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20世紀初延邊地區(qū)開埠與東北亞政治格局的變化

        2010-08-15 00:51:00
        東疆學刊 2010年3期

        費 馳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

        20世紀初延邊地區(qū)開埠與東北亞政治格局的變化

        費 馳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

        20世紀初,日本以“懷柔”政策借所謂“間島”問題強迫清政府簽訂條約,開放了龍井村、局子街、頭道溝、百草溝四處為商埠。延邊地區(qū)開埠對東北亞政治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中國喪失了主權利益,在東北亞的地位一落千丈;其次,日俄在東北亞的競爭實力出現(xiàn)變化,日本壓倒俄國開始占據(jù)上風;最后,尤為嚴重的是,延邊地區(qū)被日本事實控制后,俄日開始互相支持“和平經營”政策,這為進一步侵略和分裂中國領土埋下更大隱患。

        延邊;開埠;東北亞;政治格局

        1909年9月4日,日本借所謂“間島”問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圖們江中韓界務條約》,其中第二款規(guī)定開放龍井村(六道溝)、局子街(延吉)、頭道溝 (三河鎮(zhèn))、百草溝 (汪清)為商埠。[1](601)同年11月2日,四處皆對外開放。[2](436)延邊地區(qū)開埠對東北亞政治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延邊的戰(zhàn)略地位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東北亞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中國東北地區(qū)已然成為以日、俄為主的新老帝國主義國家角逐的場所,延邊地區(qū)更是焦點區(qū)域。

        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各國間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形成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其中日俄實施霸權計劃的爭奪焦點即在中國東北地區(qū)。俄國遠東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占領朝鮮和中國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域,進而與英美日等國爭奪太平洋的霸權,達到稱霸遠東的目標。俄國繼強迫中國簽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占領中國黑龍江地區(qū)大片領土后,加緊推行獨霸中國東北的計劃,這就與明治維新后亦逐漸走向對外擴張之路的日本的大陸政策發(fā)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日本軍國主義代表人物山縣有朋公開稱:朝鮮與中國東北是日本的“生命線”。[3](203)所以日本“北進”路線首取之地是中國的屬國朝鮮。甲午一戰(zhàn),清政府在政治、軍事方面失勢并被驅逐出朝鮮,朝鮮為日本所控馭。但戰(zhàn)后,沙俄聯(lián)合德法干涉還遼,并乘機將勢力滲入朝鮮。日俄在東北亞的爭奪也隨之上升為國際列強在東北亞的主要矛盾。

        隨著俄國在中國東北及朝鮮勢力的蔓延,為爭奪侵略權益,日俄終于兵戎相見。日俄戰(zhàn)后,東北以長春為鋒面形成兩強犄角之局。此后,兩國勢力競爭由中國東北西部轉戰(zhàn)于東部,延吉一隅遂為中日俄三國勢力相接觸之地?!岸碛弥阋灾迫?日用之足以制俄,”清政府處理穩(wěn)妥,則可以抵制日俄勢力的擴張,鞏固三省東南重鎮(zhèn)。

        時任東三省總督的徐世昌從軍事、交通、移民、殖產四方面分析了延邊在東北亞地區(qū)的戰(zhàn)略地位:[4](56~57)

