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波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大學英語部,廣東廣州510635)
認知心理學的注意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曾燕波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大學英語部,廣東廣州510635)
認知心理學;注意理論;聽力教學
分析了認知心理學當中的注意理論的一些特性,及其對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指導意義。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內部心理特點,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們在進行聽力教學時,以認知心理學中的注意理論為指導思想,科學地運用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改善教學效果。
認知心理學指出,學習過程不是從外界刺激產(chǎn)生感覺開始,而是從個體的學習動機和由此產(chǎn)生的對于感覺信息的選擇性注意開始。沒有注意就不可能產(chǎn)生學習。因此,研究“注意”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有指導性意義。
1 選擇性
根據(jù)Broadbent(1958)提出的注意的“過濾器模型”,人們一次只能注意到環(huán)境中的一小部分信息。在Broadbent看來,感覺輸入的多個通道到達一個注意過濾器,該過濾器只允許感覺信息的一個通道經(jīng)過并到達知覺加工。關注某條信息而減少對其他信息的加工,這似乎是人類注意的一項重要特質,它使我們能夠僅加工有限數(shù)量的信息,而避免加工能力超負荷。因此,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呈現(xiàn)教學信息時,應當突出主題,突出最主要的特征。例如可以使用compound dictation(復合式聽寫)或者spo t dictation(點式聽寫)的形式呈現(xiàn)一部分內容,并且利用劃線處填寫來突出注意信息,如此一來學生可以把注意力很好地集中在空白填寫部分這一小部分知識上,大大減少由于選擇性注意而丟失其重要信息。還有就是對于聽力考試教學中的短對話理解題,往往可以根據(jù)題型來確定我們的注意信息。例如可以事先看看給出的選項,是數(shù)字題,地點場景題,或是身份關系題,然后我們在對話中有針對性地尋求線索,著重于我們的注意信息,而不必強求記住所有細節(jié)。
2 新異性
根據(jù)Broardbent模式,信息一旦在感覺層次記錄后,我們就開始過濾它,在接下來的整個加工階段我們給感覺賦予意義。除了目標刺激之外,具有區(qū)別性感覺特點的刺激可能會通過注意系統(tǒng),從而到達更高層次的加工。刺激物的新異性很容易成為注意的對象,而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復的東西,容易成為人們習慣性的接受,導致注意力下降。因此聽力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教師的“教學操作”采用新穎的導入方式誘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其新異性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新異性和教學手段的新異性兩個方面,聽力教學內容可以采納一些時下最新的報道,比如說汶川地震那個時期,全世界人民都對這個事件非常關注,學生也尤其對地震方面的信息感興趣。教學過程中聽聽有關地震的材料,學生很容易領會。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在幻燈片內加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和圖片資料作為背景、點綴或是替代文字性的說明。通過這些手段,教師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所要講授的內容,使同學們從以往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同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調節(jié)學生的意識狀態(tài),比如播放節(jié)奏緩慢的音樂、寧靜和諧的圖片、柔和抒情的朗誦等,使學生放松和消除自卑、厭倦等雜念,這時再呈現(xiàn)學習內容,學習效果提高就成為情理之中了。
3 期待性
貝克(Baker,1963)、迪西(Deese,1995)提出了關于注意的期待理論。這一學說強調,人對信號的檢測和人對信號的期待呈正相關。這種期待來源于人對要檢測的信號和信號出現(xiàn)的條件在頭腦中已儲存的信息。在學生進行聽力訓練之前,介紹一下聽力材料內容的背景知識,也可以解釋一下某些關鍵詞,均可加強學生的期待程度。學生的期望可以對注意產(chǎn)生強烈影響。在呈現(xiàn)教學內容之前,先提出教學目標或提出亟待解決的問題,能使學生對后來呈現(xiàn)的刺激產(chǎn)生期望、引起注意,并對后來呈現(xiàn)的刺激留下較深的印象。因此,在幻燈片開始時通常都會有一頁“內容提要”(Out2 line)來介紹一下當堂課需要講到的主要內容,以及一些需要回答的問題。同學們在聽講時,頭腦中會展現(xiàn)出一條清晰的思路,同時認真關注將要涉及的內容,不至于講了很長時間之后,同學們還不知道課的主題是什么。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1967)認為:富有意義的新思想是通過把它歸類到一個已經(jīng)存在著的認知結構(一個互相聯(lián)系著的知識網(wǎng))中去才被學會的。因此,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大腦中與主題有關的知識和認知方式,引起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和注意。之后,學生將記憶中與預期要獲得的新知識相關的信息激活,提取到短時記憶中,再使得通過選擇性知覺而進入的新信息與長時記憶中被激活的原有知識相互作用,即“同化學習”,進而產(chǎn)生“工作記憶”,獲得新知識。
認知心理學強調認知結構和認知過程的觀點對當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論上的啟發(fā)。認知心理學注意理論也是著重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學生的內部心理特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們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應以認知心理學中的注意理論為指導思想,科學地運用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從而改善教學效果。同時弄清注意的功能有直接的實踐意義。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注意的特點,調節(jié)注意的焦點以便添加刺激的新異性,提起學生的興趣,加強教學的效果。
[1] 彭珃齡,張必隱1認知心理學[M]1杭州:浙江教育出版出版社,20041
[2] Baker,C1H1(1963)1Signal duration as a factor in vigilance tasks1S cience,141,1196211971
[3] Deese,J1(1955)1Some p roblem in the theory of vigilance1 P sych o log ica l review,62,35923681
[4] Broadbent,D1E1(1958)1 P erception and comm un ica tion1Newyork: Pergamo1
[5] 劉嬋,李靜1認知心理學在多媒體教學上的應用[J]1社會心理科學,2008(1)1
Apply ing Atten tion Theory of Cogn itive Psychology to English L iVsten ing Teach ing
ZENG Yan2bo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University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5,China)
cogn itive p sychology;attention theory;English listening2skills teach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ention theory of cognitive p sychology,and its instructive sig2 nificance for English listening2skills teaching1On one hand,it indicates the p sychologicalfeaturesof students;on the other hand,ithelp s teachers app ly the theory into p ractice,thus arouse students’interests,stimulate their initiative, eventually reach better achievements1
H 31919
A
167322804(2010)0320179202
20092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