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李利軍
膈肌膨升癥是一種很少見的膈解剖畸形,國內(nèi)文獻報告量不多 ,我院在2006年11月收治1例,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29歲,左側胸悶伴咳嗽10 d?;顒雍蠹又?,休息后能緩解。門診X線攝片提示:左肺下野肺大皰,腔內(nèi)可見氣液平,胸部CT提示:左膈抬高,左肺下野有約10×15 cm橢圓形高密度影,腔內(nèi)可見氣液平,并可見多個分隔。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在正常范圍。左下肺呼吸音低,雙下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入院診斷:左肺囊腫。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示鋇餐通過食道順利,胃底可見巨大空泡,胃底部向左側胸腔膨出,頂部可達第三前肋下緣。確診為膈肌膨升癥。給予胃腸減壓,促進胃動力藥物等處理,胸悶癥狀緩解出院。
膈肌膨出癥又稱為腹臟突出癥。1774年Petit首次對此病進行了描述,1829年Beclard正式命名,它是指完整的橫膈因麻痹、發(fā)育不全或不同程度的肌纖維萎縮,同時在腹內(nèi)正壓和胸內(nèi)負壓的影響下膈肌發(fā)生抬高或向上膨出,使胃、肝、結腸、脾臟及其腹腔臟器突出胸腔,壓迫患側肺部,縱隔向健側移位[1]。成人X線胸片檢查中本病發(fā)生率約為1:10000,男女發(fā)病率基本相等。按膈肌膨升范圍,分為局限性和完全性,局限性多發(fā)生于右側,完全性多發(fā)生于左側,左:右約為8~9:1,雙側同時膨升者罕見。目前對腹臟突出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認為與先天和后天因素有關。其先天因素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胚胎時期胸腹膜肌化不全或不肌化導致膈肌薄弱引起,常與發(fā)育異常相關聯(lián)。腹臟突出癥無論是先天性還是后天性其病理變化基本相同,膈肌膨升時膈肌極度松弛和抬高,肺有效通氣容積減少,同時加上膈肌的矛盾運動造成嚴重的通氣功能障礙,患者可出現(xiàn)氣短,呼吸困難,甚至紫紺,膈肌上移改變了胃食道角的正常解剖,還可出現(xiàn)腹脹,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間歇性部分性腸梗阻。進食后平臥上述癥狀尤為明顯,立位或坐位時腹腔臟器下垂,增加了胸腹腔負壓,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
腹臟突出癥只有在產(chǎn)生癥狀時才具有臨床治療上的意義:(1)藥物不能控制的呼吸功能衰竭。(2)伴胃腸道梗阻癥狀時。(3)不能與腫塊、膈疝鑒別的病例。手術方法是膈肌折疊術,包括膈肌不切開折疊法、膈肌切開折疊法和膈肌部分切除后的對端褥式縫合法。本例患者采用保守療法治療后癥狀緩解,隨訪1年無復發(fā)。
[1]李良影,李法蔭,林尚清,等.膈肌膨升癥的診斷與治療.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1996,3: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