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社 巴曉芳
東西太多了就不值錢。當信息無處不在的時候,信息就不值錢。當遙控器在受眾手里時,最值錢的是觀眾眼球,是“注意力經(jīng)濟”。所以,媒體要千方百計地爭奪注意力。別的都是軟的,只有“收視率”“發(fā)行量”是硬指標。于是,就有了花樣翻新的欄目,有了民間高手江湖奇人層出不窮的粉墨登場,有了“大師”“專家”形形色色的奇談怪論。尤其當這些媒體有較高知名度有相當權威性的時候,善良的受眾更是把這些言談奉若圣經(jīng)。以為綠豆、冬瓜、茄子、生泥鰍是包治百病的萬應靈丹,盲目地吃、喝、生吞,以致沒有毛病反而吃出毛病來了,有的還要找偏方推銷者理論索賠。
當事“專家”當然應該對導致嚴重后果涉嫌欺詐的言行負責。同時,隆重推出那些“專家”的媒體也難逃干系。特別是明知道某些身份可疑的所謂專家大師是經(jīng)過公司包裝的,正在做一邊上電視一邊賣書的生意,仍然大力推介,為他們唱戲搭臺。
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擔負有重大社會責任,在宣傳、引導、教育、服務等方面發(fā)揮著重大作用。發(fā)布的信息應該是真實的,傳播的知識應該是正確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嚴肅的。不應該夾雜私貨,更不允許為利益集團代言。必須對受眾負責,因為在媒體高度發(fā)達信息爆炸的今天,多數(shù)受眾依舊是被動的,只能接受媒體提供的現(xiàn)成內(nèi)容,聽從媒體上的各種傳道解惑,媒體不應該辜負受眾的信任和期待。
不過話說回來,要說那些上當受騙的受眾完全無辜似乎也不公允。作為受眾,對媒體上的各種高談闊論,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說得有道理就聽取參考,說得不靠譜,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而且錢在你口袋里,有價值的書報想看就買;遙控器在你手上,節(jié)目不對胃口就換臺。只要有正常思維和生活常識,就能對“專家”的那些言論做出基本判斷。
例如,生吃泥鰍可以治某種?。淮筢t(yī)院治不了的絕癥他一個偏方就能治好;普通的冬瓜綠豆具有神奇的治病養(yǎng)生功效;三番五次推出某人講座……經(jīng)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事情不會那么簡單,說不定里面有什么貓膩。至于自稱“我一個人可以頂一個三甲醫(yī)院,15年我拿下諾貝爾醫(yī)學獎”等豪言壯語,只要不是腦子進水,就聽得出這是狂人夢話。
可惜,總有一些人容易迷信,少有懷疑精神;喜歡盲從,缺乏獨立思考??傆心敲葱┤嗣孕拧皩<摇?,跟風炒作,被他們忽悠。從過去一窩蜂地打雞血、喝紅茶菌,到時下一窩蜂地哄炒綠豆冬瓜,無不是盲從迷信的結果。只要這種迷信盲從的毛病不改掉,今后肯定還會一窩蜂地去干別的什么事,喝別的什么湯。只有堅持用基本常識、生活經(jīng)驗和科學精神來冷靜觀察的人,才能避免起哄的泡沫和大師的忽悠。
所以,受眾對媒體傳播的內(nèi)容,不妨“姑妄聽之”,去偽存真,信否在我。這是受眾的權利。
反過來,媒體對受眾卻不能“姑妄言之”,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為受眾負責,這是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