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光
隨著計劃生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生育意愿的轉變,近幾年來,中國的計劃生育服務正在由狹義的避孕技術服務向更廣義的促進生殖健康服務邁進。前者主要以控制人口數(shù)量為目的,后者則考慮是如何提高計劃生育的優(yōu)質服務,“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表現(xiàn)在如何提高母嬰健康素質和改善家庭生活質量,是廣大育齡人群日益增長的客觀需求,這直接導致了計劃生育服務內涵的變化,而這個演變過程奠定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服務與生殖健康之間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在促進育齡人群生殖健康的這個大前提下,不斷提高計劃生育的服務質量、滿足育齡人群的需求成了進一步深化生殖健康優(yōu)質服務的關鍵[1]。
生殖健康問題是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通過了正式的生殖健康定義,國際人口與發(fā)展會議及第四次婦女大會后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1 生殖健康的定義。在生命所有階段的生殖系統(tǒng)及其功能和過程有關的所有方面處于身體的、心理和社會適應的一種完美狀態(tài),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功能失調。生殖保健的定義是通過預防和解決困擾生殖健康的疑難問題,能為生殖健康和幸福安寧作貢獻的促進生殖健康和福利的各種方法、技能和服務的系列組合。生殖保健是以人為中心、要求以維護人的生殖健康為目的。根據(jù)人們的需求,在計劃生育或生育調節(jié)、產(chǎn)前檢查和安全分娩、產(chǎn)后服務、不孕癥的預防和治療、人工流產(chǎn)和不安全流產(chǎn)后果的處理、生殖道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性教育等多方面提供友善的咨詢、信息、教育和技術服務[3]。
1.2 國際人口與發(fā)展會議的“開羅宣言”中提出生殖健康的目標“所有國家應盡早不遲于2015年通過初級保健制度,為年齡適合的所有人提供生殖保健”即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務。特別強調要關注服務對象的權利、服務的質量、知情選擇和社會性別敏感等問題。
1.3 開展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知情選擇服務是落實開羅人發(fā)大會行動綱領和4個目標的重要舉措,是中國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必然需要,是以人為本觀念的重要體現(xiàn)。所有計生工作者都應該轉變觀念,在管理與服務中應充分尊重群眾的生殖健康權利,強調對人的權利的尊重。
從上所述生殖健康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生殖健康是一個比較大的范疇,計劃生育是生殖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計劃生育在內的生殖健康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人類基本健康狀況。在中國計劃生育服務就是不斷滿足育齡人群的需求,努力提高避孕節(jié)育的可及性和可獲得性,促使人們的生育態(tài)度和生育行為朝著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的方面轉變[2]。隨著計劃生育服務內涵的不斷擴大,計劃生育服務與生殖健康的關系不僅越來越密切,而且相互依存相互依賴,表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性與生殖健康在計生系統(tǒng)第一次提出關于性的話題,以往的計劃生育服務都自覺不自覺地對性問題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忽視了服務對象在性和生殖健康方面的深層風險,同時羞于談性及信息缺乏仍然在服務對象和服務人員中普遍存在,成為有效咨詢的重要障礙。國家計生委為此做了很多努力,聘請國外著名的咨詢師授課,組成了國內外的專家隊伍,編寫了《性與生殖健康綜合咨詢教材》。其特點有四新:一是概念新,整個培訓課程貫穿了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新理念,強調了平等、尊重、和諧、誠懇,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文化、社會、經(jīng)濟和家庭背景,全面評估服務對象在性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綜合需求,幫助其作出知情自主的決定。二是視角新,一切生殖健康的問題與“性”息息相關。然而以往的服務中都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使生殖健康咨詢服務不能解決實質問題,現(xiàn)在提出以“性”為切入點,科學分析和解決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深層問題的方法。三是內容新,廣泛而有序地詳述了性健康、避孕節(jié)育、婦女保健、性病、愛滋病防治等生殖健康的諸多內容,既有適應性,又有廣泛性和群眾性。四是方法新。一個科學實用的新咨詢框架,采用了注重參與方式,注重教師和學員的平等交流、信息分享和密切合作,是中國計生傳統(tǒng)培訓方式上的重大突破。
在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趙白鴿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2003年國家人口計生委與美國福特基金會合作,啟動了“中國生殖健康/計劃生育咨詢能力建設項目”,美國的意真達機構作為本項目的技術支持,組成了國際國內的專家隊伍,培訓一批具有綜合能力的計生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推動中國的“性與健康咨詢服務”,向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和優(yōu)質化的現(xiàn)代計生服務模式邁進。
[1]于曉麗.我國當前計劃生育國策下的生育觀念.工會論壇,2009,15(4):12-13.
[2]李洪波,李慧,尚裕良.計劃生育生殖健康需求研究.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9,23(1):20-21.
[3]程利南.計劃生育技術與生殖保健.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9,25(10):723-724.
[4]郭顯超.國內生殖健康研究概況.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8,28(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