        首先,延吉地區(qū)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俄占領東北時,藉東清鐵路將旅順口、海參崴兩軍港連貫起來,駐重兵于哈爾濱為后援,以控制“滿韓”而爭太平洋海權。戰(zhàn)后,旅順口與長春以南鐵路支線劃歸日有,俄于奉天幾不能南下,不得不將注意力由“滿洲”南部轉至東部,軍事計劃為包圍“滿洲”東北部,謀出日本海,以恢復東亞之霸權。因此,俄將海路重兵悉集烏蘇里江以東,并移陸軍根據(jù)地于伯力,與海參崴、哈爾濱相犄角。同時,準備改造東清鐵路為雙軌,以便軍用。如俄以海軍進攻日本北海道,以陸軍由慶源、慶興進攻朝鮮,則日本北面國防便有岌岌可危之勢。日本在本國及朝鮮咸鏡北道軍事之布置,辟溫貴軍港,隱與海參崴相抗,且于羅南駐一旅團,會寧駐一師團相策應,可抵御俄人從東部出兵之路。但圖們江南岸地勢所限,只能作為防御之所。而延吉則當日本海之捷道,為朝鮮北部、中國東北南部、俄領東海濱省交通之要區(qū),“實足出奇制勝而有余”。日人若據(jù)有延吉,平時可屯戍重兵。以琿春亙涼水泉子、延吉、額木索為第一防御線,以圖們江南六鎮(zhèn)編成要塞為第二防御線,以溫貴、清津、元山等處為軍事策源地,近與朝鮮屯駐軍相提攜,遠與東北南部守備隊相呼應。而對于中國,延吉若失,則吉林南部、奉天東部別無可為進戰(zhàn)守之地了。

        其次,延吉地區(qū)具有重要的交通意義。自日本海至中國東北,飛渡對馬海峽縱貫朝鮮半島而至安東,必航黃海繞朝鮮西岸而至大連,行程漫長,不如徑走直道日本海。另外,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東北部擬改筑西伯利亞鐵路為復線,修筑黑龍江鐵路與東清、烏蘇里鐵路及黑龍江、松花江水運相連。日本只依恃南滿鐵路及安奉鐵路之運輸,顯然不足與之抗衡。于是,開辟朝鮮東部清津為商港,修清津至會寧鐵道,開敦賀、舞鶴通清津、溫貴之航路。但由于日本海、圖們江相隔,平時、戰(zhàn)時不足以制俄軍事、經濟利害。而吉林最富庶的松花江、牡丹江流域與朝鮮相距甚遠,陸上貨源不繼。因此,清津商港出入貨物始終不多。無法實現(xiàn)聯(lián)絡中國東北與朝鮮、增進日本國力的計劃。而延吉則管轂朝鮮、中國東北南部及俄國領地的交通,為圖們江北一大都會。如據(jù)有延吉,再擴展由清津至會寧鐵路于吉林,可奪俄國東清鐵路與松花江水東向之輸送力,折而于朝鮮東部輸出至日本海,可掠奪吉林南部資源。戰(zhàn)時則士兵自敦賀軍港越過日本海貫東朝鮮以走吉林進入東北腹地。這樣,戰(zhàn)爭時期的物資供給與士兵運輸就都會穩(wěn)操勝券。

        再次,占據(jù)延吉地區(qū)可以實施日韓在中國東北的移民計劃。在日本的勢力沒有覆蓋延吉之前,日本人在此僅能發(fā)展工商業(yè),無法進行農業(yè)殖民,且殖民勢力只達到奉天,還未侵入吉林省。而俄國大力移民實邊于阿穆爾省及烏蘇里江以東。日本急需抵制俄國的移民東北的侵略措施。此時,延吉境內韓國民眾越墾者多至6萬余戶,東出綏芬與俄國相接,所以謀劃“籍韓人殖民繁盛之區(qū)為其殖民勢力增進之區(qū)”。更是籌集巨資,在六道溝創(chuàng)立“東洋拓殖會社”。由此推及,延吉及松花江、牡丹江以及烏蘇里江流域戶口稀疏,田土膏腴,適合殖民,日韓覬覦已久。若如此,“東由圖們江以達鴨綠江,利源皆非我有。奉吉大局危也”[4](73)。

