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澤華 肖美萍 楊木蘭 葉林嬌
自1998年9月~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燒傷瘢痕潰瘍患者34例,其中潰瘍癌變5例。通過本組病例手術前后病史,結合有關文獻,我們就瘢痕潰瘍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分析如下。
1.1 性別、年齡及部位 本組男性23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為2.18∶1。年齡18~67歲,平均42歲;其中大于40歲者25例,占73.5%。部位:顳部1例,腋窩4例,骶尾部2例,會陰部7例,下肢20例(大腿2例, 窩10例,小腿4例,足跟1例,足背3例)。
1.2 病史 受傷時病人年齡為1~36歲,平均8.1歲?;鹧鏌齻?例,燙傷16例,電燒傷2例,硝火燒傷2例,皮膚撕脫傷5例。從受傷到瘢痕出現(xiàn)潰瘍的間隔時間最長50a,最短5個月,平均6.7a。5例確診為潰瘍癌變的間隔時間為22~50a,平均28.3a,惡變率14.7%。
1.3 瘢痕潰瘍 34例均以瘢痕表面破潰為主,肉芽組織增生,局部慢性炎癥。部分表現(xiàn)為大小、形態(tài)不一的侵蝕性潰瘍。潰瘍面最小3cm×1.5cm,最大8cm×15cm。大多數(shù)潰瘍有膿性或污穢分泌物,部分惡臭。
1.4 潰瘍誘因 因瘢痕攣縮、關節(jié)功能過度活動導致瘢痕裂開并感染,遷延不愈形成潰瘍者25例。因瘢痕瘙癢、反復搔抓后破損糜爛,繼而形成潰瘍者5例。因局部擦傷或碰傷后形成潰瘍者2例。瘢痕被動物咬傷后潰瘍2例。
1.5 潰瘍病程 自瘢痕潰瘍形成到就診的間隔時間為1個月~5a,平均8.3個月,其中小于1a者21例,大于1a者13例。
1.6 臨床診斷 瘢痕潰破11例,慢性瘢痕潰瘍16例,慢性潰瘍癌變3例,鱗癌或惡性腫瘤2例。
1.7 病理診斷 本組中15例術前取潰瘍邊緣的小塊組織標本均送病理檢查,術前確診癌變者4例。34例術中標本術后均送檢。鏡下診斷,瘢痕疙瘩并潰瘍形成29例,鱗狀上皮癌3例,假上皮瘤樣增生1例,基底細胞癌2例。
本組病歷均采用手術治療。術前3d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創(chuàng)面,碘伏紗布濕敷。術前根據不同類型及部位的瘢痕潰瘍設計切除范圍、深度和修復方法。在徹底切除病灶后,創(chuàng)面整張中厚皮移植22例,蹼狀瘢痕皮瓣整形術9例,筋膜皮瓣3例。已確診或高度懷疑癌變病例在遠離潰瘍2~3cm作切口廣泛切除,術中冰凍切片,確定性質和周邊基底無癌細胞浸潤后,筋膜皮瓣或游離植皮覆蓋。
本組34例移植的皮片和皮瓣均成活。術后隨訪最長時間5a,功能和外形恢復較好。瘢痕癌變患者術后5a未見手術局部復發(fā)和病灶轉移。
4.1 發(fā)病特點 燒傷(或其他外傷)后增生性瘢痕受反復摩擦、創(chuàng)傷刺激等外力作用易于發(fā)生潰破,瘢痕不穩(wěn)定,愈合與潰破反復出現(xiàn)形成瘢痕潰瘍。瘢痕潰瘍若經久不愈,長期的炎性刺激,潰瘍部位可呈重度不典型增生,甚至發(fā)生惡性變化成為瘢痕癌[1]。這種惡變潰瘍又稱“馬氏潰瘍”,法國外科醫(yī)師Marjolin[2]在1928年發(fā)現(xiàn)陳舊性燒傷瘢痕可呈潰瘍性惡變而得名。在癌變部位病理切片大多可見表皮增生→假上皮瘤樣增生→癌變的過程。燒傷瘢痕發(fā)生慢性、復發(fā)性潰瘍,保守治療不能愈合反而擴大,特別是邊緣增厚凸起,有角質增生或疣狀變時應高度警惕癌變[3]。
4.2 治療體會 瘢痕潰瘍好發(fā)于肢體關節(jié)部位,因經常活動而難于愈合或易復發(fā)。從治療和美觀角度手術治療將獲得良好效果,常用病變局部切除,采用中厚皮片修復的治療方法。本組將瘢痕連同潰瘍一并切除(切除組織應常規(guī)送病理檢查),植皮或皮瓣轉移修復創(chuàng)面,取得了較好治療效果。瘢痕惡性潰瘍的手術方法包括局部廣泛切除,根據不同類型的瘢痕癌的部位和范圍大小、有無轉移、皮膚軟組織缺損情況選擇運用游離皮片或血運豐富的肌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多數(shù)學者認為瘢痕癌不主張放療,因為:①瘢痕區(qū)血運不良,療效差;②病理大多分化良好,對放療敏感性低;③放射可誘發(fā)瘢痕癌變,化療也因為病變周圍血運差、藥物難以在局部達到高濃度而療效不肯定[3]。
4.3 預防措施 燒傷后瘢痕潰瘍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早期阻斷瘢痕的形成和及時治療瘢痕潰瘍是預防瘢痕癌的關鍵。我們認為深Ⅱ度燒傷以上的創(chuàng)面應爭取早期去痂植皮修復,減少瘢痕形成。如創(chuàng)面遷延愈合、瘢痕增生明顯,易反復潰破形成慢性潰瘍,應及時切除病變組織,同時植皮或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若瘢痕不穩(wěn)定,形成慢性、復發(fā)性潰瘍經久不愈,宜及早手術治療[3]。萎縮性瘢痕或不穩(wěn)定性瘢痕雖無明顯攣縮,但為預防瘢痕潰瘍的發(fā)生,有手術治療的必要。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635-639.
[2]魯開化,汪良能,徐明達,等.燒傷瘢痕癌的預防、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探討[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85,(4):258.
[3]謝爾凡.燒傷瘢痕癌197例綜合分析[J].癌癥,1995,14(4):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