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婉勤
(東莞理工學院師范學院,廣東東莞 523808)
關于高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的若干思考
黎婉勤
(東莞理工學院師范學院,廣東東莞 523808)
高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對于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促進其專業(yè)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組織者應該深入宣傳講課比賽的目的和意義,使院系和青年教師更加積極地參與該活動;在活動中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與扶持,把比賽資源變成學習資源;活動設計宜從長計議,發(fā)揮比賽對常規(guī)教學的輻射作用。
高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專業(yè)成長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的加快,充實到高校教師隊伍中的青年教師越來越多。這些青年教師一般學歷高,知識儲備豐富,思想活躍,勇于創(chuàng)新。但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卻參差不齊,他們大部分非師范大學畢業(yè),缺少教育理論基礎和教育教學的實踐鍛煉,教學基本功相對薄弱。因此,開展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對于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講課比賽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與價值的舞臺
講好課是教師的第一大事。這是每一位教師體現(xiàn)價值、成就事業(yè)、亮麗人生的最重要的標志[1]。而廣大青年教師事業(yè)心和上進心很強,希望有機會展現(xiàn)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并得到領導和同行們的認可與稱贊。講課比賽正是為青年教師提供的展示自己能力與價值的舞臺,他們在這個舞臺上能夠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教風教態(tài)、學科水平、教學組織和實施能力。優(yōu)秀者還能通過講課比賽而讓領導賞識,令同行認可成為教學骨干。
(二)為青年教師搭建相互切磋,學習提高的良好平臺
由于高校師資緊缺,現(xiàn)在的青年教師往往沒有當助教的經(jīng)歷,一畢業(yè)就匆忙走上講臺。加之高校教學工作相對獨立,青年教師總是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與其他教師一起探討教學問題。而全校性的講課比賽可以為參賽教師提供多層面的廣泛交流,使他們既可以學習中老年教師的豐富經(jīng)驗,也可以與同臺競技者互相切磋,互學共進。同時,講課比賽亦能為未參賽的青年教師提供大量的觀摩學習機會。
(三)講課比賽是提高青年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全校性講課比賽一般包括系內(nèi)初賽、學校復賽和總決賽,賽期可達一個月乃至一個學期。在漫長而緊張的比賽過程中,青年教師得到的鍛煉是全方位的。這些鍛煉包括對教材的整體把握、重點難點的分析、教案的撰寫、課堂教學的組織與駕馭能力、多媒體的設計與運用等等。在備賽的過程中,參賽教師能夠得到名師、專家的精心點撥;正式比賽時,評委們的客觀評價則能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講課比賽有利于激發(fā)青年教師的教學熱情和進取精神
講課比賽實際上是通過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調動青年教師搞好教學的積極性。講課比賽中的層層選拔和激烈競爭會促使參賽者精益求精,認真?zhèn)湔n、上課,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經(jīng)歷過講課比賽的教師都能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哲理。所以,越是激烈的競爭越能激發(fā)人的潛能和拼勁。為了院系集體的榮譽,院系的領導和同事一般也會很樂意為參賽教師傳經(jīng)送寶。在上下同心,積極備戰(zhàn)的過程中,教師們會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以更大的熱情投身于教學活動中。而教師教的熱情又會激發(fā)學生學的熱情,反過來學生學的熱情更加激發(fā)教師教的熱情。教學相長便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一)青年教師參與性有待提高
如前所述,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對于青年教師有著許多積極的意義。廣大青年教師應該會踴躍報名,積極參與該活動,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青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卻有待提高。據(jù)筆者的觀察和了解,比賽前主動報名參加的青年教師并不多;而在初賽、復賽過程中,主動觀摩比賽過程的非參賽教師更是寥寥無幾;在決賽現(xiàn)場,雖然聽課者眾,但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僅僅聽完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課程后就匆匆離開。
(二)院系對比賽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
多數(shù)院系對講課比賽的意義和作用認識到位,積極主動地利用這一手段提高教學質量,鍛煉青年教師。但也有一些系熱情不高,被動應付,簡單走過場。例如,有的是誰報名誰參加,未經(jīng)系一級單位初賽就直接參加學校復賽;有的是系領導直接點名優(yōu)秀的教師參賽,使其他青年教師得不到鍛煉和培養(yǎng);更有的系是沒人愿意參加就直接棄權了事。
(三)評價指標有待進一步完善
評價指標對參賽教師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參賽教師有意識地根據(jù)講課比賽的評價指標來調整教學??茖W合理的評價指標本身就是對參賽教師的一種很好的指導和幫助。然而,目前高校的講課比賽的評價指標存在的問題,造成對參賽教師的誤導或者評價未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參賽者講課水平。例如,某校講課比賽的評價指標中“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一項居然占總分值的 20%。結果參賽者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多媒體的設計與試用上,而且多媒體的設計往往是他人代勞。一些平時極少需要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課也被迫為“現(xiàn)代”而“現(xiàn)代”。
(四)比賽結束后參賽者的常態(tài)課變化不大
