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慧
(西安政治學院 基礎系,陜西 西安 710068)
論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風觀
張立慧
(西安政治學院 基礎系,陜西 西安 710068)
中國共產(chǎn)黨一貫重視文風建設,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系統(tǒng)的文風觀并表現(xiàn)在五個維度:在功能定位維度上,堅持文風就是黨風;在價值取向維度上,堅持唯實求真;在生成路徑維度上,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在表現(xiàn)形式維度上,堅持內容決定形式;在培育維護維度上,堅持構筑系統(tǒng)性和重點性相結合的保障機制。
中國共產(chǎn)黨;文風觀;黨風;唯實求真;調查研究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作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風 積極倡導優(yōu)良文風》的重要講話,切中時弊、振聾發(fā)聵,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共鳴。重視文風建設,積極倡導和大力弘揚優(yōu)良文風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貫要求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經(jīng)過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努力倡導和踐行,歷經(jīng)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國共產(chǎn)黨形成了一系列關于文風的基本原則和理論觀點,構建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全方位的系統(tǒng)科學的文風觀。全面準確地總結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風觀,對于建設學習型政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文章是高品位的精神食糧,歷來被認為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文章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風格,這就是文風。文風是文章的品質,表現(xiàn)為語言文字及文章的風格。文風反映主體的文化理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水平,體現(xiàn)主體的綜合素質。文風通過語言文字體現(xiàn)出來,但文風不僅僅是語言問題,它首先反映的是主體對客觀事物和讀者的態(tài)度問題,是世界觀方法論問題。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領導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主要是運用文件、講話,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形式來傳達貫徹的。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文風問題的重要性并對文風的功能給予準確的定位:文風、學風和黨風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文風連著作風,反映著黨風政風,影響著社會風氣。文風問題絕不是一個無關痛癢的單純的小問題,它是一個涉及文章作者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現(xiàn)實生活和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問題,是一個事關黨風、政風的大問題,是一個黨性問題,它事關黨的形象和黨的事業(yè)的興衰。不良文風損害黨的威信,影響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影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為此,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①,對文風的功能給予準確的定位。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不同的歷史實踐中始終堅持毛澤東對文風的功能定位,始終從政治的高度、黨性的高度認識文風問題,始終把保持自身優(yōu)良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等作風視為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一種高度嚴肅的政治使命。
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重視文風問題和文風建設,積極倡導并為培養(yǎng)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文風而努力。黨中央和中央領導同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加強作風、改進文風做過明確的指示。從延安時期開始,黨中央對于端正文風的要求就一直沒有停止。延安整風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整頓文風。毛澤東把黨內存在的束縛人的思想、窒息馬克思主義革命精神的形式主義文風概括為:“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等八條,并對其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批判,號召全黨拋棄黨八股,采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文風,對我國改進文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鄧小平歷來注重務實,反對不實風氣。粉碎“四人幫”以后,他帶頭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針對黨的優(yōu)良文風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的現(xiàn)狀,大力倡導并率先垂范開短會,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江澤民非常重視文風建設。他在1996年9月26日視察《人民日報》社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現(xiàn)在,報紙上登載的許多報道,主題好,內容好,語言也很精彩,使人在受教育的同時,也得到美的享受。但是也有一部分新聞作品,不講究辭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來覆去老是那么幾句套話,也有的嘩眾取寵,亂造概念,詞句離奇,使人看不懂,這種不良文風應加以糾正?!雹邳h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重要思想,一再強調要糾正不良文風。江澤民特別強調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為思想文化建設也為文風建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發(fā)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下決心從文山會海中擺脫出來,把心思用在干事業(yè)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強調查研究,改進學風和文風,精簡會議和文件,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③。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從領導機關做起,大力整治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④??梢?,文風建設始終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黨中央始終把解決文風問題放到端正黨風的高度來認識,以強烈的緊迫感,努力克服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yōu)良文風。
