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簡牘三昧手 妙筆繪世情
        ——略論李之儀手簡的藝術(shù)特色

        2010-08-15 00:47:30史月梅
        唐山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5期
        關(guān)鍵詞:三昧尺牘

        史月梅

        (南開大學(xué)文學(xué)院,天津 300071)

        簡牘三昧手 妙筆繪世情
        ——略論李之儀手簡的藝術(shù)特色

        史月梅

        (南開大學(xué)文學(xué)院,天津 300071)

        李之儀是北宋后期蘇門文人集團(tuán)的重要成員之一,他以手簡擅名,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語言風(fēng)格還是行文方法,都有著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特色。細(xì)細(xì)品味李之儀的手簡作品,讀者不僅能夠從中窺見其復(fù)雜多變的人生軌跡與心路歷程,還能夠領(lǐng)略到其簡潔雋永的語言風(fēng)格以及婉轉(zhuǎn)多姿的行文方式,非常值得進(jìn)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李之儀;手簡;晚年心態(tài);語言風(fēng)格;行文方法

        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是蘇門文士之一,有《姑溪居士文集》七十卷傳世。他以手簡擅名,《姑溪居士文集》的四十三卷文章中,手簡達(dá)二十卷之多,幾占一半,這是其他宋人別集所少見的?!笆趾啞?又叫“尺素”“簡牘”“尺牘”等,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書信、短箋。李之儀的門人周紫芝作有《姑溪三昧序》[1]一文,詳細(xì)講述了李之儀尺牘的寫作、流傳與結(jié)集情況,其中一段寫道:簡牘者,文章翰墨之余。世人往往以為不切于事,未嘗經(jīng)意,此亦士大夫一病。彼殆不知詞采風(fēng)流,形于筆札,便是文章一家事,爾等豈或有意哉。往時蘇內(nèi)相嘗謂姑溪老人得簡牘三昧,余為兒曹時聞此語,心欣然慕之,愿得一見,不啻如昔人之望李泰和也。政和四年秋七月,始見公于姑孰。……公握筆極低,樹管微欹側(cè),運指甚速,蔌蔌有聲,如蠶食葉,須臾滿紙,此豈人力所能到,真得三昧手也。周紫芝強(qiáng)調(diào)了尺牘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認(rèn)為是“文章一家事”,對士大夫的“不經(jīng)意”表示不滿,而李之儀突破了文人們的傳統(tǒng)偏見,傾心于尺牘,故獲得了廣泛贊譽,即使“尺紙片言”,也“為世人所珍而不棄”[1]。由此可以看出,李之儀的尺牘有著不同尋常的藝術(shù)韻味。從字體結(jié)構(gòu)看,字多欹側(cè),連筆較多,很注意字的動態(tài)變化,用筆十分精熟,技巧很高;從作品風(fēng)格看,疏朗俊秀、蕭散古淡,一如行云流水,善于用墨,濃淡相間,反映了其性格平和并通禪理的特點,故而其尺牘有一種空靈剔透、風(fēng)流蘊藉的美感。這樣的作品受到蘇軾“得簡牘三昧”的評價是實至名歸的。

        蘇軾對李之儀“得簡牘三昧”的評價,還有另外兩個不同的說法,一是“入刀筆三昧”,二是“得發(fā)遣三昧”?!叭痢蹦朔鸾逃谜Z,原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指心專注于一境,后引申為事物的訣竅和精義。蘇軾所謂的“入刀筆三昧”,即是說李之儀“精通尺牘書寫的訣竅”,顯然是從書法角度來說的。至于“得發(fā)遣三昧”,南宋王柏《發(fā)遣三昧序》云:“昔姑溪李端叔善屬文,工于尺牘,東坡謂其得發(fā)遣三昧者,釋氏之妙語也?!盵2](“發(fā)遣”亦是佛門術(shù)語,意為“勸人而遣之于他處也”[3]),也是指李之儀的尺牘作品已經(jīng)達(dá)到了較高的藝術(shù)境界。

