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念平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整個大腸癌中占 60%~70%,直腸癌最早出現(xiàn)及最常見的癥狀是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本院 2006~2009年共收治直腸癌患者 48例,現(xiàn)將其診斷及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 36例(75%),女 12例(25%),男女之比為 3:1。年齡 18~78歲,平均 46歲;其中 10~19歲 1例,20~29歲 3例,30~39歲 5例,40~ 49歲 20例,50~ 59歲12例,60~69歲 5例,70~79歲 2例;其中 40~ 59歲最多,共32例(66.7%)。
1.2 主要臨床癥狀及誤診情況黏液血便或便血 40例(83.3%),腹痛、腹瀉、大便變形 8例(16.7%)。本組入院前在院外(基層醫(yī)院)誤診為痢疾 28例,12例誤診為痔瘡,4例誤診為結腸炎,誤診率高達 91.7%(44/48)。
1.3 確診前病程 本組病例從出現(xiàn)最初癥狀至入院確診時間長短不一,1年以內者 34例,占 70.8%;1~3年者 10例,3年以上者 4例。
1.4 病變部位與病理 檢查結果本組病例入院后全部肛門指診,腫瘤距肛緣 7.0c m以手指觸及 30例,占 62.5%(其中0~5c m26例,6~7c m4例):肛檢不能觸及,經腸鏡、鋇灌腸診斷 16例,占 33.3%(其中 8~10cm10例,10 c m以上 6例)。病理結果:腺癌 40例,黏液性腺癌 3例,平滑肌肉溜、鱗癌、未分化癌各 1例。
1.5 治療及結果 手術切除 25例(52.1%),其中行Miles手術 17例,Dixon手術 5例,拖出式直腸切除術 3例;姑息性結腸造瘺術 22例(45.8%);另 1例因癌腫轉移、體質衰竭放棄手術治療。治愈好轉率達 97.9%。隨訪結果:行根治性切除術的 25例的 5年存活率為 40%(10/25),行姑息性切除造瘺的 22例和放棄手術 1例的術后平均生存期為8.3個月。
2.1 早期診斷 直腸癌和其他腫瘤一樣,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是獲得永久性治愈的先決條件。直腸癌手術切除率可達90%[1],但約有一半患者手術時已發(fā)現(xiàn)有區(qū)域性淋巴結轉移,說明不少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已非早期。本組病例術前病程長的達 3年余,短的半個月。手術治療后 5年生存率為46.9%,其中有 1例 72歲男性患者,術后病理屬Dukes'sA期,已健康生活6年,可見直腸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效果是較好的。
2.2 肛門指診的重要性 直腸癌發(fā)病并不很隱蔽,70%~90%直腸癌可通過肛門指診發(fā)現(xiàn),但仍常見誤診。國內文獻報告誤診率達 61.4%~82.5%[2],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未行肛門指診,這也是延誤診斷的最常見原因。本組病例入院后通過肛門指診觸及腫瘤者有 30例,占 62.5%。直腸癌缺乏特異性癥狀,為了減少誤診,臨床醫(yī)生應該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和警惕性,不明原因的排便次數(shù)改變、有黏液血便、便血癥狀者易與痢疾、痔瘡、腸炎等相混淆,應加以鑒別。在腫瘤和其他疾病并存的情況下,不能滿足于后者診斷,應常規(guī)行肛門指診或直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腫物及時取材作組織學檢查,盡快確診。肛門指診能確定腫塊的存在與否,并根據腫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和活動度的改變而決定手術的方法和判斷預后,約 50%患者可通過肛診初步確立診斷[3]?!耙恢钢畡凇本涂墒?50%患者不致漏診,若能結合腸鏡檢查,更可以提高檢出率。
2.3 治療 確診病例應及時施行根治性手術。切除瘤體及其足夠的遠近端腸管,清掃 1、2、3站淋巴結,術后輔以綜合治療,可有效地提高 5年生存率。本組根據不同的腫瘤類型選擇MTX、MMC、5-FU等化療藥物聯(lián)合配伍,術后 1年內化療 3個療程(3、6、12個月),并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獲得較滿意的治療效果。近年來有人主張使用 5-F U加高劑量葉酸輔助治療,有效率從 18%增加到 48%[4]。晚期患者應以解決通道為手術目的,以緩解癥狀,爭取化療,延長生命。高位直腸癌患者手術時應盡可能保留原位肛門,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對高度惡性的直腸癌則不應行保肛手術,否則極易復發(fā)。
[1] 黃延庭.提高直腸癌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問題.中華外科雜志,1991,29(9):531.
[2] 莫善兢 .大腸癌的診治近況.腫瘤,1986,6(2):79.
[3] 莫善兢 .大腸癌.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184-186.
[4] 吳曉林.大腸癌 31例臨床分析.中國肛腸病雜志,1996,1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