        最后,在殖產方面,同樣有利可圖。日俄戰(zhàn)后,有日本人揚言稱,“開發(fā)滿洲富源者,日本國民之天職也”。日本在奉天省已經侵奪鐵路、礦產、森林等利權。而東三省富源多在吉林,吉林在南部,延吉居其中。日據(jù)延吉,從事森林、礦產采伐,修筑圖們江北鐵路,從而謀求在朝鮮東部、東北北部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東北北部的物產由鐵道運出延吉,東經琿春銷至俄國領地;如南下清津可供朝鮮及日本國內工業(yè)原料消耗。日本商品由海道經清津輸入延吉,北出吉林可供東北北部一切需要。日本人矢野國太郎甚至認為,吉會鐵路若成,可奪海參崴繁榮于清津,使日本海媲美地中海。

        二、延邊開埠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面對如此關鍵的地域,謀圖“以延吉為進取滿洲全部之基礎”[4](56~58)的日本,當然志在必得。問題是如何取得?

        在謀奪延邊地區(qū)的過程中,日本侵略方式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一是日本一改此前的武力脅迫手段,而是采取了所謂“懷柔”策略;二是日本始則專注詐奪延吉領土,在長達8個月的交涉無果后,日本改變策略,即通過強迫中國開埠來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日本在中國大量確鑿事實面前理屈詞窮。從日本拋出所謂“間島”主權未定論之始,便遭到中國的堅決抵制。尤其是邊務公署設立后所做的工作,成為日本謀奪延吉領土主權的巨大阻力。

        1907年8月23日,日本“朝鮮統(tǒng)監(jiān)府間島派出所”非法在中國的延吉龍井村掛牌,朝鮮統(tǒng)監(jiān)伊藤博文向其發(fā)出五條訓令:間島為韓國領土;韓人不可服從清國之裁判;清國官憲所征一切稅租,派出所皆不承認;清國官憲所發(fā)之一切法令,亦非派出所所能承認;清國官憲所命都鄉(xiāng)約、鄉(xiāng)約等,予以與韓國人相同之看待。在訓令的指導下,間島派出所不斷侵犯中國主權。為抵制“間島派出所”的侵略活動,加強邊境防務,1907年9月,清政府在局子街設立了邊務公署。邊務公署同“朝鮮統(tǒng)監(jiān)府間島派出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首先,“廣搜證據(jù),使皆曉然于延吉之為我領土”,[4](61)駁斥了日本人的侵略謬論。尤其經過詳細勘察、采集中外資料而成的《延吉邊務專圖》及《延吉邊務報告》,為中日交涉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資料依據(jù)。其次,抵制“間島派出所”的種種侵權行為。如,自間島設立統(tǒng)監(jiān)府派出所后,不斷出現(xiàn)干涉韓民完納租稅及地方公費的事件,甚至發(fā)生韓民已交稅款又被日員勒令退還的侵權行為。邊務公署成立后,迅即派員嚴厲禁止,此后韓民所有租稅仍照常完納,保護了土地主權。另外,限制日本在延吉增添憲兵等。最后,充實軍警實力,作為外交后盾及地方治安力量。上述措施都有力地加強了延吉地區(qū)的防務,有效扼制了“間島派出所”的侵權行為。[4](83~90)

        (二)對“間島”價值的重新判定。臺灣報載日本參謀本部第一部長松石稱:間島并未如俄報鼓吹、德美附和所言而具有的戰(zhàn)略價值。實際上,“間島”道路險而狹,雨時則泥濘沒膝,無法作為戰(zhàn)場。因此,不占據(jù)“間島”,“于軍事上未有痛癢相關之感”。相反,日本索開幾處商埠的商業(yè)價值卻極具誘惑性:據(jù)日本條田事務官稱,局子街為“間島”要地,人口除軍隊不計外,約有3000人左右,且其地又為商貨集散之所,將來“商業(yè)繁榮,似可豫決”;在局子街南約2.25千米許的龍井村,人口已達2000人以上。市場每逢一、六開市,其附近尤極殷盛。況其地處正當籌劃的吉會鐵路經過之處,將來與清津交通更為便利,“局子街之繁榮或許會為其所奪”;頭道溝地在龍井村西北2.5千米許,自古即為市邑。兵營官署皆備,人口約在1000人左右,每月五九開市,“商業(yè)亦可期繁盛”;局子街東北5千米許為百草溝,附近居住了許多韓人,“將來亦可望展舒”。[5](293)因此,日本權衡輕重利害之后,決定將本屬中國領土的所謂“間島”“歸還”中國,轉而以開埠通商來達到異曲同工之妙。

