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華
(阜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安徽阜陽236041)
試析王禹偁對“宋詩”的影響*
張明華
(阜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安徽阜陽236041)
作為宋初的重要詩人,王禹偁對“宋詩”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王禹偁的詩歌開始關(guān)注現(xiàn)實,實現(xiàn)了對“白體詩”自身的否定,對其后梅堯臣、歐陽修等人這類詩歌作品的出現(xiàn)具有直接的啟發(fā)意義;王禹偁開始注重詩歌技巧,這是其開啟“宋詩”的另一條途徑;王禹偁初開宋詩“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新風(fēng)氣,它們后來成為“宋詩”的基本特點。
王禹偁;宋詩;影響
作為宋初的重要詩人,王禹偁對后來的“宋詩”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王禹偁的詩歌,具有開啟“宋詩”的重要意義。王禹偁的詩歌在題材和藝術(shù)上都有一些獨特的地方,正是由于這些特點被后來發(fā)展起來的“宋詩”所繼承,后人才認為他是最早開啟“宋詩”的詩人。然而,以往的學(xué)者在談?wù)撨@個問題時,往往只論及王禹偁對“宋詩”的開創(chuàng)者梅堯臣、歐陽修等人詩歌的影響,這顯然是不夠的。筆者以為:王禹偁對“宋詩”的影響,還包括了對白體自身的突破、對西昆體形成的推動等方面,這些都深刻影響到后來形成的“宋詩”特點;而且所謂“宋詩”,也不能局限于梅堯臣、歐陽修等人的詩歌上,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是更加重要的“宋詩”詩人?,F(xiàn)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論述:
其一,王禹偁開始關(guān)注現(xiàn)實,實現(xiàn)了對“白體詩”自身的否定。
宋初白體詩之得名,當然是因為當時詩人普遍宗尚白居易??墒?白體與白居易的詩歌其實有著非常大的差別。白居易曾將自己五十一歲前創(chuàng)作的詩歌分為四類:諷諭、閑適、感傷、雜律。其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感傷詩無疑代表了其詩歌在藝術(shù)上取得的最高成就,而《秦中吟》、《新樂府》代表了其詩歌在題材和內(nèi)容上的憂國憂民,可是這兩類作品在白體中都沒有得到繼承,只有閑適詩一類成了白體詩人學(xué)習(xí)的對象。這樣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使得白體詩在內(nèi)容題材上非常狹隘,主要表現(xiàn)身在廟堂的詩人富貴悠游的生活和朋友間的酬唱而已;在藝術(shù)上比較粗率,缺乏思致,充斥著大量的粗制濫造之作。即便是徐鉉、李昉、李至這些當時最重要的詩人,其作品也是如此。
跟上述這些人不同,王禹偁在學(xué)白上顯示出了自己的特點。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王禹偁的詩歌中有一些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內(nèi)容,這些詩歌有的表現(xiàn)下層百姓的不幸生活,如其《感流亡》:
謫居歲云暮,晨起廚無煙。賴有可愛日,懸在南榮邊。高舂已數(shù)丈,和暖如春天。門臨商於路,有客憇檐前。老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惸惸一夫鰥。道糧無斗粟,路費無百錢。聚頭未有食,顏色頗饑寒。試問何許人,答云家長安。去年關(guān)輔旱,逐熟入穰川。婦死埋異鄉(xiāng),客貧思故園。故園雖孔邇,秦嶺隔藍關(guān)。山深號六里,路峻名七盤。襁負且乞丐,凍餒復(fù)險艱。唯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間。我聞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左宦無俸祿,奉親乏甘鮮。因思筮仕來,倏忽過十年。峨冠蠹黔首,旅進長素餐。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家貧與親老,睹翁聊自寬。
此詩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長安一家流亡者的悲慘處境,讀來令人愀然動容!