        筆者認(rèn)為,從書法角度看,如果說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人的作品是一曲宏大浩瀚的華美樂章,李之儀的尺牘則可以說是一曲清麗純美的民歌,恰如其著名詞作《卜算子·我住長江頭》,精致、細(xì)膩,有卓然出世之風(fēng);從內(nèi)容上看,李之儀的手簡作品,是其少年得志,一生坎坷的產(chǎn)物,其中既有洋洋灑灑的議論,也有細(xì)膩溫柔的抒情,且大都隨筆揮灑,不假雕飾,故南宋吳芾在《姑溪居士文集序》中說:“李公端叔以詞翰著名元祐間,余始得其尺牘,頗愛其言思清婉,有晉宋人風(fēng)味?!盵4]卷首細(xì)細(xì)品味李之儀的手簡作品,不僅能夠窺見其復(fù)雜多變的人生軌跡與心路歷程,還能領(lǐng)略到其清婉流美的語言魅力、婉轉(zhuǎn)多姿的行文方式。下面就從思想和文學(xué)層面著眼,略加探討李之儀手簡的藝術(shù)特色。

        1 復(fù)雜多變的晚年心態(tài)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六月,李之儀因作《代范忠宣公遺表》被貶到太平州當(dāng)涂縣(今屬安徽),這無疑對他的政治生涯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但也因此他進(jìn)入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不僅寫下了大量優(yōu)秀詩篇,而且在姑溪河釣魚臺還吟出了千古絕唱《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其行文曲折、用筆柔婉的文風(fēng)也逐漸趨向穩(wěn)定和成熟,今存《姑溪居士文集》中的絕大部分作品都作于他在當(dāng)涂的這段時期內(nèi)。

        在貶居當(dāng)涂的日子里,李之儀的心態(tài)是復(fù)雜的,也是多變的,而能真實、全面地記載他在這段日子里思想轉(zhuǎn)變軌跡的文獻(xiàn)資料,當(dāng)首推他自己的手簡作品,正如魯迅先生在《當(dāng)代文人尺牘鈔序》中所說的那樣,尺牘“究竟較近于真實,所以從作家的日記或尺牘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見”[5]。

        翻檢李之儀與友人往還的手簡,很難尋到幾篇格調(diào)明朗的作品,幾乎全都被一種悲觀色彩所籠罩,趙樹功先生因此稱李之儀為“暮年心態(tài)的記錄者”[6]。李之儀的這種“暮年心態(tài)”,在其手簡中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1 消極頹廢的悲觀心態(tài)

        李之儀命運多舛、仕途蹭蹬,雖曾在《姑溪自贊》里自詡:“蒿目以游于世,鐵心以踐其志。有時端委以即事,忽爾賣針而買醉。豈所謂逆行順行,莫測者歟?”[4]《后集》卷二十四但面對實實在在的生活,他卻做不到像自己說的這么達(dá)觀,尤其是貶居當(dāng)涂后,一連串的災(zāi)難接踵而至,“第一年喪子婦;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脫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繼見舍;第四年初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于其中間,人情不相當(dāng),靡所不有?!?《與祝提舉無黨手簡》)[4]卷二十一親人離喪,疾病纏身,人生如此,似乎已無絲毫情趣可言,悲觀心態(tài)也就油然而生了。

