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了
(咸寧學院 人文學院,湖北 咸寧 437005)
淺析曹操詩歌的超越精神及其呈現(xiàn)*
陳 了
(咸寧學院 人文學院,湖北 咸寧 437005)
曹操詩歌中普遍存在激勵人心的超越精神。細品曹操的這些詩歌,其超越精神大致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對生命有限的超越;對現(xiàn)實困境的超越;對人生價值的超越。
曹操;詩歌;超越精神
曹操詩歌作品流存下來的不多,大約二十余首,而大多都被人們看作是精品與杰作來傳閱與贊頌。究其原因,除了這些詩歌本身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和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外,應歸功于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激勵人心的超越精神?!八^超越,就是主體對自身現(xiàn)狀的不滿足,就是希冀突破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狀的進取欲望,也就是那種沖破自身現(xiàn)實條件去追求更高生活目的的行為和思想?!盵1]這種超越精神,讓讀者對曹操詩歌的接受不僅僅是在文學藝術(shù)上的欣賞,而更多是在情感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享受。細品曹操的這些詩歌,其超越精神大致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每個人的生命有限,匆匆?guī)资昙礆w為塵土,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即便對一代梟雄的曹操而言,縱是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時候,對此他也感到無能為力,但詩歌中他并不是就此消沉,無所作為,詩歌后來總能突破生命困境,奮發(fā)而起,在有限的時間里去完成個體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即對生命有限的超越。
以《短歌行》作析,詩歌開篇就發(fā)出“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用轉(zhuǎn)瞬即逝的晨露來好比人的有限生命,這個比喻既形象妥貼,又生動地再現(xiàn)詩人曹操對個體生命有限的困惑,一種對于生命和時間自覺產(chǎn)生的難以言說的痛苦和迷惑。接著,詩人想到了用常人的平常方式——借酒消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钡娙宿D(zhuǎn)念之間即跳出生命困境的憂慮,直接轉(zhuǎn)入一個更為憂慮的現(xiàn)實,即對人才的渴求?!扒嗲嘧玉?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痹娙瞬懿偈且粋€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對生命的理解異于常人。雖然個體生命猶如朝露,但對于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曹操而言,并沒有使他消沉,反而更讓他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時間,更珍惜生命的價值。詩歌后面具體描述了他對人才的渴求之心,并直接表明他的人生理想:“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闭自?詩人情感上經(jīng)歷了如下過程:生命困惑——借酒消愁——渴求人才——實現(xiàn)人生理想,最終詩人完成了對生命困境的超越。
還有《龜雖壽》,詩歌先從傳說中非常長壽的“神龜”、“騰蛇”寫起,即使它們的生命如此長壽,但最后都會“猶有竟時”、“終為土灰”,都有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這是個體生命有限的困境,同樣也是詩人面臨的生命困境。而且他當時已是“暮年”,曹操作這首詩時大概五十三歲,他知道自己必將命不久矣。但他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勇敢地去面對和超越這種困境。于是,在這種超越精神的作用下,詩人唱出了千古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彪m然個體壽命會有盡頭,自己也步入垂暮之年,但是他堅持著絕不放棄個人的志向與壯懷。詩歌接著寫道:“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詩人進一步表明了對壽命是上天注定的不同看法,認為人可以通過一定的保養(yǎng)來延長壽命。如有可能,就盡量拉長生命的長度;如不可能,就盡量利用這有限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年歲雖老,但壯志不能少,理想不能丟。最后詩人以他對生命的認識和對理想的堅持,實現(xiàn)了超越,從認識生命到堅持理想的超越。其呈現(xiàn)過程更為直接:生命有限的清醒認識——設(shè)法延長生命——始終堅持理想。
對詩人曹操而言,在面對自己家人和家庭的不幸,或是處于水深火熱的動蕩時局中,以及隨軍征討的種種辛苦經(jīng)歷,這些現(xiàn)實困境象是一個揮不去的夢魘,時時都在困擾著詩人敏感的內(nèi)心。他同樣也感到痛苦,也有憂愁,甚至是有些絕望,但他不同于常人的是,他會在痛苦或絕望之后,經(jīng)過思想上的激烈斗爭與沉著冷靜的思考,或暫時忘卻,或堅持忍受,或另辟他徑,去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從而超越這些現(xiàn)實困境。
寫于建安元年的《善哉行》,前面部分主要是敘述曹操因其父被陶謙殺害而給他帶來的巨大痛苦?!凹葻o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备赣H的不幸遇害,讓當時已是中年并位至將軍、領(lǐng)兗州牧的曹操傷心不已,極大的痛苦讓他心如抽、頭欲裂。詩人悲痛欲絕,甚至達到呼天搶地的地步:“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我愿于天窮,瑯邪傾側(cè)左?!贝饲榇烁?讓人嘆惋,曹操內(nèi)心的痛苦之情也渲染到極致,這是詩人當時情感上出現(xiàn)的一個困境。詩歌到此出現(xiàn)轉(zhuǎn)折,似乎是詩人有意地另辟一徑,暫時將個人的痛苦放置一旁,轉(zhuǎn)而表達自己對皇帝和國家的關(guān)心與忠誠:“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詩人對漢獻帝自即位后不斷被挾持、顛沛流離的經(jīng)歷發(fā)出悲嘆,其中又隱含著自己建功立業(yè)的理想抱負一時尚難實現(xiàn)的哀嘆,“我愿何時隨,此嘆亦難處?!彪m然整首詩,詩人的情感一直是處在現(xiàn)實的痛苦之中,既有失去親人的悲痛,也有對國君蒙難的憂傷,還有理想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哀嘆。但實際上,詩人的情感在不斷超越這些現(xiàn)實困境:個人的不幸——到國家的多難——再到人生理想的尚難實現(xiàn),詩人的努力在次次上升,超越也在層層升華。