講課比賽結束了,參賽教師終于松了一口氣,課堂歸于平靜歸于常態(tài)。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問題在于,有些教師賽前與賽后的課堂質量并沒有任何區(qū)別。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講課比賽時講得最好的未必就是學生評教得分最高的,也未必是平時講課講得最好的。也就是說,有些教師有優(yōu)秀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在比賽狀態(tài)下只要認真投入就可以把課上得很出色,而在平時的課堂上并沒有下十足的工夫。這可能跟大學里普遍的重科研輕課堂的風氣有一定關系,講課比賽本身并未很好地促進教師們對平時課堂教學的重視。
(一)講課比賽應該明確目的意義,取得上下共識
青年教師積極性不高和領導重視不夠的原因在于他們未能充分認識講課比賽的目的意義。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在上傳下達中保持信息暢通,明確表述講課比賽的目的和意義,并廣泛宣傳。一方面,使院系領導們認識到“講課比賽”不是作秀,而是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提高高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讓青年教師感受到學校對他們成長的關心與支持,體會到講課比賽對于他們成長的重要意義。所謂上下同心,其利斷金。只有上下達成共識,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才能順利開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二)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和扶持,并把比賽資源變成學習資源
講課比賽是一種形式或手段,其最終目的是通過比賽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換言之,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青年教師的講課水平。
因此,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應同時作為師資培養(yǎng)措施,要求該時間段內(nèi)所有的教師都盡可能參加講課或聽課、評課。從預賽開始,各院系要成立指導小組對參賽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在參加正式比賽前組織試講促進教師的改進提高。正式比賽時,評委的點評意見也應該及時反饋給參賽教師。
高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歷時長,參與者眾。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有價值的學習資源,例如參賽者的教案、講課錄像、專家評語、獲獎心得等等。所以,建議學校應該對決賽實況進行全程錄像,讓一等獎獲得者和評委會集體討論推薦的、具有經(jīng)典案例特征的其他等次獲獎者的比賽錄像在學校網(wǎng)站展播,作為青年教師教學培訓示范討論的案例[2]。相關部門還可以把參賽者的優(yōu)秀教案、教學反思等整編成集,免費發(fā)給教師做學習借鑒之用。
(三)評價指標的制定要科學全面,評價過程要發(fā)揮正面導向功能
評價指標體系應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所謂科學性,是指指標體系的建立要符合課堂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適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全面性指標體系能夠全面反映課堂教學的狀況以及教師的講課水平。例如,評價指標除了包括傳統(tǒng)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內(nèi)容外,還應包括對參賽教師教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基本教學材料的建設情況,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表現(xiàn)、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對自己教學工作總結改進等方面的內(nèi)容,通過全面綜合評價,而不只是幾十分鐘比賽表現(xiàn),正確引導青年教師通過教學比賽去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研究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方法,苦練教學基本功,使比賽真正起到促進和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的作用[2]。復賽階段應該采取專家評議小組隨堂聽課,學生參與評價打分,以專家評議為主的方式進行,即參賽教師按正常教學進度講課,專家們按課表的上課時間隨堂聽課,學生對任課教師評價打分。這樣既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又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參賽教師的講課水平。
(四)講課比賽宜從長計議,發(fā)揮比賽對常規(guī)教學的輻射作用
組織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的最終目的不是賽出名次、選出優(yōu)秀,而是鍛煉廣大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他們的講課水平。因此,講課比賽宜從長計議,發(fā)揮比賽對常規(guī)教學的輻射作用。例如,在校級參賽者的選拔上,不僅要考慮教師初賽的表現(xiàn),也要考慮平時學生對該教師的評教情況。在系級比賽中,除了選出校級參賽者外,也應該給所有的系級參賽者評出名次,并頒發(fā)榮譽證書。其目的是給年輕教師更多成就感,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學校還應該將比賽的要求和組織比賽時給予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落實到日常教學之中,注重平時對青年教師嚴格要求,精心培養(yǎng)。
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是青年教師教學綜合實力的比拼,這種實力不僅體現(xiàn)在比賽中,更應該體現(xiàn)在日常的每一節(jié)課中。所以比賽中獲一等獎的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中的表現(xiàn)都應該是出色的,具有示范性的。為了給所有的青年教師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學校也可以鼓勵獲一等獎的教師大方地開放他們平時的課堂,歡迎其他青年教師隨堂觀摩學習,這一措施同時也是對獲獎教師常規(guī)教學的監(jiān)督與鼓勵。
[1]張德江.教學工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在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決賽開幕式上的講話 [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 2004,(3):1.
[2]趙菊珊,馬建離.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與教學競賽[J].中國大學教學,2008,(1):58-61.
(責任編輯:朱 嵐)
G642
A
1001-7836(2010)03-0052-02
2009-12-05
黎婉勤 (1975-),女,廣東東莞人,副教授,碩士,從事教師教育、教育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