        (三)避免使用武力,以防止引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和列強的干涉。中日交涉的長期膠著狀態(tài),引起日本政府內部對中國的政策分歧:滿洲鐵道總裁中村抱怨日本外務省姑息及駐中國公使缺乏魄力,主張以強硬手段控制滿洲,認為“以強硬論為先鋒是制中國之上策”。但石井外務次官稱,最令日本政府忌憚的是中國國民排斥日本貿易的行為。因為上一年中國南方排斥日貨,日本商務受損,如果東北再出現(xiàn)排斥日貨活動,日本東洋之貿易“終陷于悲觀”,而且考慮到與列強的關系,采取武力對日本“甚不利益也”。[5](296)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認為,帝國“應對清國盡力融合其情感,采取使其盡可能信任于我的方針”,“盡量避免有如挑起該國官民惡感的措施,專以去名取實的方法,在該國國內扶植我國勢力”。“各國對清國的態(tài)度,與往年的旨趣大不相同,放棄了有如租借土地、奪取鐵路、礦山特權的政策,而致力于懷柔該國的官民。所以,帝國在有關列國的共同事項上,應與列國采取同一步調”,逐步使各國承認日本在東北的特種地位。[6](306)這是隨后日本政府通過的《對外政策方針決定》中的相關中國部分的藍本。于是,日本決定以“懷柔”的方針,即通過開設商埠“合法”獲取在延邊地區(qū)的種種特權,達到事實占據(jù)延邊的目的。

        經過周密策劃后,1909年2月6日,日本駐華公使伊集院連同其他懸而未決之五事,向清外務部提出所謂“東三省六案”的節(jié)略。企圖以未侵占中國領土的假象,掩蓋事實上的占據(jù)?!伴g島之事”為“六案”核心:若豆?jié)M江以北地區(qū)決定歸屬中國,則中國政府應“允認日、韓兩國商民在該處地方準其雜居營業(yè)”,且須“允認日本政府在局子街并其他樞要地設立領事館分館,由日本官吏管轄,保護日、韓國商民事”。此外,還要求承允“將吉長鐵道展修至韓國會寧”等。[7](221)

        隨后,清外務部侍郎梁敦彥與日使伊集院就“東三省六案”進行多次會晤。[7](178~214)從整個談判過程看,清政府的關注點是延吉領土主權問題,以致最終不惜犧牲其他五案以換取主權的“歸還”,并始終堅持“主動開埠”及“商埠自開”的原則。而日本則除了放棄本為中國領土的“間島”主權虛名外,卻幾乎詐取了全部有關利權,實現(xiàn)了對延吉的“和平”占領。

        應該強調的是,清政府主動提出開埠的出發(fā)點是值得肯定的:

        (1)解決日本提出的領事裁判權問題。清政府提出,對向在中國地方傭佃越墾韓民有管轄裁判權,如其將墾田繳還中國后,可歸回韓藉,否則,應一律遷入將來所開之商埠內??梢?中國希望將不愿服從中國管束的韓民限制在商埠內,如此便明晰了中日官吏的管理權限,亦滿足了日本“保護”韓民的要求。

        (2)“以夷制夷”,希望通過開辟商埠引進他國勢力,打破日本獨持延吉的局面,以達到均勢。正如徐世昌所言,在日本人“抵隙而乘實逼處”之下,欲保重東北地方,必須實行開放之政,使東北成為各國通商之重鎮(zhèn),引進美、英等國勢力,東北才可望自存。[8](482)

