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秋芳
1.1 本組病例共15例,是平頂山市急救中心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所救治的心臟猝死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齡28~72歲;救護車中2例,急診室8例,現(xiàn)場5例。
1.2 救治方法
一旦發(fā)現(xiàn)心臟驟停須立即呼救,并按CPR常規(guī)進行搶救。迅速將患者置于平地,如果患者有呼吸,應首先進行胸外按壓,若患者呼吸已停止,須迅速打開氣道,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氣囊輔助呼吸,盡早電擊除顫,可反復除顫,給予200J~200J~300J。盡早建立靜脈通道,及時給予腎上腺素靜脈注射,可反復使用,心肺復蘇國際指南2000規(guī)定的劑量為腎上腺素1mg,每3~5min一次;在CPR過程,盡早靜脈注射納絡酮2mg,以后每隔半小時靜脈注射2mg,兒童酌減;心動過緩者可給予阿托品,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可給予利多卡因。在心肺復蘇成功后及早進行腦復蘇和高級生命支持。
救護車中2例有1例搶救成功,急診室8例搶救成功4例,現(xiàn)場5例有1例搶救成功。
3.1 本組病例在搶救過程中應用了腎上線素及納絡酮作為復蘇藥物。腎上腺素為天然的兒茶酚胺,具有興奮腎上腺素能受體的作用。腎上腺素的心血管效應為:全身血管阻力生高,收縮壓、舒張壓上升,心肌電活動增強,冠狀動脈血流和腦血流增加,而受體興奮是心臟復跳的關鍵。納絡酮能與內(nèi)啡肽競爭阿片受體,阻斷內(nèi)啡肽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而心臟猝死患者血液中內(nèi)啡肽可高出正常10倍,大量內(nèi)腓肽可通過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阿片受體的激活作用,抑制心臟,降低血壓。另外,本組病例都及早對患者實施腦復蘇。因為復蘇的目標是使患者有人類思想與心理活動的存活,如果不考慮腦復蘇,留下大量“植物人”對社會和家庭都是沉重負擔,所以在救治過程中盡早采取腦復蘇措施,如頭部降溫,保護腦組織及促進腦功能恢復藥物的早期應用[1]。再者,在胸外按壓有效的情況下,口對口人工呼吸較少實行,因為SaO2??蛇_80%以上,與某些資料[2]表明口對口呼吸的搶救成功率與單純胸外按壓的搶救成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應及時開放氣道,清除異物,快速氣管插管,進行呼吸氣囊通氣,最好是機械輔助通氣。
3.2 心臟猝死起病急,搶救黃金時間為4~6min,這是因為腦細胞對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一般在循環(huán)停止后4~6min即發(fā)生嚴重損害,以致不可能逆轉(zhuǎn);心跳停止8~10mm后腦組織腦組織基本死亡。從本組資料可以看出,救護車中搶救成功率為50%,急診室搶救成功率為50%,現(xiàn)場搶救成功率為20%,這充分體現(xiàn)了“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的含義,因為救護人員達現(xiàn)場時患者往往已超過了搶救的黃金時間。為了能使患者在第一時間內(nèi)得到準確、恰當?shù)木戎?,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幾種措施:①從事急救的人員要有較高的急救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及過硬的心理素質(zhì)。②在社區(qū)定時進行急救知識講座,告知心臟猝死預知信號,如近期有心前區(qū)疼痛、心慌、胸悶,夜間或活動后呼吸困難、嗆咳并伴有泡沫痰等,睡眠中異常鼾聲和驚叫,伴皮膚蒼白或紫紺,有上述情況當及時就醫(yī)。另外,培訓廣大群眾熟練準確掌握CPR操作過程,因為搶救此類患者都是以分鐘計算,如果在15min后實施CPR,則搶救幾乎不能成功[3],廣大群眾的急救意識急救知識提高了看,就能使更多心臟猝死的患者在黃金時間得到及時正確的救治,從而提高心臟猝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1]劉英琪(摘譯),錢方毅(審校).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讀(八):復蘇后的救護[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07,2(4):222-223.
[2]王維展,王嵐,王學忠.心肺復蘇幾個觀念的探索[J].臨床急診雜志,2005,6(2):34.
[3]黃子道.提高我國心肺復蘇的措施與對策[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4,1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