在其《對雪》一詩中,他這樣想象“河朔民”和“邊塞兵”在風(fēng)雪中的艱難生活:
因思河朔民,輸稅供邊鄙。車重數(shù)十斛,路遙幾百里。羸蹄凍不行,死轍冰難曳。夜來何處宿,闃寂荒陂里。又思邊塞兵,荷戈御胡騎。城上卓旌旗,樓中望烽燧。弓勁添氣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處行,牢落窮沙際。
相對于上首詩中的一家長安人在旱災(zāi)之后成為流民,這里“河朔民”和“邊塞兵”的不幸更具有普遍意義。
詩人長期生活在社會下層,他已經(jīng)把自己的呼吸與老百姓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了。看到鄰家種植的莊稼長得很茂盛,他非常高興。如《觀鄰家園中種黍示嘉祐》:
比鄰有閑園,瓦礫雜荊杞。未嘗動耕牛,但見牧群豕。今夏赤旱天,斲琢誰家子。播種甚莽鹵,苗稼安能起。秋來連月雨,迤門晝不啟。新晴一攜杖,出戶聊徙倚。重到田中立,黍稷何薿薿。吐穗欲及肩,鳥雀聲亦喜。力穡乃有秋,斯言不虛矣。向使懶種植,荒榛殊未已。有書閑不讀,為學(xué)還如此。
夏天久旱后下了一場甘霖,他和老百姓同樣地喜不自勝。其《賀楊遂和雨》云:
我罷內(nèi)庭職,出臨永陽民。永陽民雖庶,未免多饑貧。富之既無術(shù),齪齪為謹身??煽敖裣暮?如燎復(fù)如焚。厥田本涂泥,坐見生埃氛。稚老無所訴,嗷嗷望穹旻。食祿憂人憂,蚤夜眉不伸。促決獄中囚,遍禱境內(nèi)神。楚辭有山鬼,廟貌羅水濱。胡法有浮圖,寺宇連城闉。齋莊命寮寀,供給抽俸緡。鼓笛迎湫水,香花照金輪。誠知非典故,且慰旱熯人。偶與天雨會,霶霶四郊勻。插秧復(fù)修堰,野叟何欣欣??赊k官賦調(diào),亦免農(nóng)艱辛。燮調(diào)賴時相,感應(yīng)由圣君。于吾復(fù)何有,敢望歌頌云。清流楊水部,德與我為鄰。仇香官位屈,何遜詩格新。見投賀雨篇,言自人口聞。夫君蓋私我,過實豈相親。為霖非我事,職業(yè)唯詞臣。若有民謠起,當歌帝澤春。庶使采詩官,入奏助南薰。
對于朝廷里嫉賢妒能的官吏,詩人恨之入骨,將他們比喻成竹林中貪婪的大老鼠,并以不得善終來警告他們。其《竹鼠留》云:
商嶺多修篁,蒼翠連山谷。有鼠生其中,薦食無厭足。春筍嚙生犀,秋筠折寒玉。飫飽致肥腯,優(yōu)游恣蕃育。林密鳶不攫,穴深犬難逐。鳳凰餓欲死,彼實無一掬。唯此竹間鼠留),瑯玕長滿腹。暖戲綠叢陰,舉頭傲鴻鵠。不知商山民,愛爾身上肉。有鍤利其鋒,有錐铦于鏃。開穴窘如囚,洞胸聲似哭。膏血尚淋漓,攜來入市鬻。竹也比賢良,鼠兮類盲俗。所食既非宜,所禍誠知速。吁嗟狡小人,乘時竊君祿。貴依社樹神,俸盜太倉粟。笙簧佞舌鳴,藥石嘉言伏。朝見秉大權(quán),夕聞罹顯戮。李斯具五刑,趙高夷三族。信有司殺者,在暗明于燭。彼狡勿害賢,彼鼠無食竹。
對于當時北方存在的邊患,詩人也念念不忘。兒子的一次“射弩”游戲竟然使得他感慨萬端。其《射弩》云:
蹷張見舊史,強弩亦古官。如何壯夫事,今作儒者歡。罰郡在僻左,時清政多閑。戎裝命賓侶,作此開愁顏。吳弩號健捷,仆夫為吾彎。正侯廢已久,畫紙為雕盤。日暈生幾重,掛壁何團團。記籌鼓聲急,中的酒量寬。誠非軍旅事,亦有堵墻觀。安得十萬枝,長驅(qū)過桑乾。射彼老上庭,奪取燕脂山。不見一匈奴,直抵瀚海還。北方盡納款,獻壽天可汗。吾徒久不武,干祿為饑寒。所得才升豆斗,齷齪在朝班。不如執(zhí)戈士,意氣登韓壇。笑擁白玉妓,醉馳黃金鞍。郎官一生俸,供爾數(shù)月間。儒將古所重,料兵如轉(zhuǎn)丸。誰知戴章甫,終老弄辛酸。偶因兒戲為,痛念邊事艱。臨風(fēng)自慷慨,素發(fā)沖儒冠。
當然,相對于王禹偁的近600首傳世詩歌,其中關(guān)心現(xiàn)實的作品雖不多,但已經(jīng)涉及到社會問題的各個方面。徐規(guī)在《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里淳化三年(992)《竹鼠留》詩下加了這樣的按語:
上引《感流亡》、《竹鼠留》詩以及端拱元年撰《對雪》詩、淳化四年撰《對雪示嘉祐》歌行,乃繼承和發(fā)揚杜甫《三吏》、《三別》與白居易《秦中吟》、《新樂府》之現(xiàn)實主義精神,求諸宋人詩集中,誠未多見。[1](P119)