        (3)保固商業(yè)利權。3月18日,清外務部參議曹汝霖向日使伊集院面交兩個節(jié)略之一,強調中國擬在延吉治內自行擇定地段,酌開一二處商埠、準各國商民居住貿易,設立領事。按照中國自開商埠辦法,所有巡警工筑衛(wèi)生及一切行政權,統(tǒng)歸中國地方管轄。各國領事可照約管理埠內各國居留人民貿易游歷事務。[7](231~232)從而強調了中國自開商埠的宗旨。

        交涉結果雖然與清政府開埠初衷相去甚遠,但中國主動開埠的開放意識是值得肯定的,關鍵問題在于,這是清政府在軍政窳敗、邊疆空虛、事前毫無籌備情況下的無奈之舉,結果反而授侵略者以柄,貽害無窮。

        三、延邊開埠對東北亞政治格局的影響

        20世紀初延邊地區(qū)開埠對東北亞政治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首先,中國喪失了主權利益,在東北亞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時人對“間島”交涉的結果尤其對開埠、吉會鐵路等深惡痛絕。陳昭常的評價便極具代表性:“今辦邊務,已及兩年,國家耗費已將百萬,其結果乃僅以還我領土之虛名,轉令延吉以北之要隘,全行開放,其利權全行喪失,吉林南部從此無可自守。修吉會路,南滿鐵路勢力直括我奉吉兩省,不啻令彼統(tǒng)監(jiān)韓國全權,直達我吉林省城,且限制遼西不修并行線,以絕我東省交通發(fā)達之漸,東省全部之主權土地皆緣此一隅爭界之交涉,盡歸喪敗,較之不辦邊防,不與交涉,即以越墾之地割棄之,受害大小不可以道里計也。”[5](297)

        開埠后,由于日本“明攘司法,暗攘領土”,[9](18)中國地方行政權、司法警察權逐漸淪喪。

        韓民自從越墾后,便服從中國的地方行政管理,并與中國人民和睦相處。為了加強對越境朝鮮移民的管理,1885年,清政府在煙集崗(后轉音為延吉崗)設立了“越墾局”,專司越墾事務,并逐漸形成了完備的行政管理體系。1902年,清政府正式在延吉崗(今延吉市)增設延吉廳。清政府對其他朝鮮移民遷入地也進行了有效管轄。但日本在延邊設置總領事、開四埠通商后,僑延韓人往往憑藉日本人勢力,反抗中國官吏的管束。在日本人的刻意干預下,開埠后,中國地方行政權便無法暢通執(zhí)行。

        另外,開埠后,本應一律設立審判各廳、審判章程,日本藉口偏重不均,要求刪改。由于無章可守,開埠后遇有刑事訴訟案件,不論韓人與韓人、韓人與華人,多先至日本領事處起訴,不得直,又轉向中國審判廳控訴,或反之。故一案發(fā)生,“經年累月,糾纏不休”。而在審判章程勉強達成一致后,在華韓訴訟中,日官一味曲袒韓人,壓制華人,致已入藉之韓民,每因訴訟理屈,乃返韓籍——求日官之縱。而審判華官,多非法律出身,平時于法律亦少研究,且有受賄之事,故遇外人案件,無有不退讓者,致日官干預審判事件,得以為所欲為。[10](44)會審權的流失,是“直視延吉為租界,實與開埠之議大相背謬”。[5](291)

        清政府最終沒有出賣領土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當我們仔細檢視整個談判過程及延邊開埠所造成的后果時,卻不得不在痛恨日本人陰險狡詐的同時,嘆息清政府利用通商開埠以來與虎謀皮之“妙計”的慘痛教訓。

        20世紀初,從鴨綠江流域的安東、大東溝[11]、鳳凰城至圖們江流域的琿春[12](157)、龍井村、局子街、頭道溝、百草溝等中朝邊境主要地點的全部開放,就使毫無綢繆、無力抗拒的中國政府進一步萎縮了在東北的勢力控制范圍。如果說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在東北亞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嚴重威脅,那么,中朝沿線全面開埠后,便宣告中國在東北亞的“霸主”時代已經徹底終結,反而淪落成任由列強欺凌的“病夫”。

