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鐵
上海市徐匯業(yè)余大學社區(qū)學院,上海 200032
當下,大陸報紙的科技傳播質(zhì)量既要注視,更應提高,尤其是影響力頗大的主流報紙。科學發(fā)展需要各方的支持與推進,報紙則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報紙的科技傳播,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zhì)的主要平臺與管道,提高報紙科技傳播質(zhì)量是科學發(fā)展的訴求。所以,報社當關注、提升報紙的科技傳播水平,為科學發(fā)展服務。下面是2008年上?!段膮R報》的一些問題文章(少數(shù)是新華社文稿和專稿)及點評,供大家批評、參考。
1)2008年1月28日(18)“春蘭研究院博士后人才招聘計劃”這張表格,其中“功率密度達到0、35W/ cm2@0、6V”,表述有誤。功率密度單位是“W/ cm2”等,它和電壓單位“V”等無關。
2) 2008年2月22日(9)短文“人工耳蝸捐贈項目啟動”,其中“所謂‘人工耳蝸’就是通過發(fā)射線圈經(jīng)皮膚傳送到植入體內(nèi)的接受線圈,替代已損傷毛細胞,通過電流使聽覺神經(jīng)重新獲得聲音信號的一種電子裝置”表述不清楚,有違物理學原理。
“通過發(fā)射線圈經(jīng)皮膚傳送到植入體內(nèi)的接受線圈,替代已損傷毛細胞”,其意思是發(fā)射線圈傳送到接受線圈,替代已損傷毛細胞,這不對!通過線圈可以傳送電磁波,線圈本身則不會傳送。應是發(fā)射線圈里變化的電磁信號傳送到植入體內(nèi)的接受線圈,以此替代已損傷的毛細胞等。
3)2008年3月9日(7)“中醫(yī):解讀生命的中華大智慧”一文,其中“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公認的歷史最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縱覽中國文明史,大約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對生命科學的探索和生命規(guī)律的把握做出了許多杰出貢獻,尤其在農(nóng)學、醫(yī)學、藥學、天學和生命關系等領域,其貢獻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有問題。
學者應實事求是,科學及研究不能信口開河、隨便臆說,論述或結論必須要有根據(jù)、有事實。無限擴張、盲目驕傲、任意拔高是研究的大忌,是不足取的。熱愛祖國和民族是必須的,但不能亂說!我們知道,文字和青銅器的出現(xiàn)與使用是文明的最重要標志!
(1)四大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時間分別是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前2500年與前2070年。屈指一算可知,我國的文明史有4000多年,最多是5000年(上限);
(2)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多年,這就是以甲骨文、鐘鼎文為代表的刻錄文字。我們有文字的時間不會超過5000年。
(3)考古研究表明,我們的祖先在夏代才開始制造、使用青銅器。
可見,上述引文的說法與觀點不妥當,還需商榷。中華民族文明史“6000年說”“7000年說”等值得再探究。
4)2008年4月3日(7)“為了千家萬戶的光明”一文,其中“將斷桿上的導線掛斷,斷線產(chǎn)生的巨大慣力,瞬間將站在路邊的他彈飛到5米之外的橋墩基礎上”有點問題。這里的“慣力”應當用“彈力”!沒有“慣力”這個術語。
5)2008年4月30日(16)“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發(fā)展道路”一文,其中“功率密度在150W/ 平方公里,理論儲量在40億KM以上......離岸20公里的近海區(qū)理論可開發(fā)量為1、8億KM(50米處)”有點問題:
(1)“150W/ 平方公里”不規(guī)范,W和平方公里不能混用,只能是“瓦/ 平方公里”或瓦與平方公里的專用字母符號在一起使用。
