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陳 瑜
輸液所致靜脈炎是由于從靜脈中輸入高濃度、刺激性較大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時間過長、刺激性大的塑料導管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亦可因為輸液過程中未嚴格按無菌技術操作,引起局部靜脈感染[1-3]。如靜脈輸入抗腫瘤藥物鹽酸氮芥易致靜脈炎,既給病人造成痛苦,也給病人繼續(xù)輸液帶來困難,且給病人和國家?guī)斫?jīng)濟損失。臨床對于鹽酸氮芥靜脈給藥致靜脈炎常束手無策,為了探討一種方便、經(jīng)濟、效果好的預防靜脈炎方法,自1996年1月起對本院腎科住院病人應用2%~4%碳酸氫鈉溶液局部外敷預防靜脈炎,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4例,男44例,女40例,年齡 1.5歲~75.0歲;所患疾病: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IgA 腎病等,治療藥物中均使用鹽酸氮芥靜脈輸注。
1.2 方法 將84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4例,在靜脈輸注鹽酸氮芥的同時,將含2%~4%碳酸氫鈉溶液(小兒頭皮靜脈用2%碳酸氫鈉)敷料外敷于靜脈穿刺處(近心端)1 cm~2 cm處,范圍沿靜脈方向約10 cm以上,直至輸液結束。對照組40例用含50%硫酸鎂溶液敷料濕敷,方法同上。靜脈炎判斷標準:靜脈穿刺部位疼痛、紅腫,嚴重者靜脈出現(xiàn)索條狀改變[4]。
實驗組44例病人無一例發(fā)生靜脈炎,對照組40例沿靜脈走向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紅、腫、熱、痛。
3.1 靜脈炎發(fā)生原因 靜脈炎是由于從靜脈中輸入高濃度、刺激性大的藥物,或因在靜脈內放置時間過長、刺激性大的塑料導管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亦可因為輸液過程中未嚴格按無菌技術操作使局部靜脈感染導致靜脈炎。腎病病人常在靜脈輸注鹽酸氮芥后發(fā)生靜脈炎,其原因:①鹽酸氮芥的毒性刺激;②鹽酸氮芥使血管內皮損傷、痙攣所致;③腎病病人免疫力低下,對穿刺所造成的靜脈壁創(chuàng)傷的修復能力和對機械性刺激、化學性刺激耐受性降低,尤其是腎病綜合征病人多有低蛋白血癥,輸入血管內的藥物稀釋了血液,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損傷血管內皮。
3.2 碳酸氫鈉溶液外敷預防靜脈炎的作用 碳酸氫鈉溶液可直接經(jīng)皮膚吸收到皮下,具有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huán)、抗氧化、堿化等作用,解除了局部炎癥。如靜脈穿刺時或靜脈使用鹽酸氮芥過程中不慎將鹽酸氮芥溶液漏于皮下或穿破血管,即刻用4%碳酸氫鈉溶液敷料外敷于滲漏局部,可有效地防止局部炎癥、局部潰瘍的發(fā)生,使炎癥消散,很好地預防局部組織潰爛。
3.3 護理注意事項
3.3.1 使用碳酸氫鈉溶液注意事項 我院腎科每天有部分病人用4%碳酸氫鈉100 mL~200 mL靜脈輸注,而碳酸氫鈉每瓶250 mL,將余液用于靜脈輸注鹽酸氮芥病人外敷,充分利用了藥物資源。小兒頭部使用2%碳酸氫鈉溶液,因小兒頭皮嬌嫩,防止高濃度碳酸氫鈉溶液發(fā)生刺激反應;在靜脈穿刺近心端上方外敷長度10 cm以上,冷敷并保持濕潤。
3.3.2 保護靜脈 在靜脈輸液時嚴格無菌操作技術;宜選擇較粗大靜脈穿刺;對于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病人,要加強營養(yǎng),盡快糾正低蛋白血癥,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建立靜脈通道,靜脈輸入10%葡萄糖液加地塞米松通暢后(治療腎病常規(guī)用藥),再進行快速鹽酸氮芥靜脈輸注操作,并協(xié)助病人側臥于穿刺肢體對側,防止軀體壓迫穿刺側血管,充分保持靜脈輸注鹽酸氮芥時血管通暢,縮短鹽酸氮芥在局部血管停留時間。靜脈輸注鹽酸氮芥完畢,再用10%葡萄糖液加地塞米松繼續(xù)靜脈輸注,沖洗血管。
[1]余愛珍.基礎護理學[M].第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13.
[2]李小平,趙麗麗.靜脈輸注七葉皂苷鈉致靜脈炎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6A):1454.
[3]徐華珍.兩種方法治療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家庭護士,2006,4(6B):20.
[4]張仙愛,劉敏,蘭娟,等.預防諾維本所致靜脈炎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5,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