        其次,日俄在東北亞的競爭實力出現(xiàn)變化,日本壓倒俄國開始占據(jù)上風。

        日俄戰(zhàn)爭后,日俄兩強在中國東北形成犄角之勢。但已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日本致力“要把作為侵略中國的障礙——俄國從‘滿洲’趕出去,把俄國強占的‘滿洲’奪為己有,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13](8)為了解除俄國對日本北面國防的威脅,夯固在朝鮮的地位,占據(jù)東北進而圖謀整個中國,日本加緊對中朝邊境領土的侵蝕和事實占領?!把蛹衬吓R朝鮮,東控海參崴,為吉林南部重要地域。日俄兩國一旦有事,亦為形勢之所必爭。利害攸關。實系東省全局。”尤其局子街等四處商埠,“均占延境形勝,無非為軍事上之計劃,且名雖開放,交通未便,西人裹足,實與日人租借地無異”(《宣統(tǒng)政紀》卷23,宣統(tǒng)元年十月)。同時,日本以商埠為據(jù)點,聯(lián)結了南滿旅長鐵路與朝鮮鐵路的線路,即從朝鮮北部邊境城市的新義洲架橋到中國境內的丹東,再通過安奉鐵路與南滿旅長鐵路的奉天段相通,構成深入東三省南部腹地的交通線路。另外,如果吉會線鐵路建成,即從吉長鐵路東端的吉林出發(fā),經中國東北北部的敦化、朝陽川,再經中朝邊境入會寧,與朝鮮北部會寧至清津、清津至元山鐵路相連,可構成從日本渡海,通過朝鮮的漢城、元山、清津、會寧間的鐵路,再從會寧通過與長春相連的通向中國北部腹地的大鐵路交通線。日本通過吉會鐵路與旅長鐵路、朝鮮北部鐵路相連,可以進一步掠奪中國東北北部的森林、糧食、礦藏等經濟資源;同時,日本修浚清津港口,以便停泊軍艦,如中國東北有事,日兵5天內可抵吉林之東部,再由該港乘會寧鐵路,17小時即入吉林之腹地。[5](288~290)

        這樣,日本便將侵略勢力推進到了整個中朝邊境地區(qū),由于此處商埠把已被日本合并的朝鮮與中國東北連接起來,就阻斷了沙俄經營中朝邊境之路,沙俄被迫轉而經營蒙古。在爭奪中國東北的侵略戰(zhàn)中,日本占據(jù)上風,就意味著進一步擴大了它在東北亞的勢力。[14](18)

        最后,尤為嚴重者,延邊地區(qū)被日本事實控馭后,俄日開始互相支持“和平經營”政策,日致力南滿,俄則于蒙古地方推廣勢力。[5](301)這為進一步侵略、分裂中國領土埋下了更大隱患。

        1910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第二次日俄協(xié)約文件》。內稱,“永遠持續(xù)滿洲之現(xiàn)狀,以形成帝國將來發(fā)展之基礎,乃是帝國政府的既定方針,為了實施此一方針,一方面要實地推進經營,以加深我國根基,同時要采取使各國承認我國特殊地位之策,是為最大急務。在現(xiàn)今各國尚未承認之際,應首先與在滿洲具有最重大利益關系的俄國實現(xiàn)協(xié)商……若該協(xié)商得以成立,則英國根據(jù)是我同盟國的理由,法國基于是俄國同盟國的關系,必然可承認該協(xié)商所產生的新事態(tài)。據(jù)此,不僅可鞏固帝國在滿洲的地位,而且可使各國在滿洲問題上不能聯(lián)合,并達到使各國漸次承認我國特殊地位的目的。清國基于此種新事實,也將自覺勢出自然,這在實現(xiàn)我國的既定方針上,將產生非常好的結果?!盵6](332)

