興.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邱仁福,賀爭平.略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實效載體的模式建構[J].廣西社會科學,2007,(3).
[4]張紅霞.新時期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社會科學家,2008,(5).
[5]郭彩星,閻占定.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