        李之儀常常認(rèn)為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在世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如他在《與吳思道手簡》中絕望地寫道:“陋邦老病,無異凍蠅,身世所值乃爾,故人當(dāng)為我一嘆也。”[4]卷三十這種強(qiáng)烈的頹廢悲觀情緒,充斥在他的手簡作品中,覽其與人書信,所寫最多的,就是晚年的不幸遭遇,使用頻率最高的字,就是“老”“病”“衰”等,憂慮苦悶之情盡顯筆端?!渡蠄?zhí)宰手簡》:“某衰晚一介,于世不異疣贅,流落既久,不自知其生理可乘,而日期朝露之奄先?!盵4]卷二十《與祝提舉無黨手簡》:“五月中感寒疾,已在必死之際。偶爾就安,然汗雨復(fù)作,淹回幾五十日矣?!盵4]卷二十一《與孫肖之手簡》:“尋常每欲作書,則巨細(xì)布之,臨筆又省記不來,老態(tài)然也。奈何!”[4]卷二十九等等,不一而足,幾乎全是哀哀戚戚的悲苦腔調(diào)。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親人的離世。相濡以沫四十載的妻子胡氏去世后,李之儀悲痛欲絕,在《與龔侍郎深之手簡》[4]卷十八中對友人泣血以訴:“老境流落,不圖遽遭此酷,永日如夢寐中,夜間則申旦目不得交,力量不充,固深自愧。維是四十年艱苦相依,平時家事取給已不易堪,而有一急難,則委曲經(jīng)營,不遺余力。情則夫婦,義則朋友,既使之到此地,終不得同歸,念念只欲下見。蒙眷深厚,未能執(zhí)手號訴,臨紙哽塞,不次?!辟H謫異鄉(xiāng)、家破人亡,真叫人情何以堪!身陷困境中的李之儀,多希望有人能幫自己一把,可他身為貶官,不僅得不到絲毫援引,就連近在咫尺的親朋也不通書問、避之唯恐不及,真可謂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李之儀在《與趙仲強(qiáng)兄弟手簡》[4]卷二十五中控訴道:“衰莫淪落,如在井中,奄奄未絕,時于缺甃間望見青天白日,心知其然,而無一援之而出者。故一得賜書,未嘗不感慨哽塞,期尺素于可援。而杳無與應(yīng),終歸之于造物,亦未能果爾一決也?!觑h泊,親戚朋友,號疇昔之厚者,或近在咫尺,或便道吾廬,尺紙之不通,與來略敘寒溫,既見而不情之語如涌,至掉臂而不顧者,往往而然?!弊约豪线~流落,奄奄一息于苦難中,而昔日故舊竟無一人肯伸援手,這是多么冷酷的世道人心!他在《與儲子椿手簡》[4]卷二十六也說:“流落江湖,遂與魚鳥相浮沉以老,而不知歲月之遷轉(zhuǎn)。平日交游,恍如夢寐間得之,亦不復(fù)相期于顯晦存忘之際,況鳶鴻高舉,秀特超邁,如吾兄等輩者邪?”言語間充滿了對人生、人情的無可奈何。

        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給李之儀的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fù),他悲觀絕望,以至頹廢不振:“窮荒衰陋,無聞見,無商確,無圖籍可考,凡木枯株,但未死耳。”(《與趙仲強(qiáng)兄弟手簡》)“凡百萃在一身,念之如在風(fēng)浪中,不知果能到岸已否?”(《與儲子椿手簡》)[4]卷二十五這是李之儀飽蘸血淚揮灑下的文字,他把自己比作毫無生氣的凡木枯株,比作隨世浮沉的飄萍斷梗,顯然他已經(jīng)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在這種心態(tài)下,他只能過著“終日塊坐,旋尋事遣免,每有所屬,又輒懶惰不能葺”(《與韋深道居士手簡》)[4]卷二十八、“塊坐已如木石,雖往來太平不乏,每到未嘗不嘆息,君子之不我俱也”(《與儲子椿手簡》)[4]卷二十六的日子,百無聊賴,但又強(qiáng)烈渴望親友關(guān)懷,其暮年心態(tài)可以說是表露無遺。

        1.2 隨緣自適的平常心態(tài)