        20世紀初,在中國東北具有最大利益關系的日、俄,雖然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但兩國同樣都清楚地認識到,日本政府占有“滿洲”的野心需要沙俄政府的支持,沙俄政府在外蒙古和內蒙古的侵略活動同樣需得到日本的認可。同時,為了避免美國等列強插手中國東北的類似“諾克斯計劃”等事件的重演,促使日俄在瓜分中國東北問題上再度勾結起來。

        1910年7月4日,日俄雙方在彼得堡締結了《日俄第二次協(xié)約》。公開條文的第二條稱:“兩締約國約定,基于迄今日本國與俄國之間以及兩國與清國之間所締結的一切條約和其他約定,尊重和維持滿洲的現(xiàn)狀”。而秘密條款中明確規(guī)定:兩國“承認以1907年秘密協(xié)約追加條款所確定的分界線,劃定兩國在滿洲的特殊利益之各區(qū)域”;兩國“相互尊重在上述區(qū)域內的特殊利益”;“各自不妨礙另一方在上述區(qū)域內將來進一步增進和發(fā)展其特殊利益”等。[6](336)

        日俄第二次同盟協(xié)約的各項條款,不但能鞏固日俄各自的既得利益,又可結成攻守同盟以對抗其他列強,使“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東北形同虛設。這為侵略者后來策劃的“滿蒙獨立”、“二十一條”、“外蒙獨立”等侵略、分裂中國領土的陰謀埋下了更大隱患。

        總之,在軍政窳敗、主權流失的情勢下,清政府守固主權的美好愿望必然破產,而日本通過“懷柔”的開埠策略,打開了中國東北東部的門戶,一方面便利日本掠奪東北資源以充實本國力量,另一方面,此后,日本經營旅大以控制南滿,經營延邊以控制東滿,又皆為鞏固朝鮮之保障,這種犄角之勢的形成,有效遏制了沙俄南下。而隨后出現(xiàn)的日俄聯(lián)合狀況,排斥了其他列強對中國東北及蒙古地區(qū)的勢力滲透,鞏固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特權地位,使日本在東北亞地區(qū)的稱霸野心進一步得到膨脹,從而為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及周邊國家開辟了道路。

        [1]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Z].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

        [2]宣統(tǒng)元年九月大事記[J].東方雜志,1909(11).

        [3][日]見大山梓.山縣有朋意見書[Z].東京:原書房,1966.

        [4]徐世昌.東三省政略[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5]中日交涉余聞[J].東方雜志,1909(10).

        [6]日本外務省.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書.東京:原書房[Z].1972.

        [7]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0.

        [8]徐世昌.退耕堂政書[M]//沈云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編第2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

        [9]王彥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Z].北京:北平外交史料編纂處,1934.

        [10]中國時事匯錄[J].東方雜志,1910(6).

        [11]奉天開埠總局[Z].檔案代號JB18.遼寧省檔案館藏.

        [12]吉林省檔案館.涉外經濟貿易(上)[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13][日]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史[M].譚汝謙、林啟彥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

        [14]東北第二條亞歐大陸橋的開發(fā)潛力及推動對策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0(2).

        [責任編輯 全紅]

        D829.3

        A

        1002-2007(2010)03-0070-06

        2010-03-10

        費馳,女,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東北史、清代東亞關系史的研究。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08B1SX04)。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99| 性刺激的大陆三级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a片久久www慈禧| 亚洲欧美精品91| 国内精品人人妻少妇视频| 三级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丁香九月综合激情| 国产主播性色av福利精品一区| 性色欲情网站|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看污|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久久不卡一区二区| 激烈的性高湖波多野结衣| 亚洲视频在线看| av永远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波霸影院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少妇bbwbbw高潮| 91精品国自产拍老熟女露脸| 三叶草欧洲码在线| 亚洲AV秘 无码二区在线| 日本一区人妻蜜桃臀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黄色电影|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美韩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亚洲国产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伊人无码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东京热久久综合久久88| 荡女精品导航|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更新|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中国免费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