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楓
細支氣管肺泡癌的 HRCT鑒別診斷
王若楓
細支氣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學表現(xiàn)多種多樣,常易誤診。其雖然歸類于肺腺癌,但與其他腺癌明顯不同,有其組織發(fā)生及形態(tài)學特點,具有不同的起源、表現(xiàn)及預后,故有學者認為,應把細支氣管肺泡癌從(WHO)分類中的腺癌中分出來獨立為一種類型。
BAC病理中的粘液細胞型,常分泌大量粘液,可產(chǎn)生肺部實變及空氣支氣管像,而且實變陰影的邊緣模糊,境界不清,常誤診為肺炎或肺結核,故 BAC的鑒別診斷很重要。
BAC分為三型:結節(jié)型、節(jié)段型、彌漫型。
結節(jié)型除分葉、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等征象外,還有特點,如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呈小片狀或星狀,病變密度不均,可呈桑椹狀,內(nèi)可見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其周圍可有蜂房狀或磨玻璃狀改變。
節(jié)段型為一段或葉部分實變,往往不完全受葉間裂限制,可同時或異時侵犯雙側(cè)肺,增強可見走行正常的強化血管,為其特征。
彌漫型(DBAC)特征性CT征象有:①蜂房征:此征與支氣管充氣征同時存在時,有定性意義;②支氣管充氣征:與一般急性炎性病變不同,其特點是支氣管壁不規(guī)則,凸凹不平,普遍性狹窄;支氣管僵硬、扭曲,主要是較大的支氣管顯影,較小的支氣管多不能顯示,呈枯樹枝狀。此與肺炎的空氣支氣管造影征表現(xiàn)不同;③磨玻璃征:病理基礎是受累增厚的肺泡間隔構成的框架內(nèi)充滿粘液蛋白質(zhì)或其他粘液;④兩肺彌漫分布的斑片狀與結節(jié)狀影;⑤動態(tài)觀察:病變不斷增大、增多。
1.1 周圍型肺癌 伴出血或炎癥時癌周可見大片蜂窩狀改變,似結節(jié)型 BAC,但伴出血的患者常有大量咯血史,而肺泡癌患者常有大量白色泡沫痰,結合臨床癥狀對鑒別有一定幫助。
1.2 結核球 與結節(jié)型BAC鑒別一般不難,但個別結核病變干酪樣壞死跑、排出后形成小泡狀密度減低區(qū),酷似 BAC的空泡征,可導致誤診,此時應注意病變有無細支氣管充氣征、空泡征、蜂房征、磨玻璃征等,結核多無上述征象。
1.3 肺部感染病變 境界較模糊,無分葉改變,而BAC境界多較清楚,伴有空泡,且多有分葉。
1.4 肺內(nèi)出血 肺內(nèi)磨玻璃影不定形,無分葉,無其他肺癌征象,密切結合臨床表現(xiàn),且多有分葉。
1.5 大葉性肺炎 DBAC可以肺段或肺葉分布,邊緣模糊,有支氣管充氣征,易誤認為大葉性肺炎。而大葉性肺炎典型CT表現(xiàn)為空氣支氣管造影征,其支氣管壁柔軟,無僵硬感,分支自然,支氣管徑由粗變細,似青樹枝樣,而DBAC的支氣管充氣征則呈枯樹枝樣。大葉性肺炎不伴蜂窩征與磨玻璃征,常有明顯的急性感染史。
1.6 淋巴瘤 可呈節(jié)段與肺葉分布,有支氣管充氣征,與DBAC有相似之處,但其支氣管充氣征多為支氣管樹的主干充氣,支氣管邊緣較光滑,無枯樹枝樣改變,不伴蜂房征與磨玻璃征。
1.7 肺不張 一般體積縮小顯著,葉間裂有明顯移位,并呈凹弧狀,相鄰肺組織代償性肺氣腫。而節(jié)段型BAC為一段或葉部分實變,體積縮小較輕,相鄰肺組織無顯著代償性改變。
1.8 粟粒性肺結核 彌漫分布的小結節(jié),密度均勻,大小均勻,邊緣較模糊,呈間質(zhì)分布。而BAC的小結節(jié)常大小不均,邊緣較清晰打不銳利,分布以中下野為著,結合臨床,一般兩者可以鑒別。
在實際工作中,上述各種疾病除注意形態(tài)學方面的鑒別外,應密切結合臨床表現(xiàn),加以分析判斷,一般可作出準確鑒別。
116033大連市遼漁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