如果說之前的白體因為內(nèi)容題材范圍狹小,寫來寫去都是個人的享樂生活而已,思想內(nèi)容都非常單薄,王禹偁的上述詩歌卻關(guān)心百姓的生活憂樂,揭露現(xiàn)實矛盾,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壯志,思想上要比之前的白體作品深刻多了,可以看作是對白體的重大變革。
王禹偁詩歌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一面,對其后的西昆體有一定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影響到更晚的梅堯臣、歐陽修等所謂開創(chuàng)“宋詩”的詩人。梅、歐諸人高度關(guān)心現(xiàn)實,寫出許多揭露現(xiàn)實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甚至批評朝政得失的詩歌。梅、歐之后,王安石以詩歌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蘇軾以詩歌諷刺王安石新政等,把宋詩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一面發(fā)展到頂峰。隨著黃庭堅影響的擴大和江西詩派成為詩壇主流之后,宋詩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一面就被無情地消解了。這種情況在南宋初年有所改變,但直到陸游等所謂“中興四大家”的出現(xiàn),現(xiàn)實內(nèi)容才重新受到大詩人的重視。不管怎么說,現(xiàn)實內(nèi)容曾經(jīng)是宋詩的重要題材,而對這一題材的形成,王禹偁無疑起著導(dǎo)夫先路的作用。
其二,王禹偁開始注重詩歌技巧,這是其開啟“宋詩”的另一條途徑。宋詩與唐詩相比,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宋人高度重視詩歌的技巧。宋初白體不重視寫詩的技巧,所以詩歌的藝術(shù)水平不高,但王禹偁已突破白體的藩籬,有意探討詩歌的寫作技巧。他的有些詩歌,已使用較多的典故。如其《送馮中允之任婺州》:
東南宦跡多勝游,婺女星下溪山幽。嚴陵隱德七里瀨,沈約詩名八詠樓。岸上黍離經(jīng)故國,湖邊木脫正高秋。承明三入妨賢久,擬覓江鄉(xiāng)小郡侯。
此詩使用典故甚多,頷聯(lián)用東漢嚴子陵隱居七里瀨和沈約寫《八詠樓》詩事,照應(yīng)本詩首句的“勝游”二字;頸聯(lián)用《詩經(jīng)·黍離》與屈原《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意,交代了送別時的環(huán)境和作者的悲傷之情。尾聯(lián)中“承明三入”出自應(yīng)璩詩:“三入承明廬,車服一何煥?!睉?yīng)璩初為侍郎,又為常侍,又為侍中,故云“三入承明”。張九齡《大唐故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集賢院學(xué)士贈太子少保東海徐文公神道碑》銘文中亦有“三入承明,五遷外郡”之句。一首律詩,竟然用了這么多的典故,這與白體的輕淺大為不同,反倒更接近后來的西昆體了。
王禹偁開始注意煉字煉句,有的詩歌語句提煉得特別精警,如最著名的《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性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棠棣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帳,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此詩頷聯(lián)不但對仗工整,而且通過“有聲”與“無語”的對舉,把“萬壑”、“數(shù)峰”寫得那樣親切,那樣富于人情味。錢鐘書對其中“無語”一詞的使用贊賞有加,編《宋詩選注》時為此聯(lián)作了一個很長的注釋:
按邏輯說,“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題總預(yù)先假設(shè)著肯定命題。王夫之《思問錄·內(nèi)篇》所謂:“言‘無’者,激于言‘有’而破除之也?!痹娙顺_\用這個道理。山峰本來是不能語而“無語”的,王禹偁說它們“無語”,或如龔自珍《己亥雜詩》說“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并不違反事實;但是同時也仿佛表示它們原先能語、有語、欲語而此刻忽然“無語”。這樣,“數(shù)峰無語”、“此山不語”才不是一句不消說得的廢話。(參看司空圖《詩品》“落花無言”,或徐夤《再幸華清賦》“落花流水無言而但送年”,都是采用李白《溧陽瀨水貞孝女碑銘》“春風(fēng)三十,花落無言”。)改用正面的說法,例如“數(shù)峰畢靜”,就減消了意味,除非那正面字眼強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靈,像李商隱《楚宮》:“暮雨自歸山悄悄?!庇腥苏f,秦觀《滿庭芳》詞“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比不上張昇《離亭燕》詞“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歷代詞人考略》卷八),也許正是這個緣故。[2](P8)
關(guān)于“無語”一詞的妙處,錢先生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筆者要強調(diào)的是,包括“無語”在內(nèi)的這一聯(lián)詩寫得這么好,決不是信筆揮灑所致,而是作者精心錘煉字句的結(jié)果。頸聯(lián)雖不如此聯(lián)深警,亦可謂對仗工巧,色彩鮮明??傊?這首詩之所以膾炙人口,不僅僅是因為其中蘊含著詩人對田園美景的喜愛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且因為詩中顯示了高超的技巧,這在當時的創(chuàng)作中是非常突出的。
王禹偁的有些詩歌語言非常華美。如果說《牡丹十六韻》寫得富麗高華可能跟寫作對象的富艷美麗有一定的關(guān)系,送別的詩歌他也可以寫得語言華美,如《送仆射相公赴西京》:
五十升端揆,西郊任保釐。偶拋三事重,未失百僚師。府縣威儀引,宮城管鑰隨。粗官嫌出將,劇位是留司。櫻筍供筵饌,蜩蟬響路岐。碧紗題壁處,晝錦下車時。請雨摩騰塔,尋芳白傅祠。維嵩過舊隱,禊洛賦新詩。禮絕應(yīng)懸榻,公馀尚讀碑。留臺咨拜表,內(nèi)殿列須知。易退甘龍臥,難虛是鳳池。兩京全咫尺,三入不參差??禎哪旯?風(fēng)標饣丁座梨。弼諧終在我,睠注更同誰。溫樹陰猶在,甘棠影暫垂。常濡玉堂筆,愿草白麻詞。
此詩作于至道元年(995)翰林學(xué)士任上。是年四月,呂蒙正罷相,以右仆射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王禹偁以此詩相送。詩中雖然是一片歌頌之聲,但在使用許多典故之后語言顯得典雅華美,再加上五言排律的使用,風(fēng)格更加壯麗。
其《謫居感事》竟然把一首五言排律寫到一百六十韻,這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現(xiàn)象。該詩主要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剖析自己的高潔心胸,抒發(fā)無辜被貶的怨憤之情。而其中大量使用典故,語言壯麗,都使得此詩在藝術(shù)表達上具有深刻的特點,而與白體體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