1、唯實求真的價值取向是中國共產(chǎn)黨文風觀的核心。文章的生命力、傳世功能和大眾化程度維系于它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力量。文章中貫穿什么樣的價值取向,內在地規(guī)定了它的歷史命運和生命力以及大眾化程度。唯實求真的文風,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和中國的民族形式結合起來,實事求是、追求客觀真理、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就是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上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唯實求真“要求我們的文件、講話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分析問題要客觀、全面,既要指出現(xiàn)象,更要弄清本質;闡述對策要具體、實在,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是則是、非則非,不夸大成績,不掩飾問題;要深入淺出,用樸實的語言闡述深刻的理論”,⑤讓人一看就懂、一說就清、一聽就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文風的價值取向上歷來主張唯實求真。毛澤東早在青年時期就十分強調:辦事情,研究學問都要從實際出發(fā),重視對“實事和真理”的研究,主張“踏著人生和社會的實際說話”,“引入實際去研究實事和真理”⑥,反對那種脫離實際的“空虛思想”和實際用處不大的研究,提倡“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實意做事,真心求學”⑦。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毛澤東要求黨的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寫作和報道中要向人民群眾做真實的報道,力戒空談,“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以真實事實為依據(jù),反對弄虛作假。鄧小平的文風觀是“管用”?!肮苡谩敝饕侵肝恼碌尼槍π?、實用性。只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理論和文章,才能產(chǎn)生最大的效果。鄧小平反復強調:“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彼鲝垺岸嘧鰧嵤?,少說空話”。他特別強調寫文章“主要是要意思好”,“技術方面的問題是次要的”⑧。他文風質樸自然,平實易懂,“于平淡中見神奇”。他的行文和講話力爭“意則其多,字惟求少”,“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八娘L樸實,不講空話,在簡明扼要的論述中,總是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⑨進入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迅速發(fā)展,黨中央要求與時俱進,“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并把求真務實貫徹到治黨治國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唯實求真作為黨的文風價值取向廣泛形成共識并逐漸成為理論自覺。
2、唯實求真的文風價值取向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黨品格決定的。文風是主體精神氣質的外在表現(xiàn),文風映照著政黨品格。中國共產(chǎn)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政黨,其指導思想的理論品格和其宗旨意識決定了其求真務實的價值追求和政黨品格并進而在文風的價值取向中體現(xiàn)出來。首先,馬克思主義具有實踐性、科學性和革命性的鮮明特點。求真務實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追求真理,認識規(guī)律,把握和運用規(guī)律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旨歸。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說:“共產(chǎn)黨人的理論原理,絕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的思想、原則為根據(jù)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xiàn)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美麗的一般表現(xiàn)?!雹馑麄儚娬{“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jù)現(xiàn)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fā)揮?!?理論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其次,求真務實是實現(xiàn)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必然要求。理論主體的入世態(tài)度是一切價值問題的立命之根。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求真務實,努力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相結合,開辟了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國家實現(xiàn)了獨立和富強,人民獲得福祉。
3、堅持唯實求真的文風,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良文風的實質是背離客觀實際,背離人民群眾。遏制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關鍵在著力解決兩個背離。第一,文章要觸及實際問題并有針對性。文章是黨實施領導的一種形式,是要解決問題的,必須管用。鄧小平認為:“形式主義也是官僚。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要圍繞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抓住全局性、戰(zhàn)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課題,不斷深化理論研究和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有價值的思想。第二,文章必須貼近群眾的需求。人民群眾主體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中國共產(chǎn)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群眾的需求、群眾關切的實際問題,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寫文章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切共產(chǎn)黨員,務必最周密地關心群眾一切經(jīng)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也必須予以關心”??!耙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癢,懂得人民的心”?。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做好“人民的勤務員”,牢記“兩個務必”,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基本要求,講老百姓能聽懂的話,講管用的話,講貼心的話。
1、調查研究是進行革命理論創(chuàng)造的基本途徑。所謂調查研究,就是人們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對社會現(xiàn)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以求認識社會的本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自覺活動。研究問題要從實際出發(fā),從現(xiàn)象深入到本質。從實際出發(fā)就必須系統(tǒng)地周密地開展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深度是決定文章優(yōu)劣的重要因素。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穿透社會的表層,展示社會生活的本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歷來重視社會調查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創(chuàng)建新的社會制度必須進行調查研究。他們認識到“共產(chǎn)主義不是學說,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fā),而是從事實出發(fā)”。?“一個不了解社會現(xiàn)狀的人,更不會了解力求推翻這個社會的運動和這個革命運動在文獻上的表現(xiàn)”?。“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jù)現(xiàn)存條件加以闡述和發(fā)揮”。?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過深入的調查,對以往的文獻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批判繼承人類全部的思想成果,終于揭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列寧的鴻文巨著《帝國主義論》,就是列寧通過長期的深入調查,掌握了有關帝國主義的大量情況后而撰寫的。他的《關于帝國主義的筆記》就有摘錄、札記、提綱、評論以及各種各樣的統(tǒng)計表格,共800多頁,60多萬字。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關于調查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我們培育優(yōu)良文風樹立了榜樣。