(2)“40億KM”、“1、8億KM”顯然弄錯了,當是“kW”,不是“KM”。
6) 2008年5月1日(4)“韓女宇航員背痛入院”(新華社文)一文,其中“搭乘俄羅斯飛船......以彈道方式著陸......承受最高10倍于地面上正常重力的引力作用”有問題。
(1)“正常重力”的“正?!币辉~當刪去,沒有正常和非正常重力之說;
(2)飛船和宇航員運動或著陸時,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幾乎是不變的(因在近地空間運動);
(3)飛船加速飛向地面時,宇航員承受的飛船支持力(彈力)數(shù)值可能是其重力(地球引力)的10倍。可見,她“承受最高10倍于地面上正常重力的引力作用”一說不對。此時,她的(重力)引力不變,所受的支持力(彈力)則很大。
7)2008年5月19日(1)“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結論”一文,其圖示說明“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后,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有點問題。應力可以傳播,但不能釋放;能量可以傳播和釋放。所以,原文擬改為“......應力能量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
8)2008年5月26日(7)“聯(lián)盟飛船一個螺栓罷工導致返回艙非正常降落”一文,其中“導致飛船上的宇航員經(jīng)受最高9倍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力,而一般情況下宇航員應承受相當于4倍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力”有問題。返回艙高速飛向地球時,會出現(xiàn)超重現(xiàn)象,即此時艙內(nèi)宇航員將受到很大的作用力(彈力),其數(shù)值大于他所受的重力?!敖?jīng)受最高9倍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力”和“承受相當于4倍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力”,均表達不妥,擬修改為“經(jīng)受最高為宇航員9倍重力(重量)的作用力”和“承受相當于宇航員4倍重力(重量)的作用力”等。
9)2008年5月30日(4)“沿著愛因斯坦之路漫漫探索”一文,其“地震測量和Fourier理論”里存在一些科學性和語言問題,讀起來很別扭:
(1)“地震波是在地下傳送的,也是個波動方程”,擬改為“地震波是在地下傳送的,它的傳播可用波動方程描述、研究”等;地震波是個波動方程,此話不通。
(2)“基本波是由物質(zhì)的基本頻率引起的波動”,擬改為“基本波是與物體的基本振動頻率相對應的波動”。“.頻率引起的波動”此話不對;“物質(zhì)”與“物體”概念不同、不能混用,只有物體振動,沒有物質(zhì)振動。
(3)“音樂的基本波只需 確定琴弦的長度、密度和繃緊的程度”,擬改為“音樂的基本波取決于琴弦的長度、密度和繃緊的程度”;“只需確定”與“取決于”意思也不同。
(4)“地質(zhì)里面的結構彈出來的基本波影響到整個地震波的傳導、變動。所以基本波反過來用來猜測地球里面的地質(zhì)密度?!睌M改成“地質(zhì)結構變化形成的地震基本波影響地震波的傳導、變動。所以,可利用地震基本波猜測、研究地球的地質(zhì)密度等。”“所以基本波反過來用來猜測地球里面的地質(zhì)密度”表達不清楚、語句不通。
10) 2008年6月13日(6)“熱愛生活關注現(xiàn)實成高考導向”一文,其中“今年的物理試題就強化了對‘質(zhì)量守衡’、‘結構決定性質(zhì)’、‘元素性質(zhì)變化的周期性’等基本化學觀念的認識程度”有點問題。這里的“物理”當是“化學”;“基本化學觀念”需換用“基本化學概念”。
11)2008年6月24日(15)“他的‘上帝之眼’”一文,其中“美國的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在凝視風中搖曳的燭光燈后,聯(lián)想到搖擺規(guī)律,發(fā)明了時鐘?!迸c歷史不符,屬張冠李戴。
