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沛縣大屯煤電公司實業(yè)公司園林分公司,江蘇沛縣221611)
近年來,隨著創(chuàng)建園林城市和新城區(qū)建設的發(fā)展,人們對綠化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人們在享受城市發(fā)展帶來的優(yōu)勢和方便的同時也遠離了自然。因此為了滿足市民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許多地方加快了生態(tài)城市、森林城市的建設步伐。移植大樹進城就成為城市綠化的常用手段,同時也是對一些珍稀名樹、古樹進行搶救性的保護的有效手段之一。
樹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復雜,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光、氣、熱等小氣候和土壤條件。移栽后的生境優(yōu)于原生境的,移栽成功率較高。而一些在山地生長的大樹移入平地或一些在酸性土壤生長的喬木移入帶堿性的土域,其生態(tài)差異較大,成功率也較低。
樹勢平衡是指喬木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須保持平衡。大樹移栽過程中容易使樹根受損,因此必須根據(jù)樹種的根系分布情況對地上部進行修剪,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樹勢保持平衡。
充分調節(jié)水、肥、氣、熱的關系,促進根系的生長,是大樹成活的關鍵,是整個移栽全過程始終遵循的原則。
根據(jù)園林綠化施工的要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苗木選擇的一般標準為無病蟲害、樹葉茂盛、姿態(tài)美觀、生長健壯、再生能力強的樹木。
目前徐淮地區(qū)的最佳移栽時期是春節(jié)后至五一前,五一以后,氣溫急劇升高,加之干熱風的影響,樹木蒸騰量大,移栽大樹不易成活,如果移栽必須加大土球,加強修剪、遮蔭、保濕方可成活,但費用大,技術要求高。秋季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樹體地上部處于休眠狀態(tài),也可進行大樹移栽。
根據(jù)運輸要求,提早考察運輸線路,如路面寬度、質量、人流量等做好應對計劃,準備好運輸相關的設備如汽車、吊車、綁縛及包裝材料等。并根據(jù)大樹移栽的技術要求,制定好相關移栽技術規(guī)程并進行人員培訓,明確分工和責任,協(xié)調聯(lián)動,確保移栽工作準確有序地進行。
大樹的移栽可采用機械配合人工挖穴,將樹穴挖成反鍋底狀,并可根據(jù)條件做排水層。定植穴直徑要比移栽樹土球的直徑大40~50cm,深度超出土球高度20~30cm左右。掘穴時要將表土和中底部土分開放置,同時將土中的磚頭、瓦塊等清理干凈。
平衡修剪主要是指對樹冠和根系的適量修建,目的是為了保持樹木地下、地上兩部分的水分、養(yǎng)分代謝平衡。
(1)移栽前的根部修剪。主要技術手段包括多次移栽法、斷根縮坨法、根部環(huán)剝法,提早對根部進行處理,促進新根的萌發(fā)。
(2)移栽時的樹冠修剪。主要技術手段包括枝桿的短截、回縮,摘葉等。對于落葉喬木一般剪掉全冠的1/3~1/2;常綠喬木應盡量保持樹冠完整,對一些枯死枝、過密枝和交叉枝做適當梳剪。無論重剪、輕剪、縮剪,皆應考慮到樹形的框架以及保留枝的錯落有致。剪口用綠材傷口涂補劑包封。
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挖掘軟材包裝捆扎,主要用于挖掘圓形土球,以蒲包、草片或塑編材料加草繩包裝。先以草繩水平捆緊土球腰部,然后用草席將土球包好,再以草繩與水平面呈60°斜方位上交叉捆扎,并相互勾串編織成網(wǎng)狀。土球直徑,一般按樹木胸徑的6~8倍。
大樹吊運是大樹移植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一般采用起重機吊裝或滑車吊裝,汽車運輸?shù)霓k法完成。樹木裝進汽車時,要使樹冠向著汽車尾部,根部土塊靠近司機室。樹干包上柔軟材料放在木架上,用軟繩扎緊,樹冠也要用軟繩適當纏攏,土塊下墊木板,然后用木板將土塊夾住或用繩子將土塊縛緊在車廂兩側。
(1)在挖好的樹穴內放水至半坑,放入適量的細土使之完全浸泡,并將活力素,ABT生根粉按要求兌水加入,以土球入穴后不溢出為準,然后將根系修剪處理過的大樹緩慢放入穴中,土球和樹的自重會使泥漿向上涌出至滿坑
(2)先在樹穴底部放入表土或營養(yǎng)土呈饅頭狀并夯實,將樹木吊裝入穴、扶正、回土,邊用水槍沖灌邊攪拌,直至成糊狀。約15~20min后,水自然沉降,使種植土在泥球下部徹底密實不積水,形成第一次沉降。然后在沉降凹陷處略加水回土,稍稍攪拌使土的密度略小于下部,使其通氣良好,形成第二次沉降。注意在澆水時水槍或水管要深入樹穴底部,讓水從樹穴底部冒出,同時邊澆邊徹底攪拌,使土變成泥漿。最后加入ABT生根粉或綠材的根部澆灌液澆定根水。
主要是檢查定根水澆灌的質量,看土球是否與土壤緊密結合。搖晃樹木或推動主桿,看土球是否被土壤緊密吸住。踩踏大樹土球外側一圈,感覺土壤是否有松動,如有下陷說明土壤密實度不夠
5.2.1 支撐樹干
大樹移栽后必須進行樹體固定,以防風吹使樹冠歪斜,同時固定根系利于根系生長。一般采用三腳支架,四腳支架固定法,將樹牢固支撐,確保大樹穩(wěn)固。一般1年之后大樹根系恢復好方可撤除。
5.2.2 澆水及控水
大樹移栽后立即灌定根水,保證樹根與土壤緊密結合,促進根系發(fā)育,然后連續(xù)灌3次水,灌水后及時用細土封樹盤或覆蓋地膜保墑和防止表土開裂透風,以后根據(jù)土壤墑情變化注意澆水的次數(shù)。
5.3.1 包裹樹干
為了保持樹干濕度,減少樹皮水分蒸發(fā),可用浸濕的草繩從樹干基部纏繞至頂部,以后時常向樹干噴水,使草繩始終處于濕潤狀態(tài)。
5.3.2 架設蔭棚
樹體的頂部架設蔭棚,蔭棚的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50cm左右的距離,既避免了陽光直射導致樹皮灼傷,又保持了棚內的空氣流動以及水分、養(yǎng)分的供需平衡。為不影響樹木的光合作用,蔭棚可采用70%的遮蔭網(wǎng)。
5.3.3 樹冠噴水
移栽后如遇晴天,可用高壓噴霧器對樹體實施噴水,每天噴水2~3次,1周后,每天噴水1次,連噴15d即可。對名優(yōu)和特大樹木,可每天早晚向樹木噴水1次,以增濕降溫。為防止樹體噴水時造成移植穴土壤含水量過高,應在樹盤上覆蓋塑料薄膜。
為了迅速補充水分和養(yǎng)分解決供需矛盾,根據(jù)人體輸液原理在大樹上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輸入的液體既可使植株恢復活力,又可激發(fā)樹體內原生質的活力,從而促進生根萌芽,提高移栽成活率。
在整個大樹移栽過程中,所采取的技術措施都是圍繞"促根保水控平衡"這一原則,充分調節(jié)水、肥、氣、熱的相互關系,促進根系的生長是大樹移栽成活的關鍵。大樹移栽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但是只要措施到位,管護嚴格,資金保證,其成活率是完全可以保證的。由于大樹資源有限,移栽技術性強,費用高,風險比較大,為了保護有限的資源,故提倡“種大樹不如種大苗”,以保護生態(tài)資源,構造和諧美好的明天。
[1]宋成章.如何提高大樹移栽成活率[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14):17~18.
[2]景慎好.大樹移栽技術的研究[J].科學之友,2008(1):162~163.
[3]賴偉東.對園林施工中大樹的移栽技術探討[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4):32~34.
[4]陳嘉龍.提高大樹移栽成活率的對策[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8(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