從表面看,王禹偁注重詩歌技巧的一面直接影響到的是西昆詩人。在宋代詩人中,王禹偁開始重視典故的使用,重視煉字煉句,使用華美的語言等,都已經(jīng)逐漸走向白體的反面,而與即將出現(xiàn)的西昆體非常接近了。筆者在《王禹偁與西昆體關(guān)系之辨正》一文中曾經(jīng)這樣說:“對于西昆體的產(chǎn)生,王禹偁起到了引導(dǎo)和推動的作用?!盵3](P12)現(xiàn)在看來,考慮到王禹偁與西昆體創(chuàng)始人楊億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及其詩歌中的新變特點,說王禹偁是西昆體的先驅(qū)也許并不過分。西昆體是宋詩發(fā)展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盡管梅、歐等人最終走到了西昆體的反面,有意排斥詩歌的用典,但最能代表宋詩成就的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三人,都酷愛在詩中化用典故,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上對西昆體的繼承?!耙圆艑W(xué)為詩”是宋詩的重要特點,而這個特點最先在王禹偁筆下表現(xiàn)出來,到西昆體那里獲得大發(fā)展,后來到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及江西詩派發(fā)展到極處。
即使就梅、歐等人而言,他們的近體詩創(chuàng)作在重視提煉字句方面與王禹偁(以及西昆體)也保持了一致性。如梅、歐、蘇舜欽三人的幾首代表作: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fù)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梅堯臣《魯山山行》)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fēng)雨看潮生。(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春風(fēng)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修《戲答元珍》)
盡管這幾首詩有律詩有絕句,有五言有七言,且都具有他們所強調(diào)的“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六一詩話》)的特點,但客觀地將其與王禹偁《村行》一詩相比較,其在錘煉字句后能達到深警而自然上則是一致的。王安石致仕之后創(chuàng)作的“半山體”小詩,也是沿著這條道路發(fā)展的結(jié)果。
從上面所分析的這些方面來說,王禹偁重視詩歌技巧的一面對宋詩的影響同樣是不可低估的。
其三,王禹偁初開宋詩“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新風(fēng)氣,這些在后來成為“宋詩”的基本特點。“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是宋詩的重要特點,所以嚴羽在《滄浪詩話》里對其大加鞭撻。這樣的特點,實際上在王禹偁的詩歌中已初步顯示出來。
先從“以文為詩”說起。王禹偁詩歌的“以文為詩”主要表現(xiàn)為用散文的章法和賦體的表現(xiàn)手法寫詩。如其文集中的第一首詩《酬種放征君》(一百韻。此篇命為首,重高士也):
太歲在辛卯,九月萬木落。是時太陰虧,占云臣道剝。王生出紫薇,譴逐走商洛。扶親又抱子,迤邐過京索。弊車載書史,病馬懸囊橐。西都不敢住,空負香山約。閿鄉(xiāng)正南路,秦嶺峭如削。肩輿礙巨石,十步三四卻。妻孥亦徒步,磧礫不容腳。山店蓋木皮,煙火渾熏灼。夜深聞贙虎,全家屢驚懼。山泉何縈回,切冽無橋彴。卸鞍引羸蹄,解襪事芒屩。晨瀾發(fā)可鑒,朝涉脛如斮。商山六百里,天設(shè)皆巖崿。上洛在其中,狴牢曾未若。逐臣自可死,何必在遠惡。刺史不我顧,古寺聊淹泊。卜居雜民氓,致養(yǎng)無精糳。知道由自寬,有親強為樂。側(cè)聞種先生,終南臥云壑。長沮既躬耕,元禮仍開學(xué)。王績婦未娶,介潔翹孤鶴。