還有《蒿里行》,被譽為“漢末實錄”、“詩史”,內(nèi)容記述了漢末軍閥混戰(zhàn)的現(xiàn)實,并真實深刻地揭示戰(zhàn)亂帶給廣大人民的苦難。詩開篇即展現(xiàn)了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秉S巾起義后,董卓之亂,生靈涂炭,作為當時的有志之士,曹操倡導并參與了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但參加討逆的諸侯們各懷心事,并不都是真的出以公心,只是想借機立功稱王,所以“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討伐不果以后,為了爭奪勢利,軍閥混戰(zhàn)不休,相互割據(jù)。軍閥混戰(zhàn)是詩人當時面臨的一種現(xiàn)實困境,因為這讓他無法實現(xiàn)太平盛世的社會理想和政治抱負。詩歌后面轉(zhuǎn)而描寫戰(zhàn)爭帶給廣大百姓的苦難,大批大批無辜的生命被扼殺:“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睉?zhàn)亂中死亡的人,無人埋葬,腐爛化為白骨,千里之內(nèi)尚無法聽到雞鳴之聲。詩歌描述了一派荒涼、凄慘的景象,并且表達了詩人對苦難中廣大百姓懷有斷腸般的悲痛之情。詩人在這首詩中,先是出現(xiàn)軍閥混戰(zhàn)的困境,同時暗含自己因無法實現(xiàn)太平盛世的社會理想和政治抱負的痛苦,后轉(zhuǎn)而描寫戰(zhàn)亂中廣大士兵與百姓的悲慘命運,并表達了詩人尤為可貴的同情憐憫之心。此次對現(xiàn)實困境的超越呈現(xiàn):對軍閥混戰(zhàn)的痛恨——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揭示戰(zhàn)亂帶給百姓的苦難——對苦難中廣大百姓的同情。
人生價值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的自我價值,是指人們對于自己需要的自我滿足,是個人對于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是人的社會價值,是個體行為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也就是個人對他人、民族和社會的貢獻。作為漢末時期的一代梟雄,曹操在其詩歌中所表達出來對人生價值的超越,大致表現(xiàn)為:對個人的政治理想進行不懈追求,對杰出人才和古代賢者有極大渴求與重視,并懷有打造太平盛世的社會理想。
《度關(guān)山》詩人先是自述其治國之道,立志要做一個賢明的統(tǒng)治者:“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睆娬{(diào)理想中的賢明君主,一方面應以法則治理國家和管理人民,要深入社會民間仔細了解民情;另一方面,要不斷選拔優(yōu)秀人才,貶退拙劣之徒,讓廣大平民百姓好好地繁衍生息。于是,人們都會來贊美這樣賢明的君主。“勞民為君,役賦其力?!薄俺迱褐?儉為共德。”詩人進一步主張執(zhí)政者應當勵行節(jié)儉、寬厚愛民,并舉例反對奢侈享樂和過度地役使百姓:“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采椽不斫?!币陨詈啒愕奶茍蛏钍苋藗儛鄞骱蜕钶^為奢侈的舜帝反叛者眾多作對比,從中可以窺見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治國主張。整首詩,詩人都在贊美賢明君主,而詩中的賢明君主實際上就是作者曹操的人生理想,是曹操對自我價值不斷追求的表現(xiàn),同時賢明君主統(tǒng)治下的太平盛世,也是曹操追求其社會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曹操在詩中不斷表現(xiàn)出對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追求,也正是其對人生價值的超越的集中體現(xiàn)。
另一首《對酒》描繪了他理想中太平盛世的圖景,一方面,國家統(tǒng)治者都是賢明忠良之人,大小官吏也能盡心盡力為國家做事,不去侵擾百姓:“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苯y(tǒng)治者們會對賢良優(yōu)秀人才進行提拔而斥退邪惡拙劣之徒,關(guān)愛百姓如同父母和兄長一樣,即使是對那些犯禮法的人也處刑輕重適當:“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yǎng)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另一方面,社會下層的廣大百姓都崇仁義、講禮節(jié),家家戶戶糧食充足、家庭富裕:“咸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班白不負戴?!贝笞匀灰彩悄昴觑L調(diào)雨順,民間的谷物糧食都好好成長,人們也因遠離戰(zhàn)爭而引退好馬回家耕田:“雨澤如此,百谷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于是,整個社會風氣更為純樸優(yōu)良,人們也生活得非常幸福,上天深廣的德澤也會恩及草木昆蟲:“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jié)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边@幅場景正是儒家一直推崇的理想社會,也是詩人所極力追求的政治理想和社會理想。詩中作者對人生價值的超越躍然紙上。
明代胡應麟曾評價曹操及其詩:“魏武雄才崛起,無論用兵,即其詩豪邁縱橫,籠罩一世?!盵3]的確,曹操詩歌中的超越精神正是其深受人們喜愛和永葆魅力的最重要原因。
[1]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 [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I207.2
A
1006-5342(2010)04-0047-02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