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明順 于秋盈
靜脈注射是臨床最基本的治療手段之一,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水平和輸液要求的不斷提高,靜脈穿刺技術(shù)已成為臨床護理人員應(yīng)該熟練掌握的基本功,相比之下,掌握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技巧則更難,因小兒頭皮靜脈淺表易見,易于固定,方便患兒肢體的活動,便于保溫,所以小兒多采用頭皮靜脈輸液。護士要做到精益求精,一針見血,既減輕了患兒的痛苦,又為治療和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贏得患者、社會、醫(yī)生三方的認(rèn)可。根據(jù)本人 20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對于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與否以與下幾點密切相關(guān)。
1.1 正中靜脈,正中靜脈在顱冠縫起于靜脈網(wǎng),匯成正中靜脈后,沿額骨外貌在近中線處筆挺而下降,該靜脈是頭皮靜脈中較大的一支,粗短而至,好穩(wěn)固,走漏較顯線,但易滑動。
1.2 額淺靜脈,額淺靜脈具有不滑動,簡略固定,走漏顯現(xiàn),使頭皮靜脈輸液最佳部位,但靜脈較細,穿刺難度大。
1.3 顳淺靜脈;顳淺靜脈在顳筋膜的外貌,顴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門的前線,該靜脈粗,走漏領(lǐng)悟,但此處皮下組織疏松,較難掌握。
1.4 耳后靜脈;耳后靜脈位于耳廓后方,該靜脈較粗,略曲折,但滑動,不易掌握深淺度,需剃去頭發(fā),才便于穿刺及穩(wěn)固,加之患兒多動,不易照顧。
2.1 鑒別動靜脈;靜脈微藍色,易被壓癟,回血暗紅色,動脈有波動,不易壓癟,回血鮮紅色,擠壓時局部呈樹枝分布狀蒼白,回血且不回流。
2.2 一摸;指摸靜脈走向,不要看不到血管就煩心,有些血管在頭發(fā)里,用手摸一摸可摸到淺溝,這是被壓癟的靜脈,剃去頭發(fā)后顯現(xiàn)出來。
2.3 二看;指針對前額較細的靜脈走向,對于頭皮靜脈而言,寧可選擇細而直的血管,盡量不選擇雖粗但靜脈分支較多的血管,因為小兒頭部在穿刺時較難固定,分叉較多的靜脈在進針過程中容易刺破血管,導(dǎo)致失敗。
2.4 三觀察;主要是針對皮膚較黑的患兒,頭皮靜脈在皮膚表面若隱若現(xiàn),這時可用拇指或棉簽進行局部推壓,使局部皮膚蒼白的同時進行觀察,這樣容易找到隱匿的靜脈,觀察其走向。
3.1 操作時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不讓不愉快的事及工作以外的事,使自己分心,要集中精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對自己的技術(shù)應(yīng)充滿信心。
3.2 選擇好穿刺部位,操作時要輕快,穩(wěn)妥,準(zhǔn)確,不要輕易盲目下針,這樣會給患兒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3 選擇血管應(yīng)慎重,選擇易于首次穿刺成功的血管,對長期靜脈輸液的患兒應(yīng)注意,保護血管有計劃的選擇穿刺。
3.4 操作前應(yīng)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消除顧慮,已取得信任及配合,讓患兒平臥囑咐家屬固定患兒頭部,雙臂輕壓夾患兒的雙肩,使其相對固定,輕壓雙膝,不讓患兒蹬腿。
4.1 左手輕壓患兒頭部的同時繃緊皮膚,特別是對于皮下脂肪比較薄的患兒,否則皮膚易滑動造成穿刺困難。
4.2 操作時進行穿刺評估,決定進針角度,a.額正中靜脈,額淺靜脈,顳淺靜脈,一般進針角度為 5%~15%進入皮下后,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靜脈,見回血后,即可固定。b.耳后靜脈,一般進針角度 15%~30%進入皮下后,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見回血后,即可固定。c.用手摸出溝的血管,如頭顱沿額縫,冠縫,失狀縫,八字縫均有靜脈走行,穿刺時摸清骨縫,用指尖順靜脈走向探摸,體會血管走向,深淺,粗細,滑動度,然后穿刺,進針角度為 30% ~60%刺入皮下后,向前向下,有淺到深緩慢進針,見回血后,即可固定,一定要輕,穩(wěn),準(zhǔn),小心穿刺。d.皮膚黑,紅,血管不清晰的患兒,頭皮靜脈在皮膚表面若隱若現(xiàn)的血管穿刺時,首先用拇指或棉簽進行局部推壓找到血管,進針角度 5%~15%進入皮下后,用拇指按壓皮膚后松開,局部皮膚蒼白的同時確定血管走向后,向前沿靜脈方向稍向壓潛行刺入靜脈,見回血后即可固定。e.對于血管細小不充盈而無回血者,可試推入少量液體,如果暢通無阻,皮膚無隆起及變色現(xiàn)象,滴入順利,證實穿刺成功。
4.3 穿刺切忌過速,過速易穿破血管造成失敗。
穿刺成功見回血后,即使固定針頭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固定針柄用 3~4條膠布固定針頭,頭皮針繞圈后,用一條膠布固定,頭皮針繞圈范圍適宜,過大容易被牽拉或碰掉,過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別提醒在穿刺前剃掉穿刺點周圍頭發(fā),面積要大,以利于膠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兒因哭鬧或應(yīng)用退熱藥物引起頭部出汗影響膠布固定時,可用長膠布圍頭固定,粘在穿刺點所粘膠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膠布脫落,粘膠布時應(yīng)雙手配合,右手拿膠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貼,盡量把膠布集中粘貼,固定好后,再將長膠布繞頭固定。
a.小兒頭部固定不佳,家長寵愛孩子,固定頭部不得力,小兒不配合,頭部搖擺不定難以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膚,穿刺失敗。b.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溝通技巧,家長心疼孩子,對護士期望值過高,對醫(yī)學(xué)缺乏了解,言語不當(dāng)?shù)扔绊懬榫w,因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穿刺失敗。c.患兒狀態(tài)不佳,血管不充盈或者血管不清楚難度大,穿刺失敗。d.穿刺時輸液瓶的位置懸掛太高,影響血液回流,穿刺失敗。e.穿刺成功后,膠布固定不當(dāng)造成針頭脫出,穿刺失敗。f.穿刺方法不當(dāng)及靜脈估計不足,穿刺失敗。g.光線的強弱,明亮度及照射度影響穿刺,穿刺失敗。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患者家長對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我們護理工作者在頭皮靜脈穿時應(yīng)做到精益求精,不斷地強化自己技術(shù)水平,細心捉摸,反復(fù)思考操作方法,吸取失敗的教訓(xùn),發(fā)揚成功的經(jīng)驗,把自己稱為有信心十足的,豐富經(jīng)驗的,現(xiàn)代社會所要要的護士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