之推母偕隱,教誨修天爵。詩情亦嗜酒,道氣不服藥。田衣剪荷芰,野飯烹茝藥。霧豹澤文彩,冥鴻避矰繳。肯從羔雁聘,唯恐簪裾縛。如何宋右史,斥鷃議雕鶚。玄纁與丹詔,恩禮誠非薄。仍敕京兆府,敦諭辭恭恪。先生戀板輿,純孝心堅確。散發(fā)走煙巒,拜章謝恩渥。巨材猶在澗,大玉不出璞。使者遂空回,軟輪何寂寞。賢母詔征君,庭責詞嗃嗃。胡為事章句,漏名入街郭。府縣污我山,胥徒噪吾幄。以茲近聲利,安得成高邈?誓將徙窮谷,庶可逃喧濁。先生拜引過,為壽開樽杓。陶陶又熙熙,何啻聞竽籥。人傳到遷客,面目敦慚怍。器小識不遠,當年事頭角。遭時得一第,游宦何齷齪。逐膻甚蚍蜉,斗耀同蟲習(xí)蜦。宰邑乏弦歌,諫垣無謇諤。便蕃朱紫綬,僭忝絲綸閣。方號骙骙龍,已閑狺狺犭足。待罪始知非,咄哉昧先覺。一聆高世行,罪發(fā)庸可擢。忍恥賦三章,塵埃寄寥廓。明年會恩宥,量移升蛙躍。靡暇謁南山,征途望西岳。黃河波洶涌,白徑苔斑駁。中條圍解縣,五老煙齪齪。此焉為郡副,烏敢事隕獲?;\禽幸未死,尚且謀飲啄。米呼村婢舂,樵雇山僮斫。喂馬捽寒蕪,看書爇秋籜。信口亦吟哦,放心無適莫。君恩已絕望,人事終難度。相府一張紙,喚起久屈蠖。誠知有梁棟,未忍棄榱桷。五城天上開,三殿云間卓。重取故衣冠,籠裹山猱玃。病翼得風(fēng)云,壞墻勞赭堊。諫官與史氏,舊職聊羈絡(luò)。舉袖拂石螭,凝眸睨金雀。冥心想前事,一夢何揮霍。長恐先生聞,倚松成大噱。關(guān)中朋友來,遺我神仙作。繁華遠客騎,錚鏦美人錯。古澹啜鉶羹,文雅鏗木鐸。千言距百韻,旨趣何綽綽。孰念氣如虹,翻然輕抵鵲??∩趼楣米?快比屠門嚼。渾金豈在熔,尺璧寧施琢。愈風(fēng)齊捧檄,忘味同聞樂。致之向懷袖,日夕芬蘭若。褒我塵俗韻,鉛刀化干鏌。同聲必有應(yīng),過實還疑謔。盛夸山中事,云屋張霞幕。蘭芽含露采,石髓和煙酌。巢由泉滌耳,園綺芝盈握。有時上絕頂,星斗近可摸。下視塵世人,營營似螶 。男兒既束發(fā),出處歧路各。茍非秉陶鈞,即去持矛槊。致主比唐虞,安邊如衛(wèi)霍。不爾為逸人,深居返吾樸。胡然自碌碌,名節(jié)已銷爍。行年過半世,功業(yè)欠圭勺。無術(shù)鑄五兵,使民興錢镈。無材統(tǒng)六師,逐寇開沙漠??昭哉f王道,肆目看人瘼。多慚指佞草,虛效傾心藿。一覽大雅文,起予亦何博。況茲山野性,謨畫昧方略。搔首謝朝簪,行將返耕鑿。
此詩先從自己被貶商山寫起,不但寫出一家人奔赴貶所途中經(jīng)歷的艱難險阻,而且寫出他們在貶地的苦難生活;接著寫隱者種放高蹈林泉、遠離人間功名富貴的事跡,特別贊美了種放之母高潔超逸的遁世情懷,這些都令數(shù)年來一直在紅塵中奔走的作者感到慚愧;然后,作者寫自己在第二年量移解縣,不久又回到朝中,但是怕被種放所笑,一直不敢讓他知道自己的這些事情;最后寫種放寄詩褒美詩人,而且盛稱山中之美,令詩人感慨萬千,不禁心中涌起了辭官隱居的念頭。全詩按照事情發(fā)生的自然順序敘述,事情前因后果交待得非常清楚,結(jié)構(gòu)也很完整。同事,作者在描寫路途的艱難和種放的隱逸之樂時,都采用賦體的描寫手法,使得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王禹偁這樣的詩歌雖然不是很多,而且集中在古體詩中,但如《七夕》、《北樓感事》、《聞鸮》、《淫雨中偶書所見》、《和楊遂賀雨》、《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成均吳博士同年殿省柳丞》、《月波樓詠懷》等長篇古詩大都具有類似的特點,可以用“以文為詩”來概括。
再說“以議論為詩”。王禹偁詩歌中“以議論為詩”的一面非常突出,有的詩歌全文都以議論寫成,如《讀漢文紀》:
西漢十二帝,孝文最稱賢。百金惜人力,露臺草芊眠。千里卻駿骨,鷥旗影遷延。上林慎夫人,衣短無花鈿。細柳周將軍,不拜容櫜鞬。霸業(yè)固以盛,帝道或未全。賈生多謫宦,鄧通終鑄錢。謾道膝前席,不如衣后穿。使我千古下,覽之一泫然。賴有佞幸傳,賢哉司馬遷。
此詩寫作者對漢文帝的評價,一方面列舉許多證據(jù)贊美其“霸業(yè)固以盛”,另一方面又以“賈生多謫宦,鄧通終鑄錢”來批評其“帝道或未全”。本詩全以議論寫成,有褒有貶,評價公正,在內(nèi)容上非常像一篇史論文。
