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麗
從我在文化館器樂輔導(dǎo)的實踐上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堅持練琴,無論是學(xué)生時代,還是從事專業(yè)演奏時期,也不論是專業(yè)者,還是業(yè)余人,都會認為是一種“苦修”,從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產(chǎn)生“逆反”情緒,大違初衷,適得其反。
怎樣才能從心理到生理自我解放,從“苦修”到“樂為”,達到練琴與修養(yǎng)、于藝術(shù)、于身心都有益處呢?
可以說,古今中外的演奏家,沒有一位在成功之前沒吃過練琴之苦,沒受過練琴之罪,有的甚至吃大苦,遭大罪。
名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培養(yǎng)興趣是很重要的,沒有興趣便沒有動力。培養(yǎng)興趣在于首先認識琴為何物,琴有何妙,琴與我何緣,我與琴何因。有哪些大家和我起步相同,走過了什么路,創(chuàng)作并演奏了哪些名曲,在音樂史上有什么地位與影響?如此長期下去,必有收獲。如果對什么產(chǎn)生了興趣,你便會興引心動,趣從心生。這是其一。
其二,如果興趣是來自心底,你所喜歡的便會成為誘惑,時刻在勾引你,挑逗你,使你欲罷不能,走火入魔,如癡如醉,甚至神魂顛倒。
達到了如上的程度,自然會化苦為樂,越苦越樂,樂此不疲。
練琴的動力就在這里。
琴是圣品還須圣人享。練琴,我能行嗎?練高難度我能行嗎?當(dāng)琴師我能行嗎?
拿破侖的話對從事任何職業(yè)不自信的人都有用處:“不想當(dāng)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辈幌氘?dāng)琴師的練琴者不是好的練琴者。
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激勵自己去做最好的,才能趕上別人,才能超過別人,自己才能成為最好的。
這是練琴的信心。信心是什么都不存在時還在那堅持的中流砥柱。
練琴無非兩種:一種是為提高技術(shù)而練,一種是為完善演出而練。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個健康的心理。健康心理的標志是臨危不懼,逢犯不亂,遇難不妥,無功不輟。
練琴也是如此。
練琴最需要也是最缺少的是無功不輟。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美國音樂教育家瑪?shù)铝漳取げ剪斎麪栒f:“關(guān)鍵在于‘健康’和‘放松’地努力:既不太緊張,也不太松弛,既不太繁重,也不太懶散,而是在這些極端中取得適度的平衡。運動你的手臂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這完全可以自然而舒適地做到。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鍛煉思維。你不用在練琴中強迫自己趕進度。如果學(xué)生試著以這種方法練琴,她會得到更多的快樂,她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這取決喜歡你對“有把握”的理解。百分之百的把握是不可能的,因為每一首音樂作品都有無限多的細節(jié);如果一頭鉆進這些細部,你總是有事可做。因而,你只能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做盡可能多的準備工作;而過分練琴是極常見的。過度練琴來源于恐懼,這種恐懼禁錮了身心,限制了本性。練得過火通常會給你造成生理上的緊張和極度疲憊。音樂家都希望在他們演出前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哪怕多幾天或一周,但是當(dāng)演奏的時刻來到時,你就不得不拋掉,一心自由地表現(xiàn)自我的理想主義。
理想的狀態(tài)應(yīng)該是去愛那些你正在彈奏的作品,這樣,自我表達就來得更自然,你能夠給予聽眾的東西也就更多。對于音樂作品,我們每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喜好,但職業(yè)音樂家常常不得不演奏或演唱那些他對之并無特殊激情的作品。
的確,當(dāng)一個年輕的演奏者被恐懼和競爭的氛圍包圍時,要做到放松是很難的。
練琴能夠把你和你所熱愛的音樂聯(lián)系在一起,你可以盡最大的努力來練琴,也就是說你可以消磨些時間用來發(fā)現(xiàn)音樂的深度,看看你自己的天賦如何。你的身、腦、心,以及感知力都是你的天賦,如果恰當(dāng)使用,它們會很好地為你所用。練琴的藝術(shù)就是開始于這三個步驟,使你在身體上、精神上和情緒上為演奏做好準備。