        生活無論如何艱難還是要繼續(xù)下去。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生計問題,李之儀說自己“凡米鹽瑣屑,率身履之”(《與姚漕手簡》)[4]卷二十二,又說“某衰悴,且復(fù)拙于養(yǎng)生,而又傍無佽助,故家食之日少,而農(nóng)務(wù)之力多”(《上時宰手簡》)[4]卷二十一。親自耕種是他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走的一條解脫之路,勞作辛苦使他變得焦灼不安,在《與龔平國手簡》[4]卷二十三中他訴苦說:“彌月雨如注,營救不暇,殆若魚在鉤,禽在弋,求脫于萬一者,尚何及他哉!”此時的李之儀覺得自己如游魚上鉤、飛禽在網(wǎng),不能擺脫、痛苦不堪。但不久之后他就學(xué)會了苦中作樂,在《與儲子椿手簡》[4]卷二十五中說:“二月更欲再過當(dāng)涂,逐日事如蠶作繭,愈纏愈縛,更須入湯乃脫,其何以堪邪!故爾濡滯,悶損悶損。家居況味如何?七日不舉箸,十年不制衣,亦恐未為貧爾。一笑一笑,他須款致?!彪m然這“一笑”中滿含酸澀,但已經(jīng)沒有了焦慮與頹喪,反而顯出一種豁達(dá)來。再如《與榮天和手簡》[4]卷二十四云:“素不習(xí)田畝間事,既來,頓覺有味。似是本來境界,亦不自知其然也。霜降風(fēng)冷,歲物崢嶸,又將一年矣。老人貪生,尤以為懼爾。食貧不易支梧,有求必應(yīng),固不可忽。高介不與流俗拘,豈亦知非人所及。啜菽飲水,當(dāng)取以為樂而不厭。前世孟東野、賈閬仙輩,蓋亦如之。推而上之,信所樂非窮通也?!边@完全可以算作李之儀的“隱居宣言”。文中抒發(fā)了自己以苦為樂的情懷,可見他已經(jīng)體會到了田間耕作的樂趣,雖然并沒有將自己看作真正的“老農(nóng)”,但田園生活使他可以遠(yuǎn)離官場的是是非非,過著“帶經(jīng)而鋤”“吟哦妙悟,叩牛角而為之節(jié),低徊稍休,則寫之筆下”(《與龔平國手簡》)[4]卷二十三的自在生活,故雖“啜菽飲水”,但他仍“取以為樂而不厭”,“農(nóng)家作勞,不謂老境方得之。因勞知逸,深恨已晚也”(《與榮天和手簡》)[4]卷二十三。

        值得一提的是,人在面對現(xiàn)實,安定情緒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想到自己的未來,而當(dāng)未來并不由自己作主時,就會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虛無感。在這種情況下,宗教便成了安頓心靈、緩解苦痛的最佳渠道。晚年的李之儀與禪師交游頗密,如其《與霍子惠迪手簡》說:“金陵諸禪老多奇者,必常過從相樂?!盵4]卷三十三又說:“每想像物外,亟欲即之,常若有以系之?!?《與儲子椿》)[4]卷二十五這正是一個歷經(jīng)滄桑、渴望安寧的老人的真實心態(tài)。聯(lián)系李之儀的生平分析一下,可知他一生的悲苦,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仕途蹭蹬。他雖少年得志,早入仕途,但并未顯達(dá),而是幾經(jīng)波折、飽受折磨;二是家庭變故。如前面所說,貶居當(dāng)涂后親人相繼離世,使他感到世事多變,人生無常,親友難以永聚,轉(zhuǎn)瞬便成了永隔。因此,他不得不思考擺脫痛苦之道,佛家觀念便占據(jù)了他思想的主導(dǎo)地位,禪家機(jī)理也由此進(jìn)入了他的文藝創(chuàng)作,尤其是書法創(chuàng)作之中,極大地影響了他的作品內(nèi)容和藝術(shù)風(fēng)格。

        李之儀作為年壽較永之人(終年八十余歲),經(jīng)歷了太多真實而痛苦的生命體驗——宦海浮沉、生活磨難,這些都加深了他對人生的思考,而其手簡正是我們解讀其內(nèi)心的一把鑰匙,從中我們既能看到他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恐懼,也能看到對世道人心的深刻拷問,對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的感慨,然而更多的則是看到他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對人生痛苦、生活磨難的超越。

