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剛,向召斌
(沈陽工業(yè)大學遼陽校區(qū),遼寧 遼陽 111003)
游泳不僅是一種實用的生存技能,還能達到強身健體和訓練身體協(xié)調性的目的,已然作為一種大眾健身、休閑、娛樂項目被普遍認同。自高校開設游泳課以來,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游泳教學成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游泳教學環(huán)境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發(fā)生傷害事故的可能性很大,安全工作成為學校、游泳教師一致關心的問題,也是檢查評定游泳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保障學生安全即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
通過對以往發(fā)生事故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游泳課上學生傷害事故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學生體質太弱或存在生理缺陷但未通知教師,不能適應正常的游泳教學活動;或過飽過饑運動時造成低血糖、抽搐等生理原因導致溺水;或者患有不宜游泳的疾病,如心臟病、肝炎、肺氣腫、高血壓、精神病等,患者在游泳運動中引起病發(fā)而導致溺水。
如擅自跑到深水區(qū)游泳或在淺水區(qū)潛水、跳水或同學間相互打鬧不慎落水造成事故。
如相關管理制度的欠缺及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工作經驗的不足。
對學生開展廣泛、詳盡的游泳安全教育,是學生課上、課下游泳安全的前提和重要保證。一般來說,基本的注意事項包括:[1]
(1)游泳的用具,如游泳衣褲、水鏡等需經常清洗消毒。對于耳中積水,可將頭側偏單腿原地跳動讓水流出。
(2)下水之前先做準備活動,以免不適。在救生員在場時方可下水。入水前分清游泳池的深水區(qū)和淺水區(qū)(游泳池都有深水區(qū)和淺水區(qū)的標識)。
(3)身體患病者不得去游泳(傳染病、心臟病等不適合游泳的疾病)。
一些環(huán)境影響評價機構將工作交給其他人員,因此,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將使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市場管理混亂。這也將導致環(huán)境影響評估機構之間的正常競爭關系,并將降低環(huán)境影響評估的質量,從而大大降低環(huán)保工作的形象。
(4)初學游泳者,不要到深水區(qū)游泳。
(5)不能在游泳池區(qū)域內奔跑。
(6)不要戴換氣管潛水,一旦嗆水,非常危險。
(7)每次蹬邊滑行,出發(fā)前及游進過程中,先看清楚前方是否有人,以免發(fā)生激烈碰撞。
(8)游泳過久會引起肌肉疲勞,突然遇冷或猛然用力,都會引起水中抽筋,遇此情況,要冷靜,動作放松,對抽筋部位的肌肉做按摩,或變換游泳姿勢,趕緊上岸休息。
(9)水中萬萬不可嬉戲逗鬧,以防不測。如遇到他人被淹,自己不會游泳,不要下水,可以大聲呼救,或投下救生物,如木棍、木板等。
(10)發(fā)現出了游泳事故,要立即呼救,采取行動,要迅速打急救電話,或攔車送醫(yī)院。
應當制定健全的游泳安全保障制度,加大宣傳,提高師生的游泳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如為了確保游泳安全,可制定以下上游泳課注意事項:
(1)必須由老師帶領方可進入游泳池,遲到10 min者將禁止進入游泳池。
(2)課前、課中、課后都必須服從老師的教學安排。非經教師同意不能擅自下水游泳。服從教師管理,嚴禁跳水,不能做危險的動作和游戲。
(3)課中不準以陪游、保護等理由,鼓動不會游的同學去深水區(qū)練習。
(4)課中不準擅自練習跳水、潛泳等有一定危險的動作。
(5)游泳活動期間,必須按教師要求在安排的區(qū)域內練習,不得擅自離開游泳池區(qū)域或去其他區(qū)域練習;教師宣布下課后,必須馬上起水上岸,不得再擅自下水。各班須檢查核實人數后方可離開。
總體上來說,要加強教師的責任心,做到管理到位。游泳教學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如果教師本身能在主觀上加強自我責任心,加強管理,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發(fā)生。如每次上課前都認真檢查場地是否安全,如水質渾濁則難以及時發(fā)現學生溺水而影響施救;在學生游泳前,向學生詳細介紹游泳場地的有關情況、上課紀律、游泳安全準則,講解游泳衛(wèi)生常識,組織好安全小組,做好課中的安全組織工作;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生年齡、性別、游泳課的特點以及所在地區(qū)地理、氣候條件等方面來安排教學內容;對學生違規(guī)行為及時采取有效制止措施,如潛水、跳水、擅自跨區(qū)游泳等。[2]具體來說,應當注意幾個方面:
2.3.1 加強學生基本情況調查
包括學生水性情況,如是否學過游泳、水性如何、能游幾米等。健康狀況調查,開課前應對學生進行健康常規(guī)性檢查及病史調查,身體健康合格的學生才能參加游泳學習及鍛煉。凡患有精神病、癲痛病、癡呆、心臟病、皮膚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及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學生,應采用限制性的保護措施,禁止他們下水游泳。這樣可以防止一些同學自身的特殊情況發(fā)生,又可以控制疾病的傳染,避免同學之間交叉感染。臨時例假不能下水的學生,由任課教師安排課外作業(yè)或布置見習任務。[3]
2.3.2 加強教師游泳教學能力建設
個別教師因種種原因、自身游泳知識、技術、教學水平不高,但又沒有抓緊業(yè)務學習,對各種可能出現事故的苗頭無法預見或事發(fā)時無法采取有效的施救措施,往往是造成傷害事故以后才回過頭來總結學習。對于游泳傷害事故來說,應當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教學中應注意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相對于其他體育教學項目,游泳由于教學環(huán)境特殊,大部分同學還未適應,在具體教學中開展的教學活動要量力而行,施行錯誤的游泳教學方法很容易造成傷害。如把不具備相應技能或安全措施的學生帶到深水區(qū)練習有可能發(fā)生事故。同時教師必須具備游泳救生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救護方法錯誤或延誤救生,在發(fā)生溺水事故后無法采取正確的施救方法而造成的事故應當避免。[3]
游泳是一項危險的運動,溺水是游泳中最常見的死亡事故。在游泳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危險情況,如:肌肉抽筋、游進時的突然下沉、嗆水、在水中遇到險情以及他人遇險求救等多種情況。所以,了解和初步掌握游泳運動中的自救和互救,來解決危險情況的發(fā)生是非常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減少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可以在高校中開展和普及游泳救生的技能。
要減少游泳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傷害事故,學校、教師都要十分重視安全問題,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把安全教育當做游泳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認真履行對學生的監(jiān)護義務。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守游泳教學常規(guī),盡職盡責,精心安排好教學,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隱患,以杜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1 步秀青.對游泳教學中安全規(guī)范的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0.14(4)
2 金欽呂.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叢寧麗.議提高安全意識與人人學會游泳的社會責任[J].游泳季刊,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