2、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由此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從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的高度認識調查研究并把它看作“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罢嬲鸟R克思主義者,將馬克思主義用于實際,他們在決定指示和方針的時候,不是在歷史上相同的事情和相像的事情中去求得,而是由調查研究周圍的情況中去求得?!?“一切結論產(chǎn)生于調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它的開頭”?。毛澤東一貫反對那種“不調查、不研究、提起筆來‘硬寫’的宣傳家”,號召黨的理論宣傳工作者“邁開雙腳,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扎扎實實地做調查工作”。他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論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許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閉著眼睛在那里瞎說,這是共產(chǎn)黨員的恥辱,豈有共產(chǎn)黨員而可以閉著眼睛瞎說一頓的嗎?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調查!反對瞎說!”?1961年3月,他在廣州工作會議上講解《關于調查工作》一文時說:“民主革命階段,要進行調查研究,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還是要進行調查研究,一萬年還是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劉少奇深表贊同,他認為“毛主席的文章提得非常尖銳:調查研究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共產(chǎn)主義者必須堅持的”。?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調查研究,不僅把它作為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而且把它作為領導工作的一種根本方法。胡錦濤提出:“要堅持和完善調查研究制度”,因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在黨的歷史上,每當革命、建設和改革面臨重要轉折關頭,實施重大舉措的時候,我們黨都要發(fā)動全黨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確保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zhí)行。
3、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假話、空話、大話和官話的有力武器。優(yōu)良文風只能從調查研究中來,從群眾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中來。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舉措,把群眾的創(chuàng)造吸收到文件、講話、文章中來,就能使我們的思想和文字體現(xiàn)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能夠解決問題。
1、堅持內容決定形式,實現(xiàn)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一貫堅持的根本原則。任何文章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其思想內容的,其質量如何,從其內在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思想性與技術性的關系上反映出來。語言是思想的工具,不同的思想體系必然形成不同的話語體系。我們黨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話語體系和文風。這種話語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經(jīng)典論述為基礎,深深扎根于中國優(yōu)秀思想文化和語言文字的土壤之中,同時融入了我們黨長期以來的創(chuàng)造和貢獻,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
2、準確、鮮明、生動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文風表現(xiàn)形式的基本要求。毛澤東指出:“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3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準確性是指思想表達必須準確無誤。亞里士多德曾說過:“語言的準確是優(yōu)良風格的基礎”。語言是思想的化身。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件、報告、講話等承載著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服務于全黨的學習、宣傳、研究和實際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工具。準確性是第一位的。必須利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洞悉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善于對客觀事物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一語中的地闡述觀點。鮮明性是指文章主體的立場。共產(chǎn)黨人是無所畏懼的唯物主義者,在重大政治和理論問題上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一向堅持立場鮮明,理論徹底。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必須始終貫穿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要堅持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把服務群眾、造福百姓作為最大的責任。黨的理論和包括黨報在內的一切宣傳工作必須尖銳、潑辣、鮮明,毫不吞吞吐吐,在重大問題上不回避矛盾,不模棱兩可,特別是對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不說不痛不癢,不著邊際的套話、空話,確保理論有感召力和說服力。生動性是指語言文字的風格要新鮮活潑。理論文章比較容易嚴肅枯燥,使人望而生畏,這就要求我們力求把理論文章寫得生動一些,把深刻的思想觀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使之具有可讀性和感染力,要把理論的嚴肅性深刻性和表現(xiàn)形式的通俗化大眾化結合起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十分重視語言要接近群眾,要有“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要形成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此,寫文章、發(fā)表演說和談話時,一是要明確對象,針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語言表述形式。二是寫文章要注意合邏輯,合文法,并且有較好的修辭,嚴禁說空話,反對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三是語言一定要豐富生動。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他批評當時黨內存在黨八股的文風:“乏味得很”,因而,“他們的文章就沒有多少人喜歡看,他們的演說,也就沒有多少人喜歡聽?!?
