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香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癌腫,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在我國食管癌發(fā)病率男性約為31.66/10萬,女性15.93/10萬,占各部位死亡的第二位[1]。特別是晚期食管癌預后更差。隨著現(xiàn)代化療藥物的發(fā)展,晚期食管癌的生存期和生活質(zhì)量有所提高。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采用紫杉醇和卡鉑聯(lián)合治療晚期食管癌108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收治晚期食管癌220例,隨機分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齡46~78歲,平均62.8歲;手術(shù)后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32例,放療后轉(zhuǎn)移48例,晚期病例并轉(zhuǎn)移20例;對照組112例,性別,年齡,手術(shù)后及放療后轉(zhuǎn)移例數(shù)和病情均有可比性。220例晚期食管癌均經(jīng)病理學和影像學證實。鱗狀細胞癌212例,腺癌3例,腺鱗癌3例,食管肉瘤2例。所有患者化療前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電圖均正常,近1個月以內(nèi)未作任何放化療,Karnofsky評分≥70分,均有可測量臨床和X線觀察指標,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第1天,紫杉醇150 mg/m2,溶于5%葡萄糖液500 ml靜脈滴注3 h,化療前給予地塞米松10 mg;苯海拉明20 mg肌注,西咪替丁400 mg靜脈滴注。第2天給于順鉑80~100 mg/m2,溶于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對照組:DDP30 mg/m2,靜滴,d1-3,5-Fu 500 ~750 mg/m2,靜滴,d1 ~5,每28 d為1個周期,兩組化療前均常規(guī)給予5-HT3受體阻斷劑格拉斯瓊止吐等對癥處理,出現(xiàn)Ⅲ度以上白細胞減少時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療。化療期間每周檢測血常規(guī),每周期前后復查心電圖、肝腎功能,兩周期后復查食管鋇餐X線片、食管內(nèi)鏡、胸部CT、腹部B超等,全部病例均完成2~6周期,平均四周期。
1.2.2 評價標準 所有患者均化療2~3個周期后4周進行療效評價,近期療效評價參照WHO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以CR+PR為有效(RR),不良反應按WHO抗癌藥物毒性標準分為0~Ⅳ度。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0.0軟件包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108例:CR8例,7.4%,PR68例,62.96%;RR76 例,70.37%;SD28 例,25.92%,PD4 例,3.70%。對照組112例:CR5例,4.46%,PR48例,42.86%;RR53例,47.32%;SD51例,45.53%,PD8例,7.14%。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CR、PR、RR兩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毒副反應 觀察組108例:白細胞減少72.22%(78/108),其中Ⅲ~Ⅳ度占12.96%(14/108);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占64.81%(70/108),其中Ⅲ ~Ⅳ度占 9.25%(10/108),貧血46例,腹瀉50例,為Ⅱ度以下;脫發(fā)103例,占95.37%;對照組112例:白細胞減少61.60%(69/112),其中Ⅲ~Ⅳ度占11.60%(13/112);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占64.28%(72/112),其中Ⅲ ~ Ⅳ度,占9.82%(11/112),貧血46例,腹瀉56例,均為Ⅱ度以下;脫發(fā)9例,占8.03%。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毒性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脫發(fā)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1 抗腫瘤藥物藥理作用機制 腫瘤細胞群增值細胞群和靜止細胞群(G0期),腫瘤增值細胞群與全部腫瘤細胞群之比叫做生長比率(GF)。腫瘤細胞從一次分裂結(jié)束到下一次分裂結(jié)束的時間稱細胞周期,細胞周期經(jīng)歷4個時相: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和有絲分裂期(M期)。依據(jù)細胞周期的特點,臨床將抗腫瘤藥分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CCNSA)和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CCSA)。CCNSA能殺滅處于增值周期各時相甚至G0期的細胞。CCSA僅對細胞周期的某些時相敏感,而對G0期的細胞不敏感,故在臨床選藥聯(lián)合化療時,既要考慮抗腫瘤藥物作用的生化機制,又有考慮到其生物學作用機制,這樣才有望使所組方案發(fā)揮最大效應。
3.2 觀察組紫杉醇與順鉑聯(lián)合的優(yōu)勢 紫杉醇廣泛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及乳腺癌,近幾年來,由于原來治療食管癌的方案的總有效率始終在25% ~50%,2004年日本學者應用紫杉醇治療食管癌,使中位生存期提高到8.1個月,1年生存率為35%,所以紫杉醇治療食管癌也獲準在臨床治療食管癌的廣泛應用[2]。紫杉醇特異性細胞周期藥,作用機制獨特,對耐藥細胞也有效,是近幾年受到廣泛重視的抗惡性腫瘤的新藥之一。主要通過促進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從而使紡錘體失去正常功能,細胞有絲分裂停止而導致細胞死亡[3]。此外體外試驗表明其還有抗腫瘤血管形成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順鉑是CCNSA,能迅速殺死腫瘤細胞,劑量反應曲線接近直線,在機體能耐受的限度內(nèi),其殺傷力隨劑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順鉑為二價鉑同兩個氯原子和兩個氨基結(jié)合成的金屬配合物。進入體內(nèi)后,先將其所含氯解離,然后與DNA鏈上的堿基形成交叉聯(lián)接,從而破壞DNA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導致惡性腫瘤細胞死亡[4]。觀察組采取紫杉醇和順鉑聯(lián)合治療晚期食管癌108例,總有效率70.37%(76/108);而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的順鉑聯(lián)合氟尿嘧啶治療112例,總有效率47.32%(53/112);兩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毒性反應分析,兩組除脫發(fā)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脫發(fā)多在40 d后再生。
總之,對于晚期食管癌的治療,選用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紫杉醇和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聯(lián)合順鉑聯(lián)合應用,可以提高其總有效率,且毒副作用無明顯增加,值得臨床借鑒。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68-371.
[2]El-Rayes BF,Shields A,Zalupski M,et al.A phase Ⅱ study of 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 in esophageal cancer.AnnOnc,2004,15(6):960-965.
[3]楊寶峰,蘇定馮.藥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72-479.
[4]Kroep JR,Pinedo HM,Giaccone G,et al.PhaseⅡ study of cisplatin preceding gem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Ann Onc,2004,15(2):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