《讀漢文紀》在“以議論為詩”方面雖然典型,但這樣的情況在王禹偁詩中不多。更多的時候,議論僅僅是全詩的一個組成部分,至于其所處位置,則非常靈活。有的議論位于詩歌的開頭,《送戚維戚綸之閬州》在入題之前先來了幾句議論:
古人貴道德,豈以祿位拘。有道不在位,顏回舜之徒。無德殃且至,商受為獨夫。以此固名節(jié),富貴安足圖。
這幾句議論為下文贊美二戚兄弟奠定了基礎(chǔ)。
更多的議論位于詩歌的結(jié)尾,如《酬楊遂》的最后幾句:
人生一世間,否泰安可逃。姑問道何如,未必論卑高。自古富貴者,撩亂如藜蒿。德業(yè)茍無取,未死名已消。豈期顏子淵,不朽在一瓢。推此任窮達,其樂方陶陶。達則為鵾鵬,窮則為鷦鷯。垂天與巢林,識分皆逍遙。
為了安慰多才而無辜被降職的楊遂,詩人用“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古訓(xùn)作為議論的理論根據(jù)來勸說他。
但在有些詩歌里,議論也會在中間部分出現(xiàn),如《聞鸮》中的一段:
人生縱百歲,忽若石火光。其間有窮通,幽昧難自量。我愛臯與夔,峨冠虞舜堂。簫韶聞九成,丹穴來鏘鏘。又愛閎與散,陳力遇文王。鸑鷟聽岐山,多士周道昌。嗟嗟漢賈誼,年少謫南荒。故有鵬鳥賦,倚伏理甚詳。郇公暨鄴侯,放逐同一邦。夜深聞此鳥,韋公涕沾裳。李侯舉酒令,斯音非不祥。坐客如不聞,罰之以巨觴。遂使惡鳥聲,聽之靡所傷。贊皇貶袁州,懷鴞義亦臧。乃知昔賢哲,未免亦凄遑。
此詩先寫一家人在滁州聞鸮產(chǎn)生的悲涼之情,接著用上面一大段議論來自我解脫,下文又結(jié)合自己數(shù)年來為官的境遇,表達出回歸田園的愿望。
王禹偁的詩歌中已有較多的議論成分,而且這些議論有一個鮮明的中心,那就是調(diào)節(jié)“仕”與“隱”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對于前文對現(xiàn)實題材和藝術(shù)技巧兩個方面的分析,王禹偁“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對宋詩的影響更加深刻而持久。無論是梅、歐等人,還是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還是南宋的眾多詩人,“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一直是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突出特點。前人常將宋詩這一特點的形成歸結(jié)為學(xué)習(xí)韓愈的結(jié)果,這當然有其道理。韓愈詩歌固然有“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特點,梅、歐等人也一直標榜學(xué)習(xí)韓愈,但他們學(xué)習(xí)王禹偁的一面也不容忽視。王禹偁是宋代最早詩、文兼長的重要作家,他在《贈朱嚴》一詩中曾說過“誰憐所好還同我,韓柳文章李杜詩”這樣的話。梅、歐等人也是如此。從很大程度上說,梅、歐等人對韓愈“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接受,本身就是效法王禹偁的結(jié)果。從這個角度上看,王禹偁詩歌“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對宋詩的影響,比韓愈還要更直接。
王禹偁是宋初較有成就的詩人,其詩歌在許多方面對宋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王禹偁開啟宋詩的歷史作用,胡云翼在《宋詩研究》中說:
我們要明白禹偁詩在宋詩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價值,必須知道一種文體的革新,決不是三兩人振臂一呼便可以成功的。在革新的實現(xiàn)以前,早已有許多原因近因堆積在前頭作先驅(qū)了。當西昆風(fēng)靡一時,盡人皆墮其藩籬,獨王禹偁能夠別開生面,自創(chuàng)一格。雖不必說做后來革新的模范,卻可以做革新的參考,讓后來的詩人很容易想到除了西昆體也還有別的路徑可尋的上面去,讓后來的詩人也仿效他去追求新的詩體;這是王禹偁對于宋詩革新最低限度的功績,雖然他沒有直接參加這種革新的運動。[4](P25)