        2 簡潔雋永的語言風(fēng)格

        蘇軾書簡的寫作特點,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信筆書意,不覺累幅”[7],故讀來娓娓動人,不覺其長。李之儀的書信中長篇絕少,而多為短箋,語言力求簡要,更常省去首尾稱謂,無論是寒暄問候,還是論人議事,往往只三言兩語就能達(dá)到效果,如《與金馬部中玉手簡》[4]卷十九:“蒙約意亦忽忽,每圖明窗軟火,清坐相向,間作無我語,以披氛翳之梏,定將早晚可遂也。陜服號當(dāng)路,然事絕簡,應(yīng)接亦稀,少向上工夫,能退轉(zhuǎn)否?”不過廖廖數(shù)語,但卻蘊含復(fù)雜的情緒:戲謔中飽含辛酸,悲苦中又怡然自樂。

        傳達(dá)友情、親情是書信的常式,李之儀書簡中這類內(nèi)容最多,感情純真深厚,文字典雅簡潔,毫無拖沓之感,如《與龔平國手簡》[4]卷二十三:“蒙寄佳篇,讀之幾不能釋手。別后勇進(jìn)一至是,自應(yīng)超然詣絕,不作則已也。便速酬報未及,少須異日,不愧續(xù)貂。知乘間必多佳制,少日或得就覽編綴。既嘗一臠,則九鼎之快,可得已邪?大川近病幾不可救,今已無恙。質(zhì)中高雅,但貧不醒,奈何!來貺已示之矣,必自有書去也?!甭淠欢?、語言凝煉,充滿了對友人深深的關(guān)懷和誠摯的勸勉,以及李之儀自己對人生、生命的思考,以此來與友人相互勉勵,關(guān)懷之情溢于言表。

        《顏氏家訓(xùn)·雜藝》記載了南北朝時流傳的一個諺語,曰:“尺牘書疏,千里面目。”[8]意思是說,書信是人際間不拘異時異地、傳情達(dá)意、進(jìn)行交往的主要方式,使人千里之外相知相識,如同對面而語。換言之,也就是書信用語要簡潔明白、生動形象。李之儀在與友人的手簡中雖有如“治生進(jìn)取,明是兩途,且耕且戰(zhàn),特虛語耳”(《與儲子椿手簡》)[4]卷二十六之類富有哲理、語重心長的話,但隨處可見的則是一些訴說生活瑣事、口語化很強(qiáng)的作品。如《與石端若兄弟手簡》[4]后集卷二十八:“今日偶食新姜,發(fā)動小腸氣,適方小間,遂方得答不遇書。托人粘紙作圓封未竟間,辱手示,感愧不已。又獲和篇,押韻至此,古人未知能到已否?東坡每于此尤留意,恨其人不得擊節(jié)驚嘆也。更俟莊間聊作青唇一笑。明日千萬訪及,吃飯了去?!边@樣的書信,全是家常,信筆而書,毫無矯飾,真可謂“千里面目”一覽無遺,比起他長篇大論的表啟之作,這是更有情致、更見肺腑。

        李之儀的手簡,初看似隨口道來,無造作之跡,但細(xì)考之則可見其自有紆徐曲折之妙,斂氣蓄勢之功頗深,如《與龔平國手簡》[4]卷二十二:“依田為生,一水旱便覺費力。不腆之托,二年沉沒。今秋粗理,又復(fù)暴漲可慮。待哺嗷嗷,不知所以為策。德門隨遇為生計,亦如我之窘。常日佳況少而猥念多,豈造化別有所命歟?不然,何特于我輩加甚也?古人未始以此自放,帶經(jīng)而鋤,尚安知以彼輒易?政須吟哦妙悟,叩牛角而為之節(jié)。低徊稍休,則寫之筆下,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寫自己的農(nóng)耕生活,在簡潔的敘述中有深沉的悲哀,在深沉的悲哀中又有開朗、樂觀的情懷,使人讀后感慨萬千。又如《與吳思道手簡》云:“相別,遂見改歲。倦游落莫,求深夜論詩清話,展轉(zhuǎn)一時之勝,了不可得,但常頌秀句,以聳動吳越我輩中人爾?!盵4]卷三十《與小米書》云:“納紙為請,別自一段因緣。恐兩彩一賽,輒煩過庭為了之,仍早得之,甚幸。流落人間,乃是超世之物。不易得者,今日之遇也。掛念掛念。”[4]卷二十一真可謂“言思清婉”,文思悠遠(yuǎn)綿長。

