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海
胺碘酮是一種具有廣泛、多種而獨特電生理效應和藥理作用的廣譜抗快速心律失常藥物,有報道用本藥治療頑固性室性心動過速取得良好效果[1]。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對24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在應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時,采用胺碘酮靜脈注射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
1.1 資料 24例均為快速心律失常,男16例,女8例,年齡56~66歲。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8例,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1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并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SVT)2例(心率220次/min);擴張型心肌病并多源多形室性期前收縮、短陣室性心動過速2例;冠心病、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2例(心房撲動室率170次/min)。24例入院后化驗血 K+、Na+、Cl-均正常,入院后均經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心律平治療無效,其中2例AMI并Ⅱ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AVB)、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入院后安置臨時起搏器;2例PSVT患者經食管調搏超速抑制無效;9例室性心動過速持續(xù)時間超過30 s,有明顯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并有除顫史。
1.2 方法 胺碘酮靜脈注射首劑150 mg加生理鹽水20 ml 10~15 min內緩慢推注,每分6~30 μg/kg維持靜脈滴注1~4 d,同時加用口服胺碘酮600 mg/d,在第一個24 h內靜脈胺碘酮總量582~2270 mg(平均用量1291 mg),此后依據病情靜脈用藥逐漸減量至停用,口服胺碘酮600 mg/d(服用1周后減量為400 mg/d),2周后病情穩(wěn)定胺碘酮可減量至200~300 mg/d維持。
經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24例快速心律失常均被有效控制,其中16例在靜脈注射胺碘酮2 h內室性心動過速被控制,6例在24 h內快速心律失常得到控制,2例在72 h內心律失常被控制。4例在靜脈注射胺碘酮20 min內出現(xiàn)低血壓,經加用血管活性藥物1 h內血壓恢復正常。
本組病例在靜脈用藥前后,QTc無明顯變化,無因胺碘酮導致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未出現(xiàn)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及AVB。2例AMI、Ⅱ度Ⅰ型AVB、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在安置臨時起搏器后加用胺碘酮靜脈注射,室性心動過速控制但未加重AVB。24例中2例住院期間因大面積心肌梗死3 d后死于心源性休克,11例出院隨訪3~12個月未發(fā)現(xiàn)不能耐受的毒副反應。
胺碘酮吸收緩慢且不完全,生物利用度僅35% ~65%,一次口服用藥后需3~7 h(平均6 h),方可達到血藥濃度的高峰。為了縮短控制快速心律失常的時間,采用靜脈負荷量推注后,持續(xù)靜脈滴注,維持一定的血藥濃度,防止復發(fā)。同時因胺碘酮口服半衰期長,起效時間亦長,口服與靜脈并用可縮短起效時間[2]。本文12例在24~72 h內快速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24例中4例靜脈注射胺碘酮時出現(xiàn)低血壓(占17%),可能與靜脈注射速度過快引起周圍血管擴張所致,但觀察例數尚少,不足以說明問題。鑒于胺碘酮某些副反應與藥物劑量有關,靜脈注射速度應大于10 min,原則上應用最小有效量。
本文經驗,靜脈用藥可先予3~5 mg/kg緩慢靜脈注射,同時監(jiān)測血壓,繼以每分6~30 μg/kg維持靜脈滴注,同時加用口服胺碘酮600 mg/d,以后依病情逐漸減量。該用藥方法較安全有效,最佳負荷量及維持量可依據心律失常的類型及患者的病理生理情況而異。
[1]邵劍明.胺碘酮的臨床副作用及其防治.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0,27(2):85.
[2]蔣文平.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點評.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