17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里略在教堂觀察發(fā)現(xiàn)搖曳的吊燈,振動具有規(guī)律性。根據(jù)物體振動周期的規(guī)律,他設計了擺鐘;后來,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制造出了這種擺鐘。時鐘的發(fā)明和愛迪生無關。
12)2008年6月28日(6)“中國的奧運之路”一文,其中“起源于印度西部的羽毛球”有問題,與史實不符。羽毛球起源于印度尼西亞,不是“印度西部”。
13)2008年6月29日(2)“磁場變熱場節(jié)電50%”一文,其中“電磁感應加熱是利用磁力線通過被加熱物體時產(chǎn)生的強大渦流,使物體本身加速發(fā)熱”“該技術具有極高的電磁兼容性,不會干擾其他通訊設備”,均有問題。
(1)電磁感應加熱是迅速變化的磁場在導體里產(chǎn)生了較大的感應電流(渦流),該電流的熱效應使導體迅速發(fā)熱的現(xiàn)象或技術。“利用磁力線通過被加熱物體時產(chǎn)生的強大渦流”這一說法不妥,磁力線是虛設、假象的東西,客觀上并不存在;可以用磁力線直觀、形象地描述、分析電磁感應問題,但不是它產(chǎn)生了渦流;迅速變化的磁場才是產(chǎn)生渦流的直接原因。
(2)電磁感應加熱技術“不會干擾其他通訊設備”和“具有極高的電磁兼容性”無關,“電磁兼容性”和電磁波干擾或防電磁波干擾問題沒關系,它涉及的是另外的問題。
14)2008年8月18日(8)“五環(huán)下的科技精彩”一文,其中“而當撐桿恢復原來的形狀時,其勢能又以彈力的形式作用于運動員,將人體‘彈’起”有點問題,能量與力之間是不能轉化的!這段分析擬是“當撐桿恢復原來的形狀時,其勢能又轉化為動能,它讓運動員迅速彈起、躍升。”
15) 2008年8月21日(3)“道具使用想象力的‘度’在哪?”一文,其中“盾牌反面是銅,借助太陽的折射,將光刺向敵軍的眼睛”有點問題。顯然,這里當是“盾牌反面是銅,借助太陽光的反射,將光刺向敵軍的眼睛”,而非“借助太陽的折射”!銅的平表面能反射陽光,但不能折射陽光。
16) 2008年9月5日(9)“駕馭細節(jié)才能走向成功”一文,其中“格蘭仕......又掌握了微波晶體管這一重要技術。從此不需要進口微波管”有誤。家用微波爐里產(chǎn)生微波的核心元件是磁控管,它是電真空器件,其管芯是一個真空二極管,即磁控管不是晶體管!
17)2008年9月26日(5)“解密‘飛天’艙外服”一文所附圖的說明“內(nèi)有彈簧,可承受1噸的力”不妥。力的單位應用法定單位“牛頓”,不能用“噸”;“噸”是質(zhì)量的法定單位。
18)2008年9月26日(3)“三人乘舟飛天 星空將留足跡”一文,其中“‘失重時,重力會全部消失,血液一下子涌向頭部’”有點問題。航天員正常飛行時,其所受地球的重力全部用于他繞地球飛行所需的向心力,因此血液會涌向頭部;失重不是沒有了重力,只要繞地球飛行,航天員就始終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沒有重力,飛船將無法正常飛行,它會向地球墜落。
19)2008年10月9日(4)“美妙熒光‘復活’生物學實驗”一文,其中“---80歲的他仍用家庭地址發(fā)表文章”有小問題。此處擬是“仍用家庭地址做為通訊地址,發(fā)表文章開展研討、交流?!?/p>
20)2008年10月9日(11)“東方驕子”一文,其中“收集了世界上所有的一千三百多種晶體礦石......要知道地球上三千多種礦石中能成為晶體的少之又少”,存在些問題:
(1)地球上晶體礦物只有130多種,不是1300多種。另外,按原文里數(shù)據(jù),從語文的角度分析,“少之又少”說也不成立(已占1/3了)。
(2)礦與礦石概念不同,不能混淆。所以,擬說“三千多種礦物”,而非“三千多種礦石”。
21)2008年10月9日(11)“來自床上的溫馨報告”一文,其中“西方國家對進口電熱毯的檢測標準如同X光”也有語言上的問題。“標準如同X光”如何理解?讀此后不知所云、一頭霧水。“標準”與“X光”似搭配不了,也等同不起來。
22)2008年10月15日(4)“激蕩年代”一文,其中“一向主張堅守在國內(nèi)從事科研的他,甚至放棄了美國一個研究機構為他投資200萬美元在美國建立實驗室的邀請”有小問題?;谶壿嬁剂?,這句話不妥,配搭不當。此處,“甚至”一詞不能用!