        3 婉轉(zhuǎn)多姿的行文方法

        正如上言,李之儀書簡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行文曲折,婉轉(zhuǎn)多姿。如《與祝提舉無黨手簡》[4]卷二十一云:“某到太平四周年,第一年喪子婦;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脫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繼見舍;第四年初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于其中間,人情不相當(dāng),靡所不有。自忝冒敘復(fù),便欲迤邐北歸。日復(fù)一日,今幸茍生,勢不容更住矣。輒不自外,門下之舊,濱二十年,雅辱知憐,且非旦暮。于是如在井中,去死地間不容發(fā),引睇尺素,何啻再造。故忘其僭易,上干使臺,暫借一寬舟,只至山陽,度往還無四十日,自不妨別差使。萬一不在所絕,敢冀此月下旬或二十間得之,幸甚。先望貶付照牒,仍得一寬潔差新者,一家并亡妻靈柩同載,不得不慮?;抒せ抒?。”作者寫信的目的是借一小舟以搬運行李,他卻從自己到當(dāng)涂后的悲慘遭遇著筆,不疾不徐,一一道來,寫極悲慘沉痛之事,但語氣平淡,仿佛在道他人事,實則于平靜的敘述中隱含著深深的痛苦與揮之不去的悲傷,使人不忍卒讀,更不忍拒絕其所請之事,可見他駕馭文字的深厚功力。

        這種迂回曲折的行文方式,在李之儀晚年的一些干謁之作中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如其《上時宰手簡》[4]卷二十之一云:“壬午歲,聞被召,自潁昌亟來,獲見于國門外舟中,蒙問勞甚渥,矜惻相仍。未幾,自以罪去,流落江上,十五六年。方其來時,一妻、一女、子與其婦、一孫、并身而六,相繼哭之。念一身獨在,晚才有此兒,實相與為命。而交造者知其如是,遂用以快意。果得其實,固非所辭,而乃系風(fēng)捕影,巧為訟端。一墮橫逆,又復(fù)五年,不惟父子生離,而特以官,年六十有八,豫計當(dāng)敘之年則已七十,遂當(dāng)致仕。祿食不繼,固非所恤,遂將自此以至屬纊,終不能脫于罪籍矣。欽承至恩大德,天地有盡,而此則無盡,使瞑目得為全人,舍恩地尚何可望哉?向風(fēng)不覺酸鼻。”有求于人,就免不了要低聲下氣,歌頌對方功德,但這樣極易流于諂媚而令人不齒。李之儀在這封手簡里沒有赤裸裸地哀告求助,而是先敘交情,再歷數(shù)自貶謫以來所遭受的一系列家庭、生活變故,把自己的處境描述得極其不堪,接著申明自己是多么的無助與凄涼,迫切期望對方能加以援手,使其能于“屬纊”之前“脫于罪籍”,成為一個“全人”,滿紙哀懇之情,可謂字字血淚,讀來令人動容。再如《上時宰手簡》[4]卷二十之二:“自罹非橫,五年于茲。愚昧或致,分同腐草,而家世之傳,無斯須少忘。困伏井底,惟飲恨忍死,期于尺素之得伸,而有再瞻天日之幸。然而舍門下其將何地可控耶?早日得報,備載生成之意,出于特達(dá)。故缺甃間,晛晛不知自已。夜以繼日,尤如在沸鼎中。前月又得報,知德意已輒,而天日遂將見矣。目窮心匱,閱月而方得之于未得間,其情可知;既得之,則其情又可知也。姑急馳此介,略布其端,余俟迤邐申展次?!睆膬?nèi)容上看是李之儀寫給當(dāng)朝宰執(zhí)的一封感謝信。此書亦是先從自己的悲慘遭遇講起:他說自貶當(dāng)涂,雖“分同腐草”,但“家世之傳,無斯須少忘”,希望有一天“再瞻天日”,是他忍辱偷生的強(qiáng)大動力。所以得知將要脫離“罪籍”,他又驚又喜,“不知自已,夜以繼日,尤如在沸鼎中”,雖然是干謁文字,但卻能達(dá)到使讀者同情其不幸遭遇的效果。另外,這封手簡用語精煉簡潔,行文婉轉(zhuǎn)曲折,看似信筆書意,實則構(gòu)思縝密,起承轉(zhuǎn)合非常自然,可謂匠心獨具,足見李之儀晚年作文技藝已漸趨成熟。

        綜上所述,可知李之儀的手簡作品,從書法角度看,筆畫婉轉(zhuǎn)有致,運筆飛動自如,風(fēng)格清新自然,透出別具一格的文化審美意蘊;從行文風(fēng)格看,句式自由靈活,筆法婉轉(zhuǎn)多姿,或明理,或抒情,娓娓道來,文字簡潔而又多轉(zhuǎn)換,反映了宋代散文平易自然、韻味無窮的創(chuàng)作特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看,李之儀多次漫游吳、越,用嫻熟的文筆記下了江南風(fēng)光與風(fēng)俗人情,使其手簡作品從題材、內(nèi)容、語言到藝術(shù)風(fēng)格、審美情趣,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江南文化的深刻烙印,也頗值得進(jìn)行深入研究。

        [1] [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五十一.

        [2] [宋]王柏.魯齋全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四.

        [3] 丁福保.佛學(xué)大辭典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4:1038.

        [4] [宋]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 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73:409.

        [6] 趙樹功.中國尺牘文學(xué)史[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257.

        [7] [宋]蘇軾.蘇軾文集[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1433.

        [8] [梁]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集解[M].王利器,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07.

        (責(zé)任編校:李秀榮)

        On LI Zhi-Yi’s Arttistic Features of Shoujian

        SHIYue-m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Nan kai University,Tian jin 300071,China)

        LI Zhi-Yi,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SU group scholars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was good at of Shoujian and had his ow n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in ideological content, language styles and writing methods.If studying the his Shoujian carefully,readers can not only cast some light on the complex life,but also appreciate his simple style and meaningful,diverse and tactful writing methods,which is worth studying and discussion.

        L IZhi-Yi;Shoujian;state of mind in his later years;language style;writing methods

        I207

        A

        1672-349X(2010)05-0056-04

        2010-04-28

        史月梅(1981-),女,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xué)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三昧尺牘
        錄自黃庭堅詞《訴衷情》(并序)
        草堂(2022年8期)2022-10-22 02:26:54
        楊建民先生書法作品
        構(gòu)建“三昧”書屋,提升核心素養(yǎng)
        放翁“詩中三昧”淺論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4
        冬日偶感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上)
        丹青少年(2017年3期)2018-01-22 02:50:29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下)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8
        天臺學(xué)者的“王三昧”觀
        蘇東坡的睡眠“三昧”
        雜文“三昧”
        雜文選刊(2013年5期)2013-05-14 13:38:07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精品婷婷久久精品| 海外华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最新国内视频免费自拍一区| 一二三四五区av蜜桃| 伊人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国产一区二区| 疯狂的欧美乱大交|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蜜桃av多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涩涩| 喷水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一区二区|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色佬易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无码av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视频在线|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成年人毛片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久久人人97超碰超国产| 精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99久久精品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