這里,胡先生承襲了清代吳之振《宋詩鈔》將王禹偁說成生活在西昆體繁榮之后這樣一個嚴重的錯誤,但他強調(diào)了王禹偁詩“在宋詩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價值”,是“革新”的“先驅(qū)”,也就是說突出其開啟宋詩的歷史意義。對于這一點,房開江《宋詩》一書的評價更加合乎現(xiàn)實:
在宋初詩壇上,王禹偁能夠從晚唐五代浮艷輕巧的詩風(fēng)中掙脫出來,走自己的路,雖然創(chuàng)作成就不大,但是,這畢竟是宋人向真正的宋詩邁出的第一步。[5](P21)
本文的用意就是分析王禹偁“邁出的第一步”包涵了哪些具體方面,而這些方面又是如何影響到“真正的宋詩”發(fā)展的。
[1]徐規(guī).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
[2]錢鐘書.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9.
[3]張明華.王禹偁與西昆體關(guān)系之辨正[J].阜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科版,2003,(6).
[4]胡云翼.宋詩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1993.
[5]房開江.宋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The Analysis ofWang Yucheng’s I nfluence on Song Poetry
ZHANGMing-hu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yang Teachers’College,FuyangAnhui 236041,China)
As an important poet of the early SongDynasty period,Wang Yucheng had a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the for mation of Song poetry.In his poemsWang paid attention to reality,managed to deny the value of the Bai style poetry,and directly illuminated the composition of s imilar poems by such poets asMei Yaochen and Ouyang Xiu;Wang started laying stresson writing techniques,whichwas anotherway leading to the appearance of Song poetry;Wang helped establish the common practice of Song poetry:poetry like prose,and poetry as comment,which later on becam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style of poetry.
Wang Yucheng;Song poetry;influence
book=7,ebook=291
I207.209
A
1673-2103(2010)04-0074-06
2010-03-15
張明華(1967-),男,安徽阜陽人,阜陽師范學(xué)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