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應粉
乳腺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
郭應粉
目的介紹乳腺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方法 給予良好的心理疏導,積極的術前準備,科學而完善的術后護理。結果 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術后能夠積極配合,并發(fā)癥由原來的 5%降為2.7%。結論 早發(fā)現(xiàn)、早手術是乳腺癌患者治療的根本前提,而科學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目前,手術治療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2]。本院從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 146例,
療效滿意,現(xiàn)將圍手術期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 146例,均為女性,年齡最大 63歲,最小 20歲,平均 45歲,腫瘤直徑 1~5 cm,平均直徑 3.5 cm,術前均有乳腺鉬耙片,提示乳腺癌。
1.2 手術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整切下腫塊連周圍組織作快速病理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后行乳腺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
1.3 結果 除 1例創(chuàng)面滲血較多,2例輕度皮下積液,1例患側上肢水腫延遲出院外,其余均順利康復,術后 2周左右出院,如期接受化療、放療或免疫治療,手術并發(fā)癥由原來 5%降為 2.7%。
2.1 心理護理 據(jù)相關研究報道,乳腺癌患者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診斷期[3]。隨著乳腺癌發(fā)病率的逐漸上升和人們醫(yī)學常識的逐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自知程度越來越清晰,乳腺癌的確診幾乎成了一個不可隱瞞的事實。一旦確診,患者的心理負擔與日俱增,表現(xiàn)為震驚、恐懼、焦慮、煩躁不安、悲哀、失落、抑郁等,經(jīng)過深層分析,歸納起來,分別受以下幾種因素干擾:自我形象改變、強烈的不確定感、自我角色轉變和對工作及社會價值的擔心。護士要身懷一顆同理心,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實施護理關懷[4],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顧慮,護士要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說明在健康和美麗之間,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進行健康宣教,告知疾病的治療、轉歸等相關信息,從而打消其不確定感;同時幫助患者尋求積極的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因為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越好,其生活質量越高[5],從而幫助患者適應術后自我角色的改變,繼續(xù)體現(xiàn)其社會價值??傊?通過全面的心理疏導,重塑患者良好的生活信念,使之能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治療,提高對手術的應激性。
2.2 術前飲食和營養(yǎng)指導 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等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為主,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2.3 術前準備
2.3.1 協(xié)助患者進行心電圖、胸片、血液生化檢查,乳腺紅外線掃描、乳腺 B超等,了解乳腺腫塊的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2.3.2 如患者為妊娠期,應勸其立即終止妊娠;哺乳期立即斷乳,并與婦產(chǎn)科聯(lián)系,做好必要的配合工作。
2.3.3 保持術區(qū)皮膚清潔,術區(qū)皮膚準備:范圍是上對鎖骨上部,下至臍部,兩側至腋后線,同側上臂上部 1/3和腋窩部。
3.1 體位護理 術后去枕平臥 6 h或麻醉清醒后,如血壓平穩(wěn)取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傷口引流,減少胸壁傷口張力,促進傷口愈合。
3.2 負壓引流管的護理 患者術后常規(guī)在術區(qū)皮瓣下放置2~3根負壓引流管,其目的是引流皮下滲血、滲液、積氣,促使術區(qū)皮瓣緊貼胸壁,有利于傷口盡快愈合,防止積液過多導致感染或形成空腔延遲愈合。護士要妥善固定各個引流管,分別做出標記;保持引流通暢,勿打折、受壓,避免翻身活動時掙脫;定時擠壓引流管,防止堵塞;及時傾倒引流液,保持有效負壓吸引;認真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一般引流液呈暗紅色血性液,手術當日和術后第 1天較多,以后逐漸減少。當引流液轉為淡黃色,24 h少于 10~15m l,可考慮拔管。如果引流液呈鮮紅色,且量較多,提示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緊急處理。
3.3 加強傷口護理 術后血壓平穩(wěn)取半臥位,有利于傷口愈合;預防感冒,避免劇烈咳嗽增加傷口張力,不利于傷口愈合,必要時霧化吸入,易于痰液咯出;告知胸帶加壓包扎傷口的目的是為了壓迫止血,禁止患者自行打開;如感覺呼吸不暢或是患側上肢麻木、發(fā)涼,及時告知醫(yī)生和護士,認真檢查,是否胸帶過緊所致,采取相應措施;為患者更換敷料時,嚴格無菌操作;術區(qū)24 h不要輕易更換敷料,以保證術區(qū)持續(xù)加壓包扎,防止皮下血腫的發(fā)生。
3.4 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正確使用抗生素 重點加強對體溫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患者發(fā)熱,應認真分析,一一排查,是感冒、肺部感染還是傷口感染引起。如果是傷口感染引起,應加強清創(chuàng)換藥,正確使用抗生素。患者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及時檢查是胸帶過緊所致,還是術后并發(fā)氣胸所致。如出現(xiàn)血壓進行性下降,脈搏持續(xù)增快,患者煩躁不安,應警惕皮下血腫所致的出血性休克,立即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3.5 預防患側上肢腫脹 患側上肢腫脹是患者腋窩淋巴結切除、頭靜脈被結扎、腋靜脈栓塞、局部積液或感染等因素導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礙所致。護理時應注意:禁止在患側上肢進行任何診療操作;無論患者取何種體位,都應注意避免患側上肢長時間下垂,影響淋巴回流;指導患者進行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無特殊情況應鼓勵早期鍛煉,減少疤痕攣縮影響患肢功能。術后 24 h內即可開始手及腕部活動,伸指、握拳、屈腕動作;第 3~4天可開始屈肘運動,第 5天練習患側手掌對側肩及同側耳廓;第 7天可做肩部運動;第 9~12天可練習抬高患側上肢,做手指爬墻運動,開始用健側手掌托起患側肘部,慢慢抬高,直至與肩平;第 14天練習將患側手掌置于頸后,由低位開始,逐漸至抬頭挺胸位。鍛煉的方法很多,如鼓勵患者自己進餐、梳理頭發(fā)、洗臉等動作,以盡快恢復患肢的功能。
乳腺癌對女性的打擊是慘重的,護士要懷著一顆同理心,深切體諒患者的痛苦,用真誠和熱情去激發(fā)和調動患者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對治療的信心,用科學的護理來保障手術的成功,從而為乳腺癌患者開辟嶄新的人生篇章。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84-187.
[2] 黃薇薇,沈玉杰,劉素杰,等.青年乳腺癌患者診斷期真實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中國應用護理雜志,2009,25(7):14.
[3]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3.
[4] 代亞麗,曾艷麗,黃嘉恩.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177-1178.
454650濟源市腫瘤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