3、短、實、新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一貫倡導的文風表現(xiàn)形式。寫文件、作報告、發(fā)表文章都是為了解決問題,需要短實新的文風。短:就是精煉簡潔,直截了當,觀點鮮明,重點突出。實:就是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不著邊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沒用的話,講經(jīng)過自己消化理解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新:就是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新在探索規(guī)律、認識真理上有新發(fā)現(xiàn)、前人沒有講過;新在解決問題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新在角度新、材料新、語言表達新;新在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生動活潑。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人都是短實新文風的模范踐行者。他們的文風對中國的文風具有極大的示范、感染和引領作用。
優(yōu)良文風的培育和弘揚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它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各方面長期性的努力和維護。
1、弘揚優(yōu)良學風是培育優(yōu)良文風的前提和基礎。學風是文風的基礎,文風是學風的體現(xiàn)。從學風入手抓文風建設是我們黨的歷史經(jīng)驗。毛澤東把學風問題看做領導中國革命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求全黨全國以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來對待與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延安時期,通過整風運動,黨內形成了一種科學的優(yōu)良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全黨真正確立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風氣,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鄧小平強調:如果理論不聯(lián)系實際,“一切從本本出發(fā)啊”,“就要亡黨亡國”。江澤民進一步指出:“學風問題也是黨風問題,是關系黨的興衰和事業(yè)成敗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黨的十五大特別強調學風問題。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應用于寫作、演講說話的實踐中,形成了文風上唯實求真的科學態(tài)度,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革命文風的重要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風最核心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弘揚優(yōu)良文風,首先要培育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
2、端正黨風是培育優(yōu)良文風的根本保證。文風與黨風相輔相成。文風是黨風的折射,黨風對文風起著導向作用。文風不正的主要根源,是政治思想作風不正,即黨風不正的問題。要在全社會真正形成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文風,必須著力于黨風建設,切實改變某些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對待群眾和下屬的錯誤態(tài)度和觀念,著力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作風,使領導干部從心底里尊重群眾的人格尊嚴,真誠地為人民服務,使他們在講話、撰文時推心置腹、平等交流、言行一致。改進文風必須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和實踐觀,牢固樹立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優(yōu)良的文風不是簡單的壓縮講話、精簡公文,而是讓語言來源于鮮活的實踐,切實反映群眾的意愿。只有如此,才能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物,言之有力。
3、全面提高領導干部的素質是培育優(yōu)良文風的關鍵。領導干部是群眾的榜樣,是社會的一面旗幟,其行為具有很強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鄧小平多次指出,為了促進社會風氣的進步,首先必須搞好黨風,特別是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同志以身作則。江澤民同志也不斷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當好“上梁”、“中梁”,為全黨做出好樣子。優(yōu)良文風是帶出來的。領導干部是正確文風的倡導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引領者。培育優(yōu)良文風,必須自上而下,從領導做起,自覺行動,層層帶動,層層跟進。領導干部要把改進文風,積極倡導、大力弘揚優(yōu)良文風作為一項工作要求,身體力行、勉力而為。黨中央、國務院率先示范,密集地到現(xiàn)場、到基層、到事發(fā)地點的調查研究,已經(jīng)為各部門、各地方作出了榜樣,已在社會各個層面留下深刻印象。優(yōu)良文風是以領導干部較高的綜合素質為條件的。要充分發(fā)揮領導干部在培育優(yōu)良文風中的關鍵作用,必須提高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增強黨性修養(yǎng)。領導干部只有勤奮學習,功底扎實,才會有講真話、新話的本事,才能反映出與我們的事業(yè)相適應、深受群眾歡迎的文風來。
4、營造民主寬容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是培育優(yōu)良文風的重要條件。文風是表象,背后是作風問題,作風問題產(chǎn)生的深刻根源是體制機制問題。要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大力倡導獨立思考的風氣,敢講真話的風氣,努力創(chuàng)造鼓勵講真話、提倡講新話、允許講錯話的社會環(huán)境,通過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營造一個上級倡導、同級支持、下級歡迎的良好氛圍。
注釋:
①? 《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374 頁。
②《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7頁。
③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頁。
④《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09年9月28日。
⑤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學習時報》,2010年5月15日。
⑥《湘江評論》,臨時增刊1號。
⑦《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81頁。
⑧?《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第 125、407 頁。
⑨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85、284 頁。
?《鄧小平文選》,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381-382頁。
??《劉少奇選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 98、275頁。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第 311、380 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433、433 頁。
? 《劉少奇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版,第371-372頁。
??《毛澤東調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 2、1頁。
?《毛澤東文集》,第 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頁。
?《劉少奇年譜》(1898-1969)(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511頁。
?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732頁。
??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749、794 頁。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626-627頁。
責任編輯:許如江
D261.4
A
1671-2994(2010)05-0073-05
2010-08-13
張立慧(1970- ),女,陜西蒲城人,西安政治學院基礎系政治學教研室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