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娥,王潤蘭
1例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病人的護理
劉紀娥,王潤蘭
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很少見的疾病,其原因不明,以胃腸道組織中嗜酸性粒細胞異常浸潤為特征的胃腸道疾病,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誤診率高。易反復發(fā)作,但有自限性,激素治療有效。目前全世界僅報道300多例[1],我科2004年3月收治了1例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的病人,后又相繼在我科住院治療2次?,F(xiàn)將對該病人的護理介紹如下。
病人,男,69歲,主因間斷上腹憋脹2個月,臍周陣發(fā)性疼痛伴腹瀉10余天入院。病人既往有間斷哮喘病史20余年,近5年服用“哮喘康復寧”癥狀明顯緩解。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食欲缺乏上腹憋脹,上消造影輕度胃下垂,口服“多潘立酮、雷尼替丁”后第2天出現(xiàn)上腹及臍周陣發(fā)性疼痛并有腹瀉,為稀水樣便,未見膿血,有里急后重感。經(jīng)當?shù)蒯t(yī)院化驗大便后確診為急性菌痢,靜脈輸注頭孢曲松6 d,腹瀉較前緩解,仍有陣發(fā)性腹痛,不能進食。入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49.8×109/L,中性粒細胞白分比89.10%,嗜酸性粒細胞44.50×109/L,末梢血涂片示:中性粒細胞占31%,淋巴細胞占5%,單核細胞占1%,嗜酸性粒細胞占70%,嗜堿性粒細胞占2%。紅細胞沉降率47 mm/h,考慮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給予潑尼松治療,服用潑尼松4 d后,腹痛腹瀉血便完全緩解,食欲增進,精神好轉(zhuǎn),服用潑尼松1周后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9.8×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66%,嗜酸性粒細胞1.25×109/L,自動出院。出院3個月后隨訪:病人回家后又減量服用潑尼松1個月自行停藥,停藥后飲食及大便均正常。3年后因支氣管哮喘并感染,肺氣腫,重度呼吸功能不全住我院呼吸科。
2.1 護理評估 該病人在病程前期一直診斷不明確,治療效果欠佳,且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缺乏疾病相關(guān)知識及用藥知識,致使病人焦慮,對治療失去信心。
2.2 護理診斷 該病人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①營養(yǎng)失調(diào):低于機體需要量——與進食少及腹瀉有關(guān)。②舒適的改變:與腹痛腹脹有關(guān)。③焦慮:與病程長、效果差、反復發(fā)作有關(guān)。④知識缺乏:與對疾病沒有一定認識,信息來源少有關(guān)。
2.3 護理目標 病人營養(yǎng)攝入能夠滿足機體需要量,腹痛、腹脹、腹瀉、焦慮減輕至消失,能夠了解疾病相關(guān)知識及用藥,對疾病充滿信心并主動配合治療。
2.4 護理
2.4.1 一般護理 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保持病房清潔、安靜、溫濕度適宜;協(xié)助病人取舒適的體位,如半臥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觀察大便的次數(shù)、顏色、性狀及量的變化;腹瀉期間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防止破損,做好壓瘡預防護理工作。
2.4.2 詳細詢問有無家族史及食物藥物過敏史 多項研究證實,避免接觸食物過敏原是解決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的有效途徑。本例病人有明確的家族史,無明顯的食物及藥物過敏史。研究表明,50%的病人伴有其他過敏癥狀哮喘、濕疹或鼻炎。此外,50%病人的父母之一或兩者有過敏病史。Keshavarzian等[2]報道,同胞姐弟患有此病;顧偉等[3]報道,父子共患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推測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很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guān)。但仍有49.6%的患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病人無明確的過敏史及食物等過敏誘因[4]難以解釋其病因及發(fā)病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2.4.3 飲食護理 腹瀉期間給予低脂、高維生素、高熱量、少纖維素的食物,保證食物清潔,少量多餐進食。Kelly等[5]對10例有慢性胃腸炎癥狀,藥物療效不佳的病人進行了療程17周的嚴格氨基酸要素飲食治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平均3周后,病人癥狀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癥狀消失,2例好轉(zhuǎn)),所有病例的嗜酸性炎癥改變均明顯改善。但恢復正常飲食后,所有病例的原有癥狀再次出現(xiàn),因此對于這些病人,有必要給予嚴格的氨基酸配方飲食,要素飲食可使95%病人的臨床癥狀成功緩解。
2.4.4 藥物治療期間的護理 全身皮質(zhì)激素可有效改善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病人癥狀和組織學改變是藥物治療的首選。當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病人出現(xiàn)腹痛腹瀉或飲食困難、脫水等可致住院的臨床癥狀時,應予口服皮質(zhì)激素治療。全身皮質(zhì)激素起效快,但存在諸多缺點,包括不能長期應用,對疾病無治愈作用,長期應用會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如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心理障礙等)。院外應囑病人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每周來院復查,不適隨診,必要時減藥直至停止使用。
另外,局部激素使用可代替全身激素使用用于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的治療。Konikoff等[6]針對氟替卡松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 的臨床研究,36例病人隨機接受了880 μ g/d的氟替卡松或安慰劑,結(jié)果氟替卡松組50%病理組織病變完全恢復,而安慰劑組9%恢復,氟替卡松組病人臨床癥狀緩解率高于安慰劑組。局部治療期間應囑病人注意禁飲食及避免漱口,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等應予控制,因這類疾病與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有關(guān),局部治療2個月~3個月后復查內(nèi)鏡,若已改善,可嘗試經(jīng)驗性停藥。
2.4.5 心理護理 在病人入院接待時做到溫柔和藹自信,給病人及家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病人的信任,堅持關(guān)心體貼病人,充分利用時間與病人多交流,鼓勵病人說出自己的擔憂,了解病人所需,及時予以解決,并向病人介紹該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成功的病例,讓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4.6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屬介紹疾病相關(guān)知識,讓病人了解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zhuǎn)歸,從而在治療過程中取得病人的良好配合;詳細介紹該病人所用藥物的作用及副反應,告知病人切勿將激素隨意減量或停藥;詳細講解胃鏡檢查的目的及檢查時的注意事項,檢查前胃腸道準備的方法;給予飲食指導;指導病人保持合理的作息時間,注意保暖,適當活動,勿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該病是一種慢性病,病因可能與遺傳及變態(tài)反應有關(guān),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病情復雜,所以應囑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飲食,防勝于治,并且應著重加強心理護理,使病人最大限度消除心理壓力,促使身體盡快恢復。
[1]黃云華,王克敏.1例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炎的護理[J].廣西醫(yī)學雜志,2004(1),26.
[2]Keshavarzian A,Savermuttu SH,Tai PC,et al.Activated eosinophils in familial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Gastroenterol,1985,88(4):1041-1049.
[3]顧偉,陳敏,焦建明.父子共患嗜酸性細胞胃腸炎[J].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2005,22(1):48.
[4]雄文堅,周穎,金慧,等.嗜酸細胞性胃腸炎(附 95例分析)[J].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6,6(2):84-86.
[5]Kelly KJ,Lazenby AJ,Rowe PC,et al.Eosinophlic esophagitis attributed to gastroesophageal reflux:Improvement with an amino acid-based fomula[J].Gastroenterology,1995,109:1503-1512.
[6]Konikoff MR,Noel RJ,Blanchard C,et al.A randomized,doubled-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fluticasone propionate for pediatric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J].Gastroenterology,2006,131:1381-1391.
Nursing care of a case with eosinophil gastroenteritis
Liu Ji'e,Wang Runlan(People's Hospital of Xin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Shanxi 034000 China)
1009-6493(2010)3C-0843-02
R473.5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09.058
劉紀娥(1966—),女,山西省忻州人,副護士長,主管護師,本科,從事內(nèi)分泌護理工作,工作單位:034000,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yī)院;王潤蘭工作單位:034000,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yī)院。
2009-11-23)
(本文編輯 呂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