23)2008年11月6日(3)“8架國產(chǎn)戰(zhàn)機展示空軍實力”一文,其中“‘我已’飛到8.6個G的負荷”有個小問題。此處“G”當用“g”,g是力學、物理學中“重力加速度”的專用符號,也是國際單位制(SI)的一個規(guī)范符號;g還是一個特殊的數(shù)值 ,即9.8m / s2。
24)2008年11月13日(2)“高新技術讓上海港更清潔”一文,其中“混合動力輪胎吊可以將下放物體時釋放的能量用超級電容收集起來,轉化為電力在需要時重新提供給吊車”有問題。這段文字讓人看不懂,從物理學的角度思考判斷,“將下放物體時釋放的能量用超級電容收集起來”似乎不可能?!跋路盼矬w時釋放的能量”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此時獲得的動能無法用“超級電容收集起來”。上述文字沒寫清楚,估計缺了些內(nèi)容。
大眾傳媒是科技傳播主渠道,提升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則是加強公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時下,報紙要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zhì)加油助力,為科學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達成綠色發(fā)展、永續(xù)發(fā)展,報紙的作用仍不容低估、輕視。因此,報人當努力學習、與時懼進,特別是記者、編輯們。坦率地講,因許多記者、編輯出身文科,其科技知識貯備不夠,科學積淀少、底蘊不足,許多科技知識等是他們的弱項、軟肋或“雷區(qū)”。上述事例說明重視、提高報紙科技傳播水平,并非聳人聽聞、虛張聲勢或無病呻吟,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記者、編輯的科技素質(zhì),需通過進修、學習再提高,以適應發(fā)展需求。報人、報紙千萬不能浮躁、“娛樂”,認真、負責是報人、報紙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也是報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
美國社會學家阿.英克爾斯指出:“如果一個民族選擇了現(xiàn)代學校、大生產(chǎn)、大眾傳播、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那么就十分需要我們稱之為現(xiàn)代化的個人品質(zhì)”。他認為,人的現(xiàn)代化是現(xiàn)代化進程中往往被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此言正確,且具普適性。報紙是社會的燈塔、報人是社會的達人與模范。提高記者、編輯綜合素質(zhì)——報紙質(zhì)量提升——公民科技素質(zhì)改善——推動社會健康、和諧發(fā)展,這是科學發(fā)展的一條路線圖。在科學發(fā)展與現(xiàn)代化的建設中,記者、編輯等需有與科學發(fā)展要求相匹配的“現(xiàn)代化的個人品質(zhì)”,科技素質(zhì)則是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特別是科技記者與編輯。報人領略、浸潤和吸收了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等,才能通過報紙讓廣大受眾逐步了解、領略、吸收和應用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從而使各項工作規(guī)范化、科學化、現(xiàn)代化。
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大批具較高科學素質(zhì)的公民,是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的要素,科普既是科學發(fā)展的內(nèi)容、任務,更是科學發(fā)展的目的之一。報紙是科學發(fā)展的一種航標,又是提升公民科技素質(zhì)的特殊學校;提高報人科學素質(zhì)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受眾與科學發(fā)展的期望。情系社會、關愛受眾,全心全意地為受眾服務是報紙的要務,提高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與滿意度報紙質(zhì)量始終是王道,報社、報人要象鳥兒愛護羽毛那樣愛惜自己,應象保護眼睛一樣的敏感,時時注意報紙的水平及受眾的評價。對報紙而言,質(zhì)量第一、質(zhì)量為王永遠不過氣。
[1]2009年文匯報.文匯報社.
[2]阿·英克爾斯.人的現(xiàn)代化素質(zhì)探索[M].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3]曾鐵.記者編輯要有雙“科學的